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府谷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业财务提供服务。监管涉农资金与村级“一事一议”项目;涉农项目的申报、竣工、验收;回收发放支农贴息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研究拟订并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方案;监督指导乡镇财政所和村级财务;农村税改资金转移支付;村级经费运转和村干部待遇等。 | |
住所 | 府谷县新区财税中心八楼 | |
法定代表人 | 丁秀川 | |
开办资金 | 13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府谷县财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23万元 | 32.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1. 衔接资金管理情况:2024年,我们在资金管理工作上积极作为,全力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的资金需求与规范使用。本年度共收到中省市衔接资金7415万元,县财政配套6300万元,总计13715万元。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循《府谷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2024年入库的415个项目,从资金用途到项目绩效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审核。我们深知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为确保公开透明,及时下达了8批次资金计划,并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为实时掌握资金动态,我们按月更新资金台账,对监控直达资金(衔接资金)进行严密跟踪,及时分析资金执行情况。对于支出较慢的单位,采取政府督查通报或财政直接通报的方式,督促其加快资金支出进度。此外,还开展了2次专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深入分析并形成整改报告,切实保障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与高效性。2.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关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农村的长远发展。2024年,我们共收到上级资金1359万元,县级配套480万元。经过深入研究与科学规划,安排了96个项目。截至11月底,已支出774万元。这些项目涵盖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多个领域,如修建乡村道路,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建设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修缮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等。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充分考虑了村民的实际需求,旨在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3. 一卡通发放工作:一卡通发放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全年累计发放惠农资金3266.16万元,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资金3100.22万元,这一补贴有效调动了农民保护耕地、积极种粮的积极性;退耕还林68.01万元,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农机购置补贴55.33万元,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雨露计划42.6万元,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进一步做好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作,切实保障政策惠及民生,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计划赶年末,每亩增发46元,约2900万元。我们将严格按照发放流程,确保补贴资金准确、及时地发放到农民手中。4. 农业保险工作: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今年收到上级保险费1958.92万元,县级配套171.93万元。按照《陕西省农业保险工作小组关于印发陕西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我们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要求保险公司按季上报数据,行业部门认真审核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财政部门建立详细台账并对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农业保险工作的规范开展,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1. 资金监督与绩效管理:对财政衔接资金进行全面监督监管,加强绩效目标管理,这一举措夯实了行业部门责任,为全流程绩效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严格的资金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使乡村振兴项目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 村级公益事业效益:通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新修建的道路方便了村民出行,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文化广场的建成,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村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了农产品的稳定产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此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过程中,村民积极参与,加强了农村社会的团结与和谐。3. 惠农补贴规范优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惠农补贴资金项目,优化发放工作流程。按照信息采集、审核、发放、公开等不同环节,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补贴资金发放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这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也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增强了农民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4. 农业保险专项检查成效:对各镇、保险公司进行专项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建立问题清单。通过专项检查,规范了农业保险市场秩序,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与业务水平,为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农业保险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三、存在的问题1. 专业知识短板: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在对一些复杂业务进行研判时出现瑕疵。在面对新的政策法规、业务领域时,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做出准确、科学的判断,影响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2. 项目了解欠缺:对实施单位项目了解不到位,不能充分掌握项目的实际进展、存在问题及需求。这使得在资金安排、政策支持等方面难以做到精准对接,无法为项目提供有力的保障。3. 预算规划偏差:预算项目规划缺乏精准性,资金出现投放偏差。在编制预算时,由于对项目需求调研不充分、对市场变化预测不足等原因,导致预算与实际需求脱节,资金使用效率低下。4. 学习研究不足:深入学习研究涉农资金监督等管理办法及工作制度少,工作仅停留在表面,有广度但没深度。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不能充分理解政策内涵,灵活运用政策,影响了工作的效果。四、整改措施1. 强化专业学习: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不仅要精通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还要深入学习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自学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2. 科学精准测算: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年初认真开展测算工作。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确保资金安排科学合理,避免出现资金短缺或浪费的现象。3. 合理安排资金: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项目资金,提高预算精准度。深入了解项目需求,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预期效益等因素,优化资金配置,确保支农预算科学合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4. 严格执行监督: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杜绝资金挪用、浪费等现象。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人员教育与调研:加强对人员的思想业务教育,建立定期学习制度,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党的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政治业务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研究专业领域相关文件及管理办法,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同时,积极开展调研活动,“走出去”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不断拓宽工作思路。2. 预算与监管工作:对接预算股,负责对小农口资金的预、决算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县支农资金的拨付、报账工作的制度建设,结合预算绩效一体化改革,加强对涉农部门资金的监管。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避免出现工作推诿、扯皮等现象。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工作水平。3. 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库建设:继续优化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的项目库建设工作。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充分考虑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项目进行筛选、评估和储备。加强项目库的动态管理,及时更新项目信息,确保项目库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效性,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