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百姓痛点    攻坚改革难点 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时间: 2016-12-02 11:00 来源: 咸阳市编办

近年来,咸阳市坚持把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当头炮”,围绕“直面百姓痛点,攻坚改革难点”目标,结合“智慧咸阳”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由“网下”搬到“网上”,通过信息技术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不断用“制度+技术”巩固简政放权成果、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得到了国务院检查评估组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一、聚焦精简效能,由“分散审批”向“集中审批”转变。坚持“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能下放的一律下放”的原则,积极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审查清理,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由303项精减到192项,精简率36.6%。着眼方便和服务群众制作规范审批流程,按照“审批环节比原来减少三分之一、审批资料比原来精简三分之一、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三分之一”要求,优化再造了705项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将能在政务大厅集中审批办理的228项事项纳入市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将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审批的集中到政务大厅共同受理、并联审批,已基本实现“企业和群众最多两趟即可拿到审批结果”的目标。制定印发了《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对市县政务服务中心、镇(办)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的机构名称、窗口建设、服务事项、办事制度、政务公开、评比标准等8个方面明确和规范政务服务工作的标准,建立覆盖全面、科学有效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在审批量大的发改、食药、环保等部门设立“行政审批服务科”,集中受理不能在政务大厅集中办理的事项,最大程度实现集中审批、快速审批。

二、推进信息公开,由“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布”转变。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群众和企业对政府权力运行、行政审批所需资料、流程、时限等信息不了解、不熟悉,导致了一些群众为办理一件审批多次跑腿、多次准备资料等“审批难”问题,不但给群众和企业带来不便,更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对此,充分利用网络公开覆盖面广、易于查询、便于操作的优势,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向社会公开,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咨询办理。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认真梳理汇总保留和承接的审批事项,修订完善形成《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并及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公布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252项。在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中,将48个市级部门和13个县市区权责清单及办理流程全部在市县两级政府网站公开,并在“陕西省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统一发布平台”发布。在公共服务、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和随机抽查事项清理规范中,将155项公共服务事项、22项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和162项随机抽查事项全部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在公布各类审批、服务事项时,坚持将每项事项的项目名称、设置依据、办理流程、审批时限、所需资料、收费情况、受理地点、监督电话、责任人员等详细信息全部公布,并及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人员变动情况对有关信息进行修订完善,保证了公开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权威性。

三、建设网上大厅,由“群众跑腿”向“信息跑路”转变。制定印发了《咸阳市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咸阳市网上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整合部门前台服务,建设开通网上办事大厅,坚持服务公开、快捷、便民、规范的原则,将50个部门单位的300余项许可事项及子项和360余项日常管理和便民服务事项实行网上办理。网上政务大厅综合设置了网上办事相关的“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资料下载”、“网上咨询”、“办件跟踪”、“结果公开”、“评议投诉”等栏目,办事人员只需登录咸阳市网上政务服务中心网站,按相关要求注册操作,即可办理网上申请、进度查询、咨询投诉等事宜,真正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便捷服务通道。目前正在推进市、县(区)、镇(办)三级审批平台的互联互通,市县镇三级网上办事平台使用同一软件,依托现有的政务外网横向延伸到50个市直部门单位,纵向延伸到13个县市区和各镇(办),建成集行政权力运行、政务公开、便民服务、法制监督、效能监察“五位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市行政权力“一张网”运行,半年来已累计办理政策查询、表格下载、企业申请等社会公共管理服务事项79051件。另外,还积极开展投资项目网上审批,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通过审批平台申报、备案、核准和审批项目489个,涉及投资额560.17亿元。

四、整合各类资源,由“信息壁垒”向“互联互通”转变。在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过程中,一些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审批的事项,由于多年来信息化各自建设、自成体系,致使一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数据不能实现集中和重复利用,有时不同部门多次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供资料,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了不便。对此,研究设立了大数据管理局,在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挂牌,并进一步充实了工作力量,全力推进信息互通共享。探索实施了基础资源共享工程,严格对各县市区、市级部门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共享,打通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开发建设了咸阳市政府“政务云”。如在数据交换共享工程中,构建统一的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全市搭建了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制定了城市信息融合管理办法,通过“交换+沉淀”的方式,汇聚来自各行业的空间、政务、经济、人口以及其它门类的专业数据,采用统一标准对外提供数据,使数据按照一定业务规则成为可重复利用的信息资源,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数据交互、共享和深度利用,打通了“条条管理”下的“信息孤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将一些群众和企业审批办事可能经常用到的证照如居民身份证、企业经营证照、个人资质资格证等信息打包录入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再次办理时即可直接下载应用,不需要企业和群众再重复提供。目前,已经整合31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127项10万余条业务数据,结构化数据总容量达到241TB,为提高审批效率提供了数据支撑。

五、深化改革成果,由“简政放权”向“信息惠民”转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促进民生改善,该市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真正将简政放权成果转化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社会治理“一格通”,通过“定格、定人、定责”等方式,做到了问题一线人员发现,后台分类督办,行业部门解决,推进了管理下沉、业务整合、服务精细、处置高效。公共服务“一卡通”,建立了资金清结算平台,对50多项涉农资金一卡拨付、一卡支取,解决了“群众手中一堆卡、资金兑付说不清、跑冒滴漏难监管”的问题。网上办事“一站通”,建设网上政府,推行权力运行阳光化,将行政审批和便民惠民服务事项推送到网上,实现审批服务事项程序简化、过程可控、成效监督。综合服务“一号通”,开通了12345服务热线,与各部门公共服务电话进行全面连通,实行事件受理、交办、督办和回访机制,使12345热线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查询服务台、受理交办台”,去年7月开通以来累计受理诉求电话19.7万个,办结率97.2%。掌上咸阳“一点通”,将公共服务、生活资讯等信息全部推送到移动终端,通过一个APP,让群众戳戳手机服务搞定,点点鼠标诉求提交。无线城市“一网通”,市县两级广场、医院、景区等人群聚集区,基本实现了免费WIFI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