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中小学后勤管理与学生资助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局属学校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全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指导县市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审核、发放、回收工作。 | |
住所 | 榆林高新区兴达路14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徐晓芳 | |
开办资金 | 14.7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06万元 | 11.9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中小学后管理与学生资助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年来,市中小学后勤管理与学生资助中心在市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质量评估与经费事务中心和省学生资助事务中心的精心指导下,在中心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既定目标,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成效明显,现就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主要工作(一)党建、制度方面。1.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政治根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四史”教育,定期组织召开“三会一课”,全面加强中心党组织建设。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自我净化能力。2024年,开展了“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主题党日活动,召开了“学习二十大精神暨干部作风建设”推进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体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3.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意识形态防线。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基础工程、底线工作,事关平安稳定、事关发展全局。中心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统筹做好阵地管理,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各项工作。4.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意识形态防线。为确保“三项机制”落地生根,中心成立了“三项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细则,以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为抓手,用足用活制度,奖励实干者、包容失误者、惩治懈怠者,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和内生动力,形成了让勇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有舞台,让平庸者、失职者下的鲜明用人导向。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强化财务公开。5.紧盯目标精准发力,凝心聚力主动作为。为全面贯彻落实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心组织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专题学习传达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共同研究制定了2024年工作计划,分别从党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建设、学校后勤管理、学生资助、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具校服作业本招标采购、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安全维稳及食品安全等九个方面细化了目标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指明了方向。6.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强化财务公开。中心严格落实财务监督和管理制度,做到财务支出公开透明,一是严格票据审核。二是严格费用报销程序。三是严格执行差旅费管理办法。四是严格执行费用报销“五不支”制度。六是严格实行财务管理“一支笔”制度。7.科学谋划精细管理,提升教育管理实效。中心严格按照市教育局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学校后勤管理、学生资助、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具校服作业本招标采购、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安全维稳等八个方面工作,制定了详实的工作计划,细化常规管理,注重过程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8.加强信息报道力度,提升信息宣传水平。中心十分注重信息报道宣传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扎实做好信息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和学生资助工作的影响力和宣传力度,努力拓宽信息收集宣传渠道 ,不断增强后勤管理和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面和美誉度。(二)业务方面。1.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2024年5月23日至5月24日,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靖边县召开了全市教育系统食品安全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暨食品安全现场会。各县市区教体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领导,各县市区后勤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科负责人和部分学校代表参加会议;9月20日至9月25日,举办了三期校园食品安全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题培训。实施精准资助,全面落实资助政策。2024年春季学期共资助脱贫家庭学生33023人。3.加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落实5+X供餐模式。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589所,受益学生11.3万人。4.精准数据采集,提高信息报送质量。5.心系贫困学生,走深走实“基层行”。6.强化督导检查,推动工作提质增效。7.规范采购工作,提高后勤保障水平。8.抓实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资助任务按期完成。2024年春季学期共资助脱贫家庭学生33023人,其中学前3679人,义务教育23116人,普通高中3679人,中等职业教育2549人,发放重点保障家庭学生资助资金2257万元。2024年秋季学期共资助脱贫家庭学生32783人,其中学前3224人,义务教育22825人,普通高中4147人,中等职业教育2587人,发放重点保障家庭学生资助资金2214万元。2024年共发放贷款2.3亿元,惠及贫困学生17837人,其中省内就读大学生14397人,省外就读大学生3440人。给2421名脱贫家庭大学生(省内就读大学生1991人,省外就读大学生430人)发放助学贷款3011万元,解决了他们的就学经济压力。2024年,经学生申报,省市审核,滋蕙计划共资助贫困大学生共2787人(省内2290人,省外497人),发放金额164.2万元。通过教师本人申请,学校推荐,县区审核,共资助贫困教师545人,发放金额570万元。2024年,经基层就业大学毕业生申请,毕业高校、所在单位和县区相关部门初审,省市逐级审核,榆林市申请大学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645人,涉及金额1141.6万元。抓实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中心将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与学习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把理论学习贯穿工作始终,让干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通过集中学,及时学、反复学,确保学通弄懂,全面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履职尽责能力,确保干部作风教育整顿取得明显成效。共同创文。在创文方面,对创文包抓社区、路段不定期清理,发放创文宣传单,制作创文应知应会广告牌等,让创文人尽皆知,人人成为创文的践行者、守护者。三、存在的问题(一)县市区中小学后勤管理与学生资助中心职工待遇较低,既不按公务员对待,也不给评聘职称,导致队伍不稳定,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二)资助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学校资助和社会资助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未能发挥最大效益,有效补充政府资助。(三)学校食堂供餐质量不高,教学点的食堂供餐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市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短板。部分县区厨师工资未纳入财政预算,学校经济负担较重。四、改进措施一是抓党建促业务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活动。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学生资助、营养改善计划和学校后勤管理业务培训。三是加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管理,做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动态和实名制信息系统填报工作。四是加强政策和舆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微博等媒体,加强营养改善计划和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五是开展对全市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学生资助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工作。六是全面落实各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按照程序、条件、标准精准实施学生资助。七是加强监督检查,开展营养餐智慧监管系统试点县、校建设,巩固拓展“校园餐”专项整治成果。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基本做到了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措施有效、执行有力,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深知按上级要求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团结带领全体职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毅前行,用实际行动和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全市教育事业健康向好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五、2025年度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后勤管理,推动全市中小学后勤管理提质增效,全力保障教育教学,按照省市工作安排,结合全市中小学后勤管理与学生资助工作实际,特制定2025年工作要点:一、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目标管理,认真抓好中小学(幼儿园)后勤管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资助等各项工作,推进学校后勤管理精细化进程,实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增效,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资助育人成效,为榆林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二、工作目标和任务(一)抓党建、带业务、促发展。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加强党风廉政和党员队伍建设。(二)抓实后勤常规管理工作,提高保障服务水平。1、全面提升学生食堂管理水平。2、全面优化师生住宿环境,夯实管理责任。3、全力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三)抓好营养改善计划政策落实,提高膳食质量。1.全力改变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2.着力提升营养改善计划监管工作。3.认真搞好营养改善计划周动态和月统计上报工作。4.深入调研,促进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增效。5.多渠道开展食育教育工作。(四)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提升资助管理水平。1.加强学生资助宣传。2.加强贫困学生精准识别。3.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4.加强资助队伍建设。5.加强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应用。6.加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创建助学贷款本息回收工作先进单位。(六)加强督导检查工作。(七)认真做好统计年报和舆论宣传。(八)加强政策培训,提升业务水平。(九)做好市直学校校服和作业本的招标采购工作。(十)开展营养改善计划智慧监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