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靖边县> 靖边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靖边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靖边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靖边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8 10:50
单位名称 靖边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靖边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科技技术创新。科技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科技信息建设;科技人才库建设。
住所 靖边县党政第二办公区一号楼12楼1203室
法定代表人 黄炜
开办资金 32.8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靖边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87万元 24.87万元
网上名称 靖边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法人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业务活动1、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一是创新主体培育增强。全县共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登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13家。入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其中有研发活动企业15家,占比达22%,规上企业有研发人员487人,占企业就业人数的1.3%,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1家。二是创新投入持续加强。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2024年,全县研发支出共计2.59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3341万元,财政一般支出793413万元,研发占比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比分别达到0.48%和0.42%,位居全市第四。三是创新人才加速集聚。通过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育机制,新增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支,新增重点实验室”队伍1个,获得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8人。四是创新服务提质增效。持续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孵化培育,新增双创孵化载体2家,新增申报科技服务机构1个。五是创新发展稳步提升。通过优化技术市场发展环境,共登记技术合同165项,吸纳技术合同累计成交额21.8亿元,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4.0%,位居全市第三。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个,其中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个。2、科技宣传与培训工作高质量完成第八届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暨秦创原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会,以“科技宣传月”“科技宣传周”和“三下乡”等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融媒体、实物资料、现场宣讲等多种方式宣传秦创原及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宣传先进地区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宣传农业实用技术,在中山涧、小河等镇组织进行了专业技术人员种养殖培训120余人次。3、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了国家科技特派员备案登记试点工作,完成法人科技特派员登记备案32个,自然人科技特派员登记备案120人。县级科技特派员32人,帮扶企业32个、行政村26个、省级重点帮扶村6个,开展培训60余场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2000余人。4、科技试验示范工作2024年,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依托中医农业中医农药示范项目引进了具有国家级领先的天津蓟州现代种业研究院蔬果等百余种新品种,其中包括瓜果类24种、番茄系列45种、辣椒系列50种。此外,还改良了苹果树、樱桃、新疆小白杏等20余亩,按要求增植了各类符合残次林改造标准的苗木400余株。二、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是靖边县人民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设立秦创原陕北白绒山羊新品培育中心,设立专家工作站,全面指导种羊繁育基地的运行和管理。二是深入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玉米、荞麦、胡萝卜、马铃薯等作物领域引入生物技术和遗传育种技术,因地制选具有高产、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三是助推低空经济发展,依托靖边智能无人系统两链融合试验区,勾勒出低空经济产业市县区聚集区雏形。四是开放秦创原(靖边)总窗口,以直观的方式展示靖边秦创原的科技创新成果,吸引更多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促进了产学研用各方的交流与合作。五是获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称号。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一是“组织联动”“运行联通”“功能联合”“政企互动”四项机制落实不够,未能真正有效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牵动作用。二是科技创新在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明显,县域内企业吸引创新要素能力较弱,科技类企业培育缓慢,融资渠道单一。三是科技宣传工作效果有限,现有的科技宣传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全面覆盖和深入影响全社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直观认知。四是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存在局限性,目前基地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缺乏向其他产业扩展的尝试。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持续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在县经开区、现代农业园区分别设立秦创原(靖边)分窗口,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的新平台。计划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提升研发支出占比1个百分点,申请“科学家+工程师”队伍5支,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20人,培训技术经理人40人次,新增“重点实验室”1个。2、高效提升成果转化链条式服务,加强产学研合作,重视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定期举行路演活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3、继续加大科技试验示范规模,充分利用我县示范基地优势,引进更多试验示范新品种,围绕绿色农业发展,尝试打造“光伏发电+集水灌溉”示范样板。4.全面推动县域产业链建设,以黄蒿界、天赐湾和宁条梁等镇为示范,推广种羊繁育、红花荞麦改良、高产玉米、旱作农业节水技术;以红墩界镇作为示范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服务业,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和设备,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以畔沟和大路沟中心为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发展山楂种植与深加工产业发展;以新能源、聚烯烃材料领域为中心,引导培育下游企业聚集发展。5、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抓好集中业务学习与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引领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助力作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