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镇安县> 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发布时间: 2025-05-20 10:22
单位名称 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服务“三农”。业务范围: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防疫和监管工作;开展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气象公共服务与灾害防御等工作;开展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农业生产、合作经营、土地流转等农村工作;开展农牧、水利、林业综合服务工作。
住所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西口回族镇上河村一组
法定代表人 薛世军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镇安县西口回族镇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77.37万元 549.1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镇安县西口回族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11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加大科技推广,提高粮食产量2024年,积极与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相关责任人对接,深入各村(社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一是筛选适宜当地推广的小麦、油菜、蔬菜等作物骨干品种和新、优、特品种;二是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减肥增效、旱作节水等技术;三是抓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四是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合理调配机收、机耕、机播机具。2024年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一是全年完成播种面积24030亩,总产量达4092吨。二是全镇大豆种植面积4280亩,带状复合种植面积4000亩,并建立了1个300亩的核心示范区,有效推动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落实与落地。三是在10个村(社区)设立了“非粮化”粮油种植示范点,共计面积240.22亩,申请补助资金33.6308万元,有效推动了粮油生产的复种复绿与面积稳定。(二)做优做强特色产业。1.发展畜牧养殖业。全镇今年共饲养猪6600头,牛1800头,羊6000只,禽3.7万只。扎实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其他时间段常规免疫。全年强制免疫密度维持在90%以上,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保障了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以创建省级牛羊布病无疫区为重点,不断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按照《镇安县牛羊布病无疫区省级评估意见整改工作实施方案》,从严从细从实抓好整改工作,认真落实整改要求,配合县级按期完成了整改工作。常态化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抓好“大清洗、大消毒”行动,组织防疫员和养殖户对生猪圈舍、场地、用具等开展清圈、清洗、消毒工作,有效杀灭非洲猪瘟等病原微生物,确保消除疫病风险隐患。2.发展魔芋产业。2024年我镇发展实施魔芋产业项目,新发展魔芋125.8亩,带动脱贫户、监测户155户,申请补助资金62900元。3.发展食用菌产业。2024年在青树村二组流转土地20亩,种植塔架式木耳菌棒14万袋,联带16户脱贫户增收,申请财政补助金额7万元。4.农户农产品安全有效保障。为有效应对农业生产风险,全镇2024年乡村振兴农业生产综合保险投保农户共4261户15509人,做到了农业生产经营户全覆盖。5.产业类帮扶工厂(车间)补助项目。为支持经营主体吸纳脱贫劳动力、监测户劳动力务工就业,2024年共申报帮扶工厂(车间)4个,带动脱贫户(监测户)120人务工就业,申请补助资金60000元。(三)严格落实惠民政策。2024年地力补贴补贴面积为12997.48亩,补贴总金额为779848.8元;调整补发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为12969.14亩,每亩补发17元,补发总金额为220475.38元。(四)农村宅基地审批工作。通过村(社区)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宅基地审批政策,同时对申请宅基地的村民,严格审查其资格条件,对宅基地的选址、面积、四界等进行实地核查,2024年,共审批了14户农村宅基地。(五)强化生态资源管护。一是森林防火工作。镇天保护林站与10个村(社区)、相关单位签订了防火责任合同,对全镇101名护林员全部分配管护面积,做到了防火区域无死角,责任不落肩。二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全面开展线索排查、突击检查,开展“清山查套”行动,同时,严格森林采伐审批程序,凭证采伐,禁止一切乱采乱挖名贵树木,全镇无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发生,无私捕滥猎行为。三是结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在全镇集中开展“五乱”排查集中整治行动,对乱搭乱建、乱排乱放等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六)开展碳汇交易前期权属资料收集工作。对全镇森林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共收集8318.1亩权属资料,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七)水利工作为确保饮水安全,一是加大饮水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力度,更换老旧供水管道超过24000米,新建配套蓄水池7座,加固原有蓄水池4座,安装配套水表200余块,将470户原分散用水户纳入集中供水管网覆盖范围。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和完善长效机制双管齐下,提高水管员业务能力和履职尽责,建立排查、整改、应急等长效运行机制。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一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社会效益:农综站将产业发展作为强镇之本、致富之源,结合镇情村情,依据全镇现有的产业发展现状,全面完善产业规划布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体,因地制宜,实施立体农业产业带,以“做大做强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强新兴产业”作为发展产业的总体思路,通过选准主导产业、扩大基地规模、做好利益联结等方法。培育白山羊、中药材、食用菌、板栗、核桃、华山松“六大北阳山农产”品牌。全镇产业覆盖脱贫户1735户5796人、监测户142户468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2.经济效益:今年我镇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发展,白山羊、中药材、食用菌、板栗、核桃、华山松“六大北阳山农产”品牌,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接模式得到有效实施。截止2024年底,全镇发展食用菌14万袋;新发展魔芋125.8亩;通过产业园、合作社以及能人大户带动,发展养殖业。全镇今年共饲养猪6600头,牛1800头,羊6000只,禽3.7万只;大力发展林果业,共有核桃3万余亩,华山松3万亩,板栗千余亩等。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农技推广模式滞后。当前农技推广严重依赖传统手段,缺乏创新思维与精准定位。二是群众观念与产业布局困境。部分群众受传统农耕思维束缚,对农业发展新趋势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求变的意识。在产业发展方面,呈现出规模小、布局分散的特点,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五、整改措施:一是创新农技推广多元路径。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媒体手段,定期发布涵盖种植养殖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妙招、农业政策解读等内容的图文、视频资料,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扩大农技知识传播范围。同时,注重线下实践指导。结合农时和农民实际需求,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示范活动。二是强化农户科技赋能与主体培育,紧抓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契机,积极对接县农业科技服务指导中心,邀请权威专家开展系统培训。同时,在培育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方面,挖掘和培育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为其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市场信息对接等全方位服务,鼓励他们扩大生产规模,采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六、下一步工作计划。2025年,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开展农业农村相关工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开好头。1.农业工作。一是进一步稳定粮食产量,做好春耕春播,确保完成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稳定发展,做好小麦条锈病等农业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工作;二是加快农业产业项目实施,做好食用菌、中药材、小龙虾等产业项目的申报、实施及后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带贫益贫作用;三是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宣传农业各项保险政策组织农户积极投保。2.林业工作。一是加强林业资源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审核自用材办理;二是做好生态公益林发放工作,监督管理好生态护林员,做好辖区内林地资源保护和护林防火工作;三是积极做好退耕还林的监督管理,严禁出现乱砍滥伐和擅自进行树种变更。3.畜牧工作。一是加强畜牧业的科技宣传和人员培训,培植规模养殖户,有效提高我镇畜禽存栏数和出栏率;二是组织做好春秋两季畜牧防疫工作,加强动物卫生执法监管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做好动物疫情监测,完善防疫网络建设,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4.水利工作。一是做好安全饮水排查工作,协调解决群众饮水困难,确保安全饮水不出问题;二是落实河长制责任制,切实加强河道管理,加强水环境保护力度;三是做好防洪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5.农村宅基地审批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村民对宅基地审批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同时,加强对村干部和宅基地审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政策执行力。二是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已审批宅基地的巡查和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建设行为。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农村宅基地审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