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阳市在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中,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重组,推进机构编制和技术资源整合优化,不断创新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食品医药工业是咸阳市七大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4年底,全市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经营企业达到38700多家。为加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2013年,咸阳市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中,为11个县市(秦都、渭城两个市辖区除外)分别设立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并根据任务配备了专门人员编制力量。但实际运行中,这些机构设置规模过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检验检测设备闲置,形成了机构数量多、规模小、力量散、能力弱的困局。为此,去年以来,该市贯彻中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改革精神,深入调研后,提出将11个县市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调整设置为4个区域性检验检测机构的改革思路,积极推进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改革。
一、优化资源整合。在强化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的基础上,着眼优化布局,结合县市地域特征和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经营及监管情况,打破县级行政区划限制,按照“地域相邻、距离合理、人口集中、产业相近”的原则,将11个县市按区域划分为泾三淳(泾阳县、三原县、淳化县)、乾礼永(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长旬(彬县、长武县、旬邑县)、兴武(兴平市、武功县)等4个区域,将原11个县市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按区域重新整合,调整组建泾三淳、乾礼永、彬长旬、兴武等4个区域性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将原11个县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编制、经费和设施设备等按区域测算重新进行分配,促进机构编制、人员力量和技术资源的二次优化配置。
二、创新管理体制。在改革中,该市将原11个县市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由原来的县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市属事业单位,统一隶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管理,整合重组后设立的4个区域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的分中心。体制调整后,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与4个分中心构成“一干四支”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制结构,充分发挥了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了全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事业的发展壮大。在实际运行中,“一干四支”体系既实现了全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人员集中调配、经费集中使用、资产集中管理、任务统筹分配,又促进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力量相对集中又各有差异以及技术资源的共享互补。
三、强化职能配置。按照“一干四支”体系,切实强化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和4个区域分中心的职能配置,促进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与4个分中心的检验检测职责各有侧重、联动发力。在责任分工上,明确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重点承担秦都、渭城两个市辖区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并对全市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进行全面部署;4个分中心按区域承担相应县市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任务。在职能配置上,明确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以“全面、指导、服务”为主,重点加强食品药品全项目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对区域分中心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专项检验及应急检验等工作的督促指导,发挥技术优势为食品药品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4个分中心以“常规、支撑、应急”为主,重点加强食品药品常规检验项目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区域内地方政府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支撑,担负区域内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中应急检验任务。
通过改革,全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减少7个,盘活节约事业编制40名。全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形成了“机构区域型、资源共享型、技术互补型”的三型体系,13个县市区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人员力量得到了充分整合、技术设备得到了共享互补、项目资金得到了统筹使用。2015年5月,国家食药总局在咸阳组织召开了“全国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工作推进会”,对该市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将“咸阳模式”进行了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