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安县编办紧紧围绕“控总量、严纪律、优资源、强督查、建队伍”,打好机构编制管理五路“组合拳”,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提升了工作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大县、文化旅游名县、高山农产大县”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拳路一:严控机构编制总量。按照不突破2012年全县行政事业编制总量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总要求,不断挖掘体制内部潜力,出台实施了《镇安县控编减编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预审制度》,严把“编制审批在前,人员变动在后”的原则,规范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做到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按需进人”,坚决杜绝了“超编进人”现象。
拳路二:严格机构编制纪律。严格执行《商洛市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十严十不准”规定》《镇安县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六个从严”规定》《镇安县编委会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人员用编程序的通知》等文件及机构编制“三个一”管理制度,坚持编制前置原则,对满编和超编单位实行红线管理,对空编lO%以内的单位实行黄线管理,对空编10%以上的单位实行绿线管理,做到底线不突破、上线不逾越。
拳路三: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针对一些“僵尸机构”消耗、占用宝贵资源的难题,主动出击、割除“囊肿”,将农业、水利等部门事业机构精简整合,净减少事业机构15个。同时,紧盯“五大攻坚战”和“追赶超越”,设置了县脱贫攻坚信息服务中心、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塔云山景区管委会等机构,理顺了县镇扶贫、旅游工作体制。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精简人员编制,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为契机重新梳理部门职责,优化内设机构,适量收回空余编制,整合编制资源,保证重点领域用编需求,实现了稀缺编制资源的有效利用。
拳路四:强化机构编制督查。坚持机构编制工作开展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那里。一方面,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适时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透明度;强化部门“三定”规定约束力,确保不出现超规格、超职数配备等问题。另一方面,开通机构编制“12310”举报投诉电话,广泛接受干部群众监督;持续开展履职评估,加强事后督查和跟踪问责,加大结果运用,提高部门单位履职效能水平。同时,以机构编制审计为抓手,从严核减“吃空饷”单位编制,着力加强机构编制督查,持续深化各项改革,从根本上杜绝混编混岗、人员编制身份不清等问题,切实做到齐抓共管,互促共赢。
拳路五:锻造机构编制铁军。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聚力唱响脱贫攻坚主旋律,大力开展“学先进学精神、比实干比实绩”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能力发挥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坚持清单制推进,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到季、月、周,具体到人,确保每项工作有回音、有着落。强化“三项机制”运用,加大党员干部跟踪考绩问效,着力解决好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作风不实、担当意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强、能力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洗去领导干部官气、脱去年轻干部娇气,锻造了一支作风优良、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