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高新区第十二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区建业大道与明珠大道交汇处 | |
法定代表人 | 王军利 | |
开办资金 | 254.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3.69万元 | 7920.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高新区第十二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规违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榆林高新区第十二小学坚持党建引领,细化常规管理,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项工作扎实落实、有序推进。紧紧围绕学年初制定计划开展工作,并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完成,取得可喜的成绩。现就2024年度工作汇报如下:一、和衷向党,党建引领铸魂育人1.深化学习,理论铸魂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全年共开展集中学习21次,专题讲座6场,主题党日活动10次。邀请专家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员教师撰写学习心得70余篇,深化了对党的理论的理解。2.弘德砺师,树立形象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题培训8次,签订师德承诺书125份,学习师德楷模先进事迹125人次。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和邮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日常考核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零容忍”,本年度未发生一起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事件。3.党员先锋,师能竞优积极落实党员“三类五星”评定和党员发展“双培养”机制。68名教师荣获省市区级奖励,30名教师被评为五星级党员,8名党员被培养为骨干教师,7名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号召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共组织4次。二、合而启智,教学管理精研笃行1.创新课程,优化常规严格执行国家、地方课程标准,创新开设各年级艺体类级本课程、阳光大课间自主游戏课程和中医课程,优化了课程体系。通过领导、教务人员日巡课周反馈,累计一学年巡课400余节,反馈69次,有效保障了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实施精细化教案备写改革,开展6次常规业务检查,评选出62名优秀教师(教案、作业设计)和215人次优秀学生作业。实现学籍管理信息化,建立完善的一人一籍档案,2246名学生全部在籍,人籍统一。2.减负提质,高效课堂通过5次常规业务培训和区级教育教学常规交流观摩活动帮助37名新教师快速成长;组织7位优秀教师示范课,21位新任教师亮相课,70多名教师家常课诊断活动,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作业管理“四制七环”模式,实施“4+3”作业布置形式,发布作业公示148天,审核指导知识游乐园、周末智慧加油站156次,实现了作业的有效管理和闭环控制。探索设计美术活页、英语绘本等特色作业。3.特色活动,提升素养开展读书节、数学节、科技节、围棋竞赛、习作教学活动等20余场学科活动,其中整本书阅读测评活动中,60位学生获得区级荣誉;推进“智慧+体育”项目,启用AI智慧体育设备,建立智慧体育全场景应用生态,实现数据化动态监测学生体质发展,让学生热爱体育。三、合聚师能,教师发展精进不休1.校本教研,深度推进严格执行“两备两上三研”模式,开展集体备课450余次,形成精品教案240多份,组织听评课活动400多次。开展结对帮扶指导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研究课活动,31位青年教师参与研究课教学,听课达330多次,评选出12位优秀指导教师,开展“仿课主题教研活动”,共计57位教师进行仿课公开课教学,评出12名“仿课”明星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教师培训,多元开展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训方式。共聘请10多位省市级优秀专家开展新教材新课标新课堂、心理健康等主题教师业务培训12次。一学年来,先后选派122人参加培训56次,投入金额达20多万元,参训教师提交心得体会100余份,并要求在教研组内分享学习成果,辐射带动更多教师成长。3.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举办新媒体新技术大赛、校级教学能手选拔、高新区语文主题学习大赛、思政课大赛、创新课堂大赛推荐12位教师参加区级竞赛。组织校级教坛新秀选拔赛,4位教师荣获“区级教坛新秀”称号;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竞赛氛围,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润心灵,学生成长德能兼修1.精塑队伍,赋能成长完善德育管理体系。构建了由校委会、学生成长中心、班主任及学生干部参与的四级德育管理体系。并制定全员育人制度、德育管理制度以及各类应急处置预案等10套规范文件。组织培训讲座、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17次,培育宣传先进典型10余名。同时,23名教师参加了外出培训,其中2人在区级班主任技能大赛中获奖,另有2人荣获区级名班主任称号。2.第三课堂,铸魂育人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组织了走进民俗博物馆、算盘博物馆、榆林市科技馆等活动8次。此外,有10余个中队在家长志愿者的组织下,走进高新消防救援大队、民俗博物馆、污水处理厂、陕西黄河博物馆等社会实践基地4处。助力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3.多彩活动,润养品行学校紧扣节日脉搏,以少先队为主阵地,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能力为主线,开展“红领巾爱祖国”系列活动4次,举行国旗下主题风采展示40次,学生素质周展示、月评比。举办入学礼、成长礼等10次特色活动,活动参与率100%,评选出校级好习惯之星160人,感恩之星100人,七彩之星200人,和雅少年90余人。五、和合赋能,信息资源智联互通1.师培精专,资源添翼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发力,开展3场培训活动,针对教学软件运用、在线课堂组织等关键技能,培训教师300余人次,分别为24年新入职老师班班通使用培训,全体教师微课制作培训,全体信息老师计算机教室投入使用培训。教学资源整合亮点频出,对接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和希沃信鸽学院,筛选整合400余份优质资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素材,推动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们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高效,实现了技术与教学的良好融合。2.学子绽光,校建升华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成果丰硕。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省市级信息素养提升活动,捧回省级荣誉4项、市级荣誉18项,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才能和创新精神,激发了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浓郁的科技氛围。在省级数字化校园评估中,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获专家高度评价,称赞建设成果突出、成效显著。六、和美护航,安全管理守护校园1.防微杜渐,保障安全严格执行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校园安全无死角。本学期开展校园安全检查6次,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6处。消防安全检查8次,及时对校园消防设备进行维修与更换。加强门禁管理,确保外来人员进出校园的登记和审查。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演练,组织了1次肺结核防控演练,1次防暴应急演练,1次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发布安全教育提示公众号4篇,发布安全提示信息7条。提高师生安全意识。配合相关部门处理校园内外安全及周边综合环境治理7次,保障师生人身安全。2.提升业务,安防治患成立预防校园欺凌委员会,并组织开展3次校园欺凌与违禁物品排查,对安保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了安保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对校园监控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新增监控摄像头8个,实现了校园公共区域监控全覆盖,提升了校园的安全防范能力。七、取得的主要成绩过去一年,学校在教育之路上笃定前行,秉持“和合文化,和谐教育”的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取得不俗成绩,累计有68名教师荣获省市区级奖励,30名教师被评为五星级党员,8名党员被培养为骨干教师,7名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1.本学年,我校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共23项,有3项省级课题立项,8项市级课题成功结题、10项区级课题结题。2.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共获得区级及以上奖励88项。其中省级荣誉2项,市级荣誉10项,区级荣誉76项。3.我校报送的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案例荣获省级二等奖;王军利、乔瑞老师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赵一蓉、李宏薛、乔瑞老师荣获市级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一等奖。4.学生团体参加区级各类竞赛获等次奖6次。学生参与省市级信息素养提升活动,捧回省级荣誉4项、市级荣誉18项,获得广大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5.开展读书节、数学节、科技节、围棋竞赛、习作教学活动等20余场学科活动,其中整本书阅读测评活动中,60位学生获得区级荣誉6..学校公众号推送信息300多条,粉丝增长近万,阅读量总计超10万次,极大提升了学校品牌知名度。7.学校被评为榆林高新区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创文工作先进集体,思政课大练兵展示活动等优秀组织单位4次。八、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1.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任然有所不足。2.师资底蕴较弱,教师培训不足,青年教师缺乏经验。3.部分教研组缺少老教师、专家引领,教研活动不够深入细致。4.家校共育需要全体教师以及上千家庭的共同努力,在已取得的成就之上,继续做好做实这一工作,以求为学生的更好发展服务。九、整改措施1.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推进“缔造完美教室”。2.推进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把握机会,开展或参与多种类多层次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增长经验,提高业务水平。3.加强各类教师业务能力培训。4.推进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向其他优秀学校学习先进经验,建设“发现、反馈、整改、总结、提高”的管理体系完善机制。十、下一步工作计划1.优化课程体系,新增至少2门特色级本课程,探索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2.持续打造高效课堂,开展10次以上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推广优秀教学模式。3.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优化学校信息资源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教学资源和服务。4.落实教师梯次培养计划,培养至少8名骨干教师、3名学科带头人。5.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选派100人次以上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4次以上的班主任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7.丰富德育课程内容,开发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德育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2024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陕西省赛区)优秀组织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