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

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1 15:56
单位名称 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维护法律公正及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宣传,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培训
住所 西安市二府街宏府大厦B座
法定代表人 屈礼军
开办资金 121.8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司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5.72万元 174.6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积极打造“七彩光”暖心服务工作品牌。为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市法援中心积极主动作为,建成运行集服务窗口、志愿者培训、法治宣传为一体的“七彩光”暖心服务驿站,倾心打造“七彩光”暖心服务工作品牌。一是组建由高校师生、法学专家、社会律师、公职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七种力量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沙龙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暖心”服务。二是设立“援来有法”法治微课工作室,开设“援来有法”普法微课堂栏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三是开通法律援助专家预约服务,一对一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专业、高效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2024年,“七彩光”暖心服务驿站共开通专家预约服务14期,接待群众咨询822人次,解答法律咨询714人次。“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上作为全市126件志愿服务项目中的12个代表项目之一上台展示。(二)建成运行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数据平台。市法援中心依托“两个平台”(西安市智慧法援平台和西安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和“三个助手”(移动端智慧法援值班管理营应用、智慧法援律师承办助手、西安掌上12348”),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实现途径,统筹热线、实体、网络三大平台数据深度融合,建成运行覆盖三大平台、三级体系、十项业务的公共法律服务数据服务平台。2024年7月,市法援中心以数据赋能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服务为支撑,进一步整合提升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数据归集模块,打通西安市智慧法援平台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关于法律咨询相关数据链路,汇集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立信息化发展“3+3+10”基本框架数据中心,设置调度指挥、热线、网络工作席位12个,在资源调配、线上会诊、线上培训、数据模型、数据贯通等方面持续用力,深度打造“数据+三大平台”智慧融合服务数据平台。(三)完成申报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管理服务要求地方标准工作。按照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为进一步提升西安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市法援中心联合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成立地方标准起草专家组,召开项目启动会、推进会等修改完善服务规范,多次深入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一线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服务调研督导,通过网络、座谈、走访、函询等方式广泛搜集和征求各方意见,吸纳33条反馈修改意见形成高质量送审稿,积极推动发布西安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服务规范地方标准。2025年1月,发布全省首个公共法律服务地方标准。(四)坚持规范管理,提高服务保障水平。一是落实年度考核指标。对照市司法局年度目标任务书,将市法援中心年度考核指标细化分解为40项具体任务,具体到科、责任到人,拉单列表精准推进。以推进年度工作如期保质完成为重点,召开全市法律援助工作推进会、座谈会、调度会3次,确保年度考核指标落实落细。二是开展干部轮岗交流。制定中心人员岗位职责,开展定岗定责和轮岗交流,着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以重实干为导向,实施目标责任季度考核评价,有效激发调动全体人员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完成市法援中心考勤办法修订,实施考勤日打卡、月统计、季考核制度。四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清单》,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活动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实施安全生产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五是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完成办公环境提升改造,提升办公体验和工作效率;完成食堂餐厅清洁整改及厨师更换,全方位提升用餐服务品质;完成固定资产盘点清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能和管理水平。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法律援助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一是优化掌上平台服务,升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推进数据信息的实时统计和业务办理的智能分流处理,提升网上平台“智慧法援”服务效能,更好地适用群众线上体验需求。2024年,西安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移动端)微信小程序访问达23.1万人次,提供服务1.08万人次;二是开展“冬暖人心法润万家”公共法律服务惠民活动,期间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33场次,法治体检43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197次,审查合同26份,提供法律意见书1份。组织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开展“金秋送法喜迎国庆”法律援助暨公共法律服务宣传服务月活动50余场次,持续加强惠企相关政策宣传和法规指导,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律保障。“秦创原”热线服务涉企咨询5231人次,“中小微企业”服务涉企咨询8388人次;三是出台《西安市法律援助补贴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法律援助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法律援助案件数量质量有新突破。一是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服务总量408537人次,其中实体平台服务162814人次,网络平台服务22104人次,热线平台服务223619人次。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2597件,同比增长11.6%,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346万余元;二是组织全市法律援助机构认真学习全国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组建了由司法部评估专家、法律援助管理人员、办案人员组成的评估团队,研究新规则,实施新方案。启动了为期一年的案件质量评估专项工作,对5000件法律援助案件进行同行评估,采用边评估、边反馈、边整改的方式,全面夯实案件质量全流程管理责任,认真落实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标准规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管理制度,促进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进位争优。(三)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一是组织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服务月”及“金秋送法喜迎国庆”公共法律服务惠民活动50余场次,大力宣传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三优”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利用春节、三八国际妇女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民法典进校园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国家安全观等普法宣传,持续营造全民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法治氛围;三是开通法律援助视频号,组建普法视频拍摄和直播队伍,收集普法宣传题材,精心制作普法宣讲视频,“法律援助宣传服务月”和“公共法律宣传服务月”期间每天在微信视频号、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推送,发挥网络宣传优势,进一步拉近法律援助与群众距离,增强广大公民维权意识,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2024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1060篇、微博发送转载信息微博985篇,发布“援来有法”普法微视频57期。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方面,还存在学习不够系统深入、理解把握不够精准的问题;二是提升案件质效方面,还存在业务指导不够、督导检查不深的问题;三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研究不深入、思路不清晰、成效不明显的问题。四、下一步打算2025年,市法援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和市局党组工作安排,一体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以开展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提升年为主题,突出抓好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拓展服务、学习研究、党建工作等工作。一是以深化改革为主线,持续推动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走深走实,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服务供给和服务质效,努力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二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聚焦数据服务中心和志愿服务平台等,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更好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事业发展。三是以保障民生为重点,推出更多公共法律服务惠民举措,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惠民生、护民利、暖民心的重要职能作用,着力打造司法为民一线服务阵地。四是以拓展服务为路径,深入开展“法援护薪”“关爱妇女”“法援护苗”“暖心拥军”等主题活动,在涉外法律服务、助企服务和志愿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促进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五是以学习研究为驱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提升能力素质、消除“本领恐慌”,努力开创法援工作新局面。六是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业务互融互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4年3月,获司法部颁发的“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2024年11月,获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颁发的“优秀志愿团体”荣誉称号。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