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推进“放管服”改革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时间: 2018-02-08 08:15 来源: 安康市编办

安康市按照中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有关要求,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缩减放”,市场准入不断放宽。“缩”核准范围,通过出台《安康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明确12大类共11项企业投资核准事项,目录外的企业投资项目除国家明令禁止外均实行备案制管理。“减”前置条件,将原涉及10多个部门近30项前置条件调整后,只保留企业投资项目核准2项前置条件,项目备案通过在线平台将相关信息告知备案机关即可,发改、国土、规划部门和县(区)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业务衔接,同步推进。“放”核准权限,赋予高新区、扩权县(旬阳县)享有市级项目核准权限,恒口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区享有县级项目核准权限。明确投资总额在10亿元及以下的项目由县(区)级发改部门备案。

二是强化价格监督管理,持续减轻企业负担。落实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和动态管理机制,通过涉企收费专项整治,截至目前,行政事业性收费较上年减少12931万元,同比降低35.3%,取消降低经营性服务收费,减轻企业负担1000余万元。同时严肃依法查办价格违法案件,实施经济制裁总金额1015.55万元。落实价格调整政策,进一步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指导协调县城供水价格改革,落实“两取两降”、铁路还贷电价、提高汉江流域水电上网电价等调整政策,预计为我市企业减轻电价负担7228万元/年,为铁路部门减轻用电负担5878万元/年,为发电企业增收3200万元/年。

三是加快信用安康建设,监管方式不断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新民风诚信建设、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等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建立联合奖惩机制,如市中级法院与通信运营商合作,石泉县作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对“老赖”实施通信限制;国税、地税局与辖内商业银行合作推出“税信助力”融资服务,为全市A级纳税人或无不良记录的小微企业提供“诚信纳税贷”。用好12358价格监管平台,落实价格执法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公开抽查清单与结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四是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营商环境得到优化。深刻汲取西安地铁3号线问题电缆教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建立了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工程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官商勾结破坏市场秩序及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整治“五霸”等7个行动计划,在媒体开设市场秩序整治“曝光台”。先后开展了取缔“地条钢”、打击商标侵权、打假治劣、治理商业贿赂、文明工地创建、“三个助力”专项巡察等行动,依法查办“侵犯“青岛啤酒”注册商标专用权、央视3.15晚会“白河保健品推销”等案件。在全省率先实施我市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五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企业办事更加便利。制定涉农资金整合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简化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涉及脱贫攻坚的投资计划提前下达,涉及贫困村发展的项目建设优先安排。制定了《安康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安康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审议稿)》等,明确了项目核准的申报材料及所需附件、受理方式、审查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列明了项目备案所需信息内容、办理流程等,提高工作透明度,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用好用活投资在线平台,除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外,项目核准、备案均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网上办理,实现了审批过程和结果的可查询、可监督。

一系列激发市场活力的改革措施,取得了实效体现了改革特色,下一步安康市将继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加快追赶超越、实现绿色崛起营造良好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