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洲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拟定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加强对全县文化产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组织开展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政策宣传、招商引资等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子洲县人民街23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徐海燕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子洲县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9万元 | 5.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子洲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市场主体培育。2024年将子洲县188家文化企业纳入子洲县文化企业项目库,并建立规下监测文化企业信息库,将榆林凯盛永兴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年营业收入超百万的企业列入监测名录,积极鼓励文化企业入规入统。依托陕西天芪生物科技公司黄芪产业、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羊绒产业品牌效应,全力鼓励支持子洲黄芪文化产业基地和子洲羊绒文化产业园认定市级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二)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立足“李子洲革命精神”红色资源,深度挖掘革命故事内涵,积极创作系列文艺精品。编排晋剧《李子洲》,在榆林大剧院、神木大柳塔青少年宫、子洲影剧院等地演出22场次,累计收益200余万元;县委主要领导带队赴成都、杭州就李子洲革命精神文创产品开展招商引资;利用县域石雕艺人资源,创作“李子洲”石雕文创产品。加强非遗文化的研究与利用,积极探索“文产+非遗”发展路径,拓宽“子洲非遗”品牌和市场。4月3日,第九届清明文化旅游推荐活动暨面花制作大赛在子洲召开;6月4日,“榆林·陕北民歌展”子洲县专场活动在北京举办;8月10日,举办第二届馃馅文化节。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十足。据不完全统计,县内秧歌从业者累计年收入400余万元,唢呐从业者累计年收入800余万元。(三)政策扶持。5月份为适情书屋公益阅读服务推广中心成功拨付2023年市级专项扶持资金15万元;7月份为陕西锦聘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发放入统奖励5万元;2024年省级专项资金150万,目前正在积极协调为企业拨付资金。积极为子洲县眠虎沟村农旅融合研学建设项目、子洲邻里中心文旅影院建设项目申报省市两级补助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用,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四)招商引资。举办第三届“子商回归·创业兴县”暨招商引资引智大会,签订1个文化产业招商项目,总投资约为2800万元。(五)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在库项目49个。2024年计划建设县级重点项目中,2个均已完成初步设计、项目绩效评价、财政预算、公开招标等所有前期工作,另外1个目前已完成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自发建设项目中,子洲县眠虎沟村农旅融合研学建设项目、马蹄沟镇吉利坪村“千亩鱼塘”观光农旅项目已投入运营,中垦流通子洲邻里中心文旅影院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3月竣工。二、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经济效益。我县现有规上文化企业3家,为陕西新华发行集团子洲县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子洲县青年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锦聘广告传媒有限公司。1-12月份,子洲县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共计2137.7万元,同比上升8.74%,其中新华书店营业收入为1056.7.万元,同比上升10.12%,子洲县青年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645万元,同比上升3.15%,陕西锦聘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营业收入436万元,同比上升14.44%。(二)社会效益。通过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推进项目建设,加强政策扶持,举办招商引资活动等方式,引进、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积极促进我县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推进文化产业聚集效应形成,形成一批极具子洲特色的文化企业,促进我县文化产业持续发展。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不强。缺乏具有子洲特色的大品牌和领军企业,缺少高附加值的“拳头”文化产品,难以形成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化产业群等集聚效应。(二)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偏小。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少且种类单一,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差、市场渠道窄,文化产业的营业收入比重较小,导致对子洲县经济发展贡献十分有限。(三)重点项目质量不高且落地难。项目前期工作投入不足,项目策划包装深度不够,缺少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低,招商难度大,且招商项目多为意向协议,难以落地实施。四、整改措施(一)借助“四大名山”“羊绒小镇”等产业资源,打造西峰寺文化产业园和红羊绒文化产业园,吸引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强化对文化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明确要求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成立产业联合会,提升文化市场行业凝聚力。(三)以高标准策划包装文旅产业项目,拓宽文产项目思路,研究子洲文化企业和黄芪、馃馅等地方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关系,打造“地域文化”名片,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深化江子文旅产业合作,引进江都区文产创意及商机推动子洲清明文化发源地、清明文化主题公园、重耳川景区等文旅项目落地,加快子洲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做好文产调研与规划。组建专题调研小组,深入一线各地,摸清全县文化资源基本情况,同时邀请商业专家协同评估其转化为文创产品、文旅项目的潜力,让文化资源焕发生机。依据调研结果,紧扣政策导向,编制子洲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十五五”规划;精心整理机遇手册,吸引内外投资,开启子洲文化产业新篇章。(二)加强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我县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利用好秧歌、民歌、唢呐、石雕、面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现代创意赋能,组织开展子洲文创大赛,研创具有子洲特色的非遗精品。推动建设馃陷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三)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研究制定扶持政策,为文化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各类文化产业展会和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投资。加强对文化企业的培训和指导,举办文化产业相关培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四)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推进农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品牌旅游线路,规划“红色文化之旅”“历史文化古迹游”“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游”等特色线路,并设置民俗文化表演点和特色小吃摊位,增强游客体验感。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结合我县的农业生态示范区和乡村旅游景点,打造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乡村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模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