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明德小学

绥德县明德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10:05
单位名称 绥德县明德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绥德县师范路南
法定代表人 李树国
开办资金 28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0万元 211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明德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1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具体业务绥德县明德小学在市县教体部门引领下,紧扣“聚焦常规管理,聚力质量提升”目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业务活动,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1.党建领航,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进清廉学校建设。通过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借助“三会一课”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强化党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党员教师将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承担示范课、公开课,带动全校教学水平提升。同时,学校大力推进清廉校园建设,将廉洁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开展廉洁主题班会,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此外,学校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邀请老革命家讲故事,并举办红色文化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良好品德,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德育为先,构建全面育人体系学校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体系,借鉴先进经验研发德育系列课程。依托系列平台实施德育课程,利用班委和升旗平台,根据节日、时事开展读、诵、演活动,如“启航新学期共绘成长梦”“培养好习惯争做好少年”等活动,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习惯。推进每月一事,每月确定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迎国庆歌咏比赛、科技节等,提升学生情感、意志和品德。加强家校、社区同盟建设,开展新家庭教育活动,举办家长培训、家校共育讲座等,还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形成教育合力。通过这些举措,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校园生活、社会实践和家庭氛围中领悟、感受、践行和传承道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聚焦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开展大单元教学,打破知识碎片化壁垒,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探索语文主题学习模式,整合教材和课外读物,开展阅读分享等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加强思政课建设,融入本地红色文化,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搭建扶智教育平台,与横山党岔小学共享优质资源,开展线上教研和学生交流活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课堂观察,优化教学过程。推进作业管理改革,分层设计作业,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提高作业质量,在市县作业案例评选中成绩优异,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成长筑牢根基。4.研训一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名师+研修共同体的辐射引领作用,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和教研水平。组织多元培训研修,涵盖学科知识更新、教学技能提升等多个维度,促进教师交流合作。优化集体备课工作,明确备课时间和流程,提高备课质量。开展课例研究活动,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如利用支教名师资源开展示范研讨活动,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分别进行课堂展示和观摩,提升教学质量。与雁塔区翠华路小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启动仪式、跟岗学习、云端领航、亲临把脉等形式,让教师学习先进理念和模式并应用于教学,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将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5.营养午餐,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打造优质营养午餐。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口味和营养需求,建立个人饮食档案,定制个性化菜单。构建食品安全精细管控体系,严格筛选供应商,检验检疫食材,规范食品加工过程。精心烹制营养美味的饭菜,每周更新食谱,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校领导陪餐,引导学生文明用餐,了解学生需求,增进师生情谊。建立透明监督机制,成立监督小组,公示食品安全信息,守护学生“舌尖安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6.后勤保障,守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打造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和更新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等,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定期开展卫生清洁活动,确保校园整洁干净。同时,优化学校后勤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师生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学校建立定期安全排查制度,排查校园设施设备、消防设施等安全隐患,及时维修整改。落实“13530”安全教育机制,开展全方位安全教育。加强重点防控,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防校园欺凌、防性侵、防溺水、防电诈、防心理障碍这五大重点工作,增强了学生的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稳固了校园安全的核心防线。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如火灾、地震演练,提升师生应急反应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家校联动,设立“家长志愿者护学岗”,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为校园和谐稳定保驾护航。7.荣誉添彩,彰显学校办学实力本学期,学校在多方面成果显著,荣誉众多。学校荣获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少工委“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单位称号,被榆林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榆林市新时代立德树人好学校”,校党组织在县级评比中位列一类党支部。教师团队成绩斐然,多位教师示范课登榜省级优秀公开课,在思政课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竞赛中获奖。师生在文体赛事和学科竞赛中表现出色,在县羽毛球比赛中夺冠,在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中获奖众多。这些荣誉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激励全校师生继续奋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绥德县明德小学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均收获了显著成果,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社会效益显著1.荣誉提升学校知名度:学校荣获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少工委“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单位称号,以及榆林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榆林市新时代立德树人好学校”等荣誉,校党组织也在县级评比中位列一类党支部。这些荣誉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其在区域教育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为众多学校学习的榜样,吸引了更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2.师生竞赛彰显实力: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在绥德县体彩杯羽毛球比赛中勇夺全县第一名,跳绳、游泳比赛获团体三等奖,众多学生斩获个人奖项。在县“红领巾爱祖国”讲解技能大赛、第十四届艺术节等活动中,师生获奖众多。这些成绩充分展示了学校强大的教育教学实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增强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3.促进教育生态和谐发展:通过积极开展家校合作、社区活动,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千名教师访万家”、家长会等活动的开展,让家长深度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这种多方协同的教育模式,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二)经济效益初显1.作业改革助力资源获取:学校在作业管理改革方面成果显著,在市县组织的作业案例设计评选中,24人次荣获市县级一等奖,优秀成果推送至省级平台,提升了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为学校争取更多教育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帮扶合作提高资源效率:学校与横山党岔小学搭建的扶智教育平台,以及与雁塔区翠华路小学的结对帮扶活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分享示范课视频、开展线上教研等活动,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育成本,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三、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接受速度较慢,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不够熟练,影响教学改革的推进效果。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教学活动的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略显不足,如部分教学设备老化,图书资料更新不及时等。家校共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部分家长参与度不高、家校沟通不够深入等问题,影响教育合力的充分发挥。四、改进措施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增加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环节,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建立教师学习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共同进步。加大教育教学资源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更新教学设备,补充图书资料。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资源管理和更新制度,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适用性。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创新家校共育活动形式,提高家长参与度。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活动,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增进家校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形成深度合作的教育模式。五、下一步工作打算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更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家校、社区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形成更加紧密的教育共同体,共同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学校荣获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少工委“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单位称号,以及榆林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榆林市新时代立德树人好学校”等荣誉,校党组织也在县级评比中位列一类党支部。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