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高新区第十一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层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与开发路交汇处锦园新世纪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刘小青 | |
开办资金 | 6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9.68万元 | 109.6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高新区第十一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0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12月31日变更了开办资金,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开展工作(一)实施党建+工程,筑牢师德底线我校通过党建品牌建设、清廉教师建设和党建+工程,确保全体教师师德纯洁。一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推动党建+工程和清廉教师建设。落实“双培养”政策,本学年储备3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2名新党员。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校建立完善了“三个一”,制定了一个工作方案,组建了一个工作专班,召开了一次安排部署会;实施“十个一”师德师风建设行动,举行了一次师德宣誓,进行一次全员践行师德承诺,全体教师拟写师德奋斗目标口号并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栏,形成师德建设的系统化、常态化机制;进行师德教育培训,组织全员师德教育培训,覆盖师德政策法规、警示案例分析及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要求全体教职工坚决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好教师;组织全体教职工签订《榆林高新区第十一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填写师德师风个人档案,确保师德监督无死角。(二)落实“双减”政策,五育并举提升质量一是推动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本学年,学校组织了多种教学研讨活动,包括“让学习真实发生”示范课12节、“跨学科课例研讨”6节、“彰显新理念、激发新模式课例研讨”6节、“创新课堂暨新媒体新技术大赛”20节、“秋季常态问诊课”15节,“2024秋季一年级汇报课”12节、“2024秋季三年级小组合作学习达标课”17节,以及80余节备课组展示课。二是严格执行“双减”政策。学校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学校开设52门精品课和兴趣课程,外聘20名教师,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校队活动和剪纸、腰鼓等社团活动。三是重视学生素养提升。学校每学年每学科至少开展一次“学科展示周”活动,本学年共举办14次,参与人数达11000余人次,表彰3000余人次。语文学科展示周活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相关报道视频在抖音播放量达到3723次,通过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四是创新德育模式。学校坚持“五育并举”,推进“三全育人”,加大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力度。开展“榜样文化”“二十四节气”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月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文明使者”系列活动,四月组织四年级学生清明节祭扫活动,五月开展劳动节系列活动,六月组织“红领巾爱祖国”新队员入队仪式和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十月开展“红领巾爱祖国”建队日合唱比赛,并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前往榆林市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进行劳动实践,12月实践作业二十四节气之冬至,让学生了解节气的由来;1月各班自行组织了丰富多彩且具有本班特点的庆元旦活动。(三)队伍建设有模式,多措并举引领成长一是顶层架构,研之有依。我校为教师量身打造合作学习和探究研修的内容和平台,制定具有可视化目标、清晰化流程、可操作考核的教科研方案,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学校领导班子分包各学科教研组工作,校长、副校长听课100节,教务处主任听课80节,参与每次教研活动,指导教学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二是聚焦核心力量,促进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我校致力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需求,精心匹配骨干教师进行一对一结对。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本学年青蓝工程建立指导教师27人,帮扶对象27人,实践导师5人,共计59人,对帮扶对象进行课堂追踪540节。三是培训与实践并重,促进教师素质提升。我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高质量的校外培训活动,本学年开展校内教师全员线下培训9次,涉及“双减”政策解读、校本研修、教学常规、班主任技能、论文撰写、学科教学等方面;线上培训超七千课时;外出培训18次,参培共计73人次。每位参训教师返校后需进行经验分享会。本年度我校参训汇报超70人次。四是课标学习指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本学年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新课标”专项学习24次,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8门学科。五是课程与教学研究躬耕不辍。加强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坚持每周主题教研活动与集体备课制度。本学年各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10次,教研活动6次。9月在全校开展2024年秋季常态问诊课15节,10月组织开展一年级汇报课12节,11月开展三年级小组合作学习达标课17节。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出教科研成果。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实施“1+3+N”模式,推动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本学年共研究省市区校级课题18个,完成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3个,区级课题10个,18个校级课题结题;发表国家级、省级重要刊物论文4篇;6位老师获高新区创新课大赛等奖项;1位老师获得市级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一等奖;6名教师获市区级优秀指导教师奖。通过这些举措,我校不仅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效果,也培养出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四)抓牢安全工作,筑好安全防线本年度,学校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确保师生健康安全。每天对全校1764名学生、107名教师、20名后勤人员每天两次晨、午检共计160次,并按要求日报告、零报告160次。两校区医务室处置患病、碰撞受伤学生318人,病假与患病情况登记1305人,学生就诊登记358人,接到医院检查诊断证明及检查单(化验报告)53张。患病学生返校登记60人,符合复课情况开具复课证明60张。家长书宣传教育6次,应急、消防疏散、防震演练2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46处,及时整改146处。全面完成三个100%,配备了国家标准的安保器械,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学校保安9人。能实现校园周边及校内监控全覆盖无死角,配置并定期检修公安机关联网一键报警。校园实行全封闭化管理。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校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成绩显著,广受赞誉。本年度,我校荣获区级以上奖励共17项,教师获区级以上奖励13人次,学生获国家级荣誉29人次,市级荣誉28人次,区级荣誉146人次。在师德师风建设、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二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文化宣传。我校坚持以生为本,创新德育模式,举办了多项活动,持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本年度,通过开展“学科展示周”、“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文明使者”、“劳动节系列活动”、“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有效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本年度我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并对全体学生分年级进行劳动技能考核,获得显著成效。学年内共举办2次心理健康讲座,15次团体辅导,推送了二十余期“心语·心育”公众号文章,有效减少了各类犯罪和心理问题的发生。三、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目前,我校新校区尚未建成,全校学生仍分别在两个校区上学,不便于统一管理。另外,锦园校区地方狭小,学生活动场所受限,安全隐患较多。四、整改措施1.我校将加快推进新校区建成建全,争取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2.继续加强校园安全,定期做好锦园校区安全教育工作及各类安全隐患排查。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2025年,我校将继续贯彻落实高新区“12355”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校办学理念,深挖学校文化,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常抓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教育改革新风向,认真贯彻“双减”、“五项管理”、课后服务等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开放的教育,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具专业化、突出化的新时代人才奠基。(一)党建引领,促制度建设有“方圆”我校将坚持党内思想学践融合,加强党风师风作风建设,完善依法治校管理举措,推进校区和校园文化建设。(二)寓教于乐,使德育和少队有灵魂我校将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研讨力度,优化三级课堂,注重个性发展,家校携手育人,共享成长快乐,开展少队活动,增进少队建设,抓好心理健康,强化心理课程,丰富劳动教育,拓展校本课程。(三)夯实常规,助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校将夯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备课管理,严格规范作业要求,扎实开展培优辅差工作,保障“双减”政策落实,以多元课堂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丰富课余活动,培养综合素养,深化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管理,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抓好梯队建设,促进教师队伍优质发展,深化校校交流,促进教育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四)防患未然,牢铸校园安全底线我校将继续坚持依法治校,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落实安全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签订好安全责任书,责任到人。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优化校园环境,为每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我们将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创新和发展,努力打造一所让家长放心、学生喜欢、社会满意的优质小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12月被陕西省航空运动协会授予“创芯工程师”陕西省青少年电子制作竞赛优秀组织奖;2024年12月被榆林市体育局、榆林市教育局授予“飞向北京,飞向太空”陕西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教育竞赛榆林分赛站优秀组织奖;2024年10月被榆林高新区教育文体局授予榆林高新区第二届跳绳比赛甲组(小学组)团体第一名;2024年6月被榆林高新区教育文体局授予榆林市庆“六一”文艺晚会最佳团体表演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