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蒲城县> 蒲城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蒲城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4 16:18
单位名称 蒲城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创业促就业,实现合理就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及培训。
住所 蒲城县红旗路西段32号
法定代表人 梁文龙
开办资金 20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蒲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0万元 25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充分稳定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就业工作的新起点、新使命,也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2024年,全县就业工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总牵引,以实施人社“三项工程”为抓手,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面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全县“一镇三地”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一、实施“三项工程”,提升就业创业活力。(一)狠抓劳务品牌培育工程,铸就劳务市场“金招牌”。聚焦我县地方特色产业与传统技艺,深入挖掘当地优势资源,不断发展壮大已树立的“蒲城家嫂”和“蒲城保安”两个品牌,并围绕其发展特色创建了“蒲城新瓜农”、“秦东叉车工”两个劳务品牌。同时,加强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依据市场需求和品牌定位,定制化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劳务人员素质。品牌的培育和创建过程中大力宣传推广,利用网络平台和线下活动,展示劳务品牌形象和优势,吸引更多市场关注。(二)狠抓技能培训提升工程,铺就就业创业“黄金路”。市场调研先行,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和企业需求,明确热门技术和紧缺岗位所需技能,以靶向培训为抓手,实施一户一名技能工人培育;其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选拔既有扎实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保证其知识和教学能力与时俱进,同时加大实践环节比重,通过建立实训基地等方式,让学员在做中学、学中练;最后对培训后的学员进行长期就业跟踪,了解其就业情况和技能应用情况,根据反馈,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三)狠抓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开启智慧服务“新窗口”。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渠道的就业信息资源,及时在“秦云就业”小程序发布个人求职和企业用工信息,初步建成一个集求职招聘、职业培训、政策咨询、就业援助为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就业服务全流程线上化和有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在乡镇、街道等基层就业服站点设置平台使用指导服务,通过线上发布、线下引导等方式宣传推广,提高信息平台在群众中的知晓度和使用率。二、紧扣“六大任务”,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政策。(一)搭建供需平台,拓宽就业渠道相继组织线上线下专场系列招聘会活动18场,劳务对接3场,累计参会企业220余家,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8万余个。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就业作用,鼓励各人力资源机构通过直播带岗,前端抖音引流,后续微信转化,实现驻厂接待、面试、入职“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激发了促就业的社会效应。我县农村劳动力人数23万人,其中转移就业13.9万人。(二)扶持创业项目,激发创业活力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已从原来的960万元发展到1140.12万元,为创业担保贷款的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宣传推广“秦云就业”小程序和“陕西创业担保贷款”公众号,指导线上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同时引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参与创贷工作,不但解决创贷人员无法提供财政供养人员进行担保的问题,也免除了相应的担保费;截至目前,本年度到期应收贷款18431.5万元,实收18431.5万元,贷款到期还款率为100%,发放贷款1099笔,16411万元,扶持创业1099人,带动就业274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35%。此项工作连续三年突破亿元大关、蝉联渭南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第一,目前贷款存量规模3.56亿元,居全省第四。(三)加强技能培训,助力创业起航通过深入镇村、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就业培训宣传,并对各镇办培训需求进行摸底统计,从实际出发,开设农业技术员、家政服务员、叉车司机等相应的技能培训班。制定详细的SYB创业培训课程计划,有效使用直播教具,通过专业授课、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员全面掌握经营管理、市场分析等专业知识。截至目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97期4469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311人,家政类培训2899余人,完成市上下达家政类培训任务2400人的130%,培训后就业1352人,培训就业率达35%以上;创业培训完成9期206人。(四)加大援助力度,稳定就业岗位发放上年度232名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共计79余万元,本年度社保补贴发放工作已收集审核个人资料257份;办理就业创业证185人,网上受理申请500余人次,失业登记276人,并及时做好失业人员跟踪服务,了解个人目前就业状况,目前已完成11轮4550余人次的跟踪帮扶,切实落实“1131”帮扶机制,并完成失业库1100余人的清退工作;对反馈的216名返乡未就业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建立个人信息台账,针对有培训需求和就业需求的各类人员进行分类汇总,开展“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最终为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公益性岗位开发。目前完成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8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6%。(五)完善创业指导,营造创业氛围组建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业技术等人员专家团24人,邀请市级创业专家指导团深入食品工业园区、春雨甜桃基地、六合老香瓜种植基地开展创业专家基层行活动和跟踪服务活动。精心筛选秦古匠心·秦梨膏等3家企业参加渭南市创业创新培优提升项目活动,桃小夭·茶项目获得三等奖,且被推荐参加陕西省创业创新培优提升项目乡村振兴类路演活动,和第四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暨返乡创业产品展示活动,并获三等奖,大力弘扬创业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创业创新良好氛围。同时,对认定为就业困难各类创业人员,按政策办理一次性创业补贴34人,发放创业补贴17万元。(六)优化就业服务,完善就业体系我县零工市场(驿站)按照市上要求,已规范建成1个市场、4个驿站并持续健康运营,市场内设施齐全,有政策咨询、岗位发布、用工洽谈、就业培训、创业贷款、便民医疗充电等服务功能,方便企业和求职者快速匹配,为零工市场(驿站)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企业走访、基层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整理个人求职、企业用工信息,并依托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渠道及时线上发布岗位信息。同时,在零工市场(驿站)定期组织举办供需双方系列小型招聘活动,吸引更多企业和求职者加入零工市场。截至目前,市场(驿站)入驻企业344家,发布岗位信息1500余个,业务咨询1390余人次,求职登记950余人,帮助对接企业209人次,职业介绍成功128人。三、强化“五项举措”,开创就业创业新篇章。一是全方位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利用社交媒体、线下活动、企业合作等多种途径,开展创业政策、就业培训、岗位信息等宣传发布工作,提高各项政策知晓度。同时继续加大劳动力市场宣传引导工作的力度,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和方法,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内容。二是不断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在现有开设的培训工种以外,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开展技能、创业提升培训,不断开发群众有需求带动就业明显的培训工种和创业项目,以满足不同培训群体的需求,同时将技能培训不断向高技能培训方向发展,丰富创业培训课程,增加实操内容,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和创业专家志愿团建设。三是开展创业创新培优和提升活动。为创业创新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更多展示交流平台。持续组织专家深入基层、深入企业,现场解答企业管理和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创业指导服务,给企业创业创新活动点燃新引擎、注入新动力、释放新活力。四是建立健全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宣传引导企业和个人依托“秦云就业”小程序发布招聘信息,不断完善更新零工市场信息化应用支撑,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信息,持续开展零工市场(驿站)线下招聘活动,为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稳定就业提供有力支持。五是持续开展县级劳务品牌评选工作。依托县域特色,积极对接各镇办,继续加大县级劳务品牌培育力度,不断推动农村劳动力工作向品牌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重点群体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总之,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行动,持续优化就业服务,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为每一位求职者铸就更坚实的就业桥梁,向着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目标奋勇迈进,让就业之光温暖多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