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委编办助力新社区“小”工厂“大”作为

时间: 2022-07-11 16:09 来源: 安康市委编办

近年来,为解决人口搬迁集中后留得住、能就业的问题,安康市依托1364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创办社区工厂,安康市委编办主动作为,聚焦新业态,服务“小”工厂、展现“大”作为。

开展摸底调研。认真开展实地调研,摸清全市新社区工厂分布现状,摸准各社区工厂所在镇村、建厂时间、运行情况、辐射半径、生命周期和经营效益、就业人数、就业收入等情况,统计各县区和乡镇承担新社区工厂发展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编制,精心制定调研方案,成立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采取实地查看、单独座谈、个别交流的方式,相继到十个县区调研,共走访21镇35个社区工厂,走访150余人次,听取了县区编委领导和编办、财政局、人社局、发改局、经贸局、相关镇负责人对机构编制服务保障新社区工厂工作的建议,同社区工厂负责人和工人代表交流企业发展现状、就业收入、部门服务等内容并听取了对加强新社区工厂工作的建议。根据实地调研情况,集中研判找出机构编制服务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机构编制调整建议方案,分别征求市委编委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同市人社局和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同志座谈,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按程序提请市委编委会议研究审定。

赋予职能职责。结合市委、市政府将新社区工厂发展议事协调职能设在人社部门和创业就业职能归口管理实际,为人社部门赋予新社区工厂发展的政策制定、宏观指导、目标考核和督办落实等职责,为人社部门下属的创业就业服务机构赋予承担新社区工厂发展议事协调机构交办的日常事务工作职责,各镇办内设的经济发展办公室承担新社区工厂产业发展职责,健全了市县镇三级完整的职能体系,防止了部门间职责推诿。

规范机构设置。坚持机构统筹、区别对待,充分考虑新社区工厂分布数量、发展活力、就业人数和社会效益等因素,完善市、县、镇三级机构设置,在市人社局机关内设科室加挂新社区工厂发展办公室牌子、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增新社区工厂产业发展科,将县区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机构名称和规格进行“双统一”,镇办按照简约高效、扁平化管理的要求不再单设实体机构,实现了新社区工厂发展工作从管理到服务由一个部门负责、一个单位经办。

充实编制力量。市县统筹发力,盘活空编资源,为新社区工厂工作服务机构调剂编制28名,加强空编补员,引进专业人才。按照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管理规定,完善了领导职数设置,确保了市县两级服务机构均有1名副职主抓、镇办均有1名领导分管,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工厂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新社区工厂既有效盘活了闲置资产,也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移民搬迁群众提供了就地就近就业机会。2021年底全市在营新社区工厂1023家,吸纳就业3.17万人,其中脱贫人口 8278人,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了“挣钱和顾家”两不误,解决了后顾之忧,维护了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