近年来,为有效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榆林市委编办坚持“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障重点、服务发展”的原则,以助力事业高水平发展为导向,坚持“健身”与“瘦身”两手抓,在盘活用好编制资源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效提升了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
多措并举 统筹管理编制资源
向改革“要”编。榆林市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全市下大力气内部挖潜盘活编制资源,通过对事业单位整体重塑、结构重组和功能再造,共撤并事业单位1002个,精简事业编制8778名,有效盘活节约编制资源,打破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编制使用壁垒。
向管理“要”编。建立事业单位编制资源动态调整机制,对事业单位长期闲置的编制以及职能弱化职责单一的事业单位收回编制,对职责划转的按照“编随事走”调整编制,进一步加大编制收储力度,破解了部门单位编制“一核定终身”现象。
向评估“收”编。开展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工作,在评估中,被评定为D级的事业单位,按照职能萎缩事业单位对待,冻结机构编制审批事宜,同时收回闲置编制或者适当核减编制,以此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能,激发事业单位活力。
注重效益 强化提升编制保障
强化重点领域“送”编。紧紧围绕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着力提供机构编制保障,确保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充分运用人才引进编制保障周转池,对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等特殊人才引进实行编制总量控制、单列管理、专编专用、人走编收、空编替换、循环使用。仅去年为全市重点行业引进的809名高层次人才全部予以编制保障,为榆林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突出民生领域“保”编。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确保民生事业向好发展。结合我市城镇化步伐加快带来的上学难等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重新核定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统筹调剂使用教师编制3604名,有效缓解了人口集中区教师编制紧缺的问题,同时为新设中小学幼儿园调配编制370名。配合卫健部门做好市本级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额管理、深化疾控体制改革,科学调配37名编制资源用于保障市卫生医疗疾控事业发展,有效提升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和疫情防控应急管理能力。
提升基层治理“沉”编。稳稳抓住基层这个关键,着力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在深化街道体制改革中,为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农村工作,在全市9个涉改县市区19个涉农街道,设置了专门服务机构,配备编制129名。为促进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单位能够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各类人才,制定并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优化提升县市区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的意见》,进一步增强编制配备保障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