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安康市>
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
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3 19:41
单位名称
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研究推广蚕桑技术,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编制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蚕桑产业发展蚕桑技术<研究/示范/推广>蚕桑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指导蚕种质量检验蚕桑副产品开发
住所
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西路126号
法定代表人
陈康
开办资金
2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6.29万元
27.11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3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安康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创新模式夯基础。新建桑园2110亩,改造桑园11380亩,“9215”粮桑复合高效种植技术列入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全市推广面积达到3.01万亩,获得《农民日报》报道。石泉等五个重点县(市、区)新建改造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分别占全市全年完成任务的88.15%和96.54%。今年茧丝市场行情总体利好,我市蚕茧收购均价保持54元-52元/公斤水平运行,各地栽桑养蚕持续热情高涨。(二)工厂化养蚕提效益。召开全市多批次养蚕现场会和工厂化、自动化养蚕观摩活动,新建工厂化养蚕点17个,新发展智能化控温小蚕共育点20个,推广大蚕室水帘降温等设施建设15处,有力地支撑多批次养蚕推广应用。年最高养蚕达到12批次,较过去至少提高6批次,最大单体年养蚕600张。自动翻簇、新式切桑机等机具示范推广,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蚕茧品质。(三)科技引领强产业。新建标准化蚕种检验实验室正式启用,完成全省送检母蛾检验检疫样本67181袋,抽检样本14290袋,一代杂交蚕种25.07万张,其中检验合格蚕种24.02万张、合格率为95.81%,销毁不合格蚕种1.05万张。《富硒桑饲料产品研发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获得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立项省级科技项目2项、市级科技项目2项,制(修)定市级标准6项,“家蚕微粒子病快速诊断技术研发及应用”等一批院地合作项目签约实施。争取蚕桑发展项目资金991.48万元,“781×7532”等4个桑蚕新品种、1个人工饲料品种引种试验千余张,优良蚕种及桑品种推广使用率均达100%和100%;积极争取省级农业专项资金160万元,比上年增加60%。落实技术干部包联蚕桑示范点66个。紧盯蚕事、蚕时、蚕农需要,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结合、“上门指导”与“云端服务”相结合等形式开展技术服务。(四)全链发展拓空间。加大蚕丝被、桑叶茶、桑芽菜、桑枝食用菌等蚕桑终端产品生产,推动蚕桑产业与富硒食品、生态旅游、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利用。完成桑枝提取DNJ项目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丝源锦汉”蚕桑产品获得国际35类商标注册,桑葚膏、桑芽酱、“滨铂”牌桑葚干红等一批新品上市销售,汉阴一秋公司的桑叶手工挂面生产投产,岚皋县梦桃岭蚕桑公司开发的桑叶酥量产。蚕丝被、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传统产品科技提升和量产销售持续发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养蚕160055张,蚕茧产量669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12%和7.3%;蚕桑丝绸产业综合产值35.49亿元。央媒先后刊发《陕西石泉“智能”养蚕富农家》等2篇,省级主流媒体先后报道《蚕桑产业促农增收》、《我在“丝路起点”学养蚕》等2篇,安康电视台、安康日报播发《蚕桑产业“织”出致富路》等2篇,安康蚕桑公众号发布信息172篇。第五届鎏金铜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和“开蚕门、庆丰收”专题丰收节、《金蚕故里,丝缘安康》蚕桑文化物证展等活动在市内外举办3场次,全市“农业科技大讲堂”首期开讲专题《现代大农业“大蚕桑”》;蚕桑研学、桑旅体验接待26万人次,蚕桑文化研学体验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和中小学生青睐与喜爱。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支持政策有限,多数县区对蚕桑财政资金投入很少,一批设施简陋、配套较差的蚕室蚕具桑园急需更新改造,一些专用养蚕、桑管机械设备没有纳入农机补贴名录。二是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蚕桑绿营主体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后续产业深加工规模小、缺少拳头产品。三是公共品牌建设滞后,全市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唯有蚕桑没有建立公共品牌,不利于提升安康蚕桑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大蚕桑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着力推广省力蚕桑实用技术的普及,加大蚕桑新机具、新设施、新装备的推广应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发挥主体职能作用,强化督促检查,推进工作落地见效。三是加大“安康桑蚕”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全力推进示范推广项目落地。突出高效桑园建管、蚕种保护引进试验、现代蚕业实用技术机具推广等方向,选准选优落点,夯实项目责任,加快项目建设,切实提高项目建设成效,引领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二)持续推进多批次养蚕技术推广。召开全市工厂化养蚕及三段养蚕现场会,观摩学习新技术、新装备的成功实践,消除养蚕大户夏季不敢养蚕的思想顾虑,确保16.5万张全年养蚕任务的完成。(三)加大养蚕新模式配套技术集成。围绕多批次常态化蚕桑生产分工协作新模式重构,总结集成蚕桑产业发展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全面深化桑园修剪管理、蚕种生产供应、鲜茧收烘储存等环节配套产业技术变革,继续做好蚕桑高素质农民培育及蚕桑技术骨干培训,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