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互联网+政务”  提高“放管服”水平

时间: 2015-09-17 09:47 来源: 咸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为贯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咸阳市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积极实施信息优政惠民工程,用“制度+技术”更好巩固改革成果,更快释放改革红利,更好提供政务服务。

一是建设网上政务“一站通”工程。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市级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303项减少到现在的192项,精简比例达到36.6%,提前完成了精简三分之一以上的目标。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将30多个市级部门单位的115234项(含子项)审批和服务事项集中到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设立办事窗口55个,设置窗口工作人员120多名,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统一监管”。积极开发建设网上政务大厅,将52个市级部门的705项行政审批事项、日常管理事项、便民服务事项及子项的审批流程和办事流程导入审批系统,将面向群众和企业服务的事项全部推送到互联网上和移动终端上办理。通过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的互补,全面实现网上办理,真正变人跑为网跑、变网下为网上、变纸质资料传送为网上数据传送,实现了政府服务程序简化,过程可控,成效监督。在全市镇办和部分社区建设网上办件综合服务工作站,方便群众就地提交办理诉求,消除权力寻租现象,推动权力阳光运行。

二是建设惠民服务“一卡通”工程。建设网上用卡共享和资金清算公示平台,整合粮补、低保、医保等34项惠民补贴资金,让群众通过一张卡查询、领取、使用惠民资金,为市民提供统一、方便、快捷的查询和结算服务。同时,在“一卡通”上加载公交出行、水电暖缴费、行政事业收费、健康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用卡,实现“一卡多用”。特别是在加载的健康医疗项目中,建设市、县、镇、村四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对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等系统,开发网上挂号、病历共享、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医保报销监管、电子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等功能,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实现卫生医疗精细化管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三是建设覆盖安全生产、食药监管、应急处置、综治维稳、社区服务等事务为一体的社会治理“一格通”工程。针对当前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流动人口管理难,基层社区底子不清等难题,建设包括社区服务、城市管理、党建、民政、综治、人口、安监等内容的全市统一网格化管理系统,通过“定格、定人、定责”等方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形成了不同系统对接后台,一套系统对下管理、一个出口对外服务,促进市县镇三级党建、政法、人社、民政、精神文明、综合执法、食药监管等12个行业部门的业务监管和服务在网格落地、在网上服务,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促进基层政府治理和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人本化。

四是建设便民服务“一号通”工程。整合物价、工商、质监、供气、供水、市政等全市各类公共服务热线,201471日正式开通“12345 便民服务“一号通”,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工作机制,受理并处置群众诉求、查询、非紧急救助事项,改变过去群众办事部门多不好找、电话多不好记、信息供求不对称、服务信誉度不高的状况,满足了群众多样化、便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开通以来受理电话19.72万个(次),办结率达到97.2%。目前,“有事找政府,请拨12345”已成为信息时代无法上网的“弱势群体”触网直通车。

五是建设基础资源共享工程。搭建了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开通数据交换共享系统,构建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汇聚来自各行业的政务、经济、人口、空间以及其它门类的专业数据,通过“交换加沉淀”促进共享。采用统一标准,使数据按照一定业务规则成为可复用的信息资源服务,打通“信息孤岛”,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综合应用功能,仅今年上半年运用大数据管税一项就实现增收4.47亿元。开通视频监控数据共享系统,整合治安、交警、应急、城管、水利等领域1.17万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分权限共享使用。开通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系统,建设1:500分辨率的矢量图、影像图、2.5维图和部门区域三维图的GIS空间地理信息共享系统,为各部门提供精准的GIS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