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医学、教育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 | |
住所 | 渭南市高新区胜利大街西段科教园区 | |
法定代表人 | 靳华锋 | |
开办资金 | 7188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4745.39万元 | 66971.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公益 | 从业人数 77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围绕“12116”总体工作部署,圆满完成全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筹划报告如下: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干部教师培训。选派2名副处级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高校年轻干部培训班;利用暑期邀请专家来校面向干部教师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信息素养等专题培训,组织44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陕西干部网络学院2024年在线选学,组织209名干部分别参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指导建设、科级干部能力提升、产教融合等专题网络培训12场次。学院荣获全省高校党员干部网络培训优秀组织单位。二是构建人才成长体系。挂牌成立渭南市事业人才发展院。获批陕西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5人。评审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5人、初中级职称25人。三是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细则》,认定“双师型”教师243人。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树牢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组织开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等专题培训11个,培训教师3610人次。入选省教育厅学籍学历管理专家库1人,省级职教创新团队建设2个。(二)强化教育教学工作一是完善专业制度建设。规范专业管理,开展专业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新增2个专业,撤销2个并停招3个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旧专业。二是推进“五金”建设。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成了54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建设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认定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立项14门;认定首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0门,修订各专业课程标准129门。三是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做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组织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课程思政示范课比赛和教学成果奖评选。召开教材建设工作会议3次,组织开展教材巡展2次,教师出版(主参编)教材26部,其中主编教材11部。深化“课堂革命”,形成典型案例67个。开展“技能大赛月”活动,以赛促教;开展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以证促教。(三)强化科学研究工作一是加强科研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完善科研教研资助奖励办法,提高重大科技成果和教改成果奖励力度,健全科研人才评价体系。二是加强课题研究和成果产出。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承担更多的省部级以上课题,争取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重大、重点研究项目,实现高级别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的突破。三是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深度融入“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平台建设,成立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与地方政府共同搭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合作平台。3人获技术经理人资格。选派13名科技特派员参与“科技之春”活动。(四)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一是协同推进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实质性运行,与联合体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参与牵头成立陕西省中医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关中装备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入国家行业共同体8个。二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与渭南市妇幼保健院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议书》。加快创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筑工程技术服务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入选陕西省第一批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培育建设名单。养老护理服务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入选陕西省第二批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拟立项建设名单。1人当选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委员。三是与西安思翔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金地测绘有限公司、理想汽车、渭南城投立通物业有限公司、西安月来轩母婴服务有限公司、渭南市康宁精神卫生中心、临渭区中医院、澄城县医院等8家单位签署产教融合合作协议。,(五)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是加强价值引领。持续深化“青马工程”,系统开展“菁英计划”“领航计划”“薪火计划”专题培训,着力提升“大思政”育人实效。二是强化特色教育。思政教育、红色研学、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多维发力,举办“社团嘉年华”“球类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三是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探索书院制管理新模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学生社区,形成育人工作新格局。四是优化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全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380.2万元、受惠学生6784人次。学院荣获资助工作表现优秀单位等3项荣誉。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陕西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标准化中心验收,超额完成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培训任务。五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组织西藏阿里学生赴北京研学,参观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清华大学、中国科技馆等,与全国人大法工委支部开展关爱共建活动,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温暖关怀与祖国繁荣强盛,增强了“四个自信”和民族团结意识。(六)依法依规办学治校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有效形成党政领导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严明组织纪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均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集体讨论决定,确保权力运行规范透明。全年召开党委会18次,院长办公会16次。推进依法治校,完成学院章程修订,健全以“一章八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七)破解学院发展难题一是积极化解债务。想方设法多措并举,通过学费收入、债务延期等途径,全力化解学院基本建设债务及渭南市中医医院(学院附属医院)历史遗留问题,圆满解决原大荔、蒲城校区不动产处置遗留问题。二是积极解决生师比偏高问题。通过行业企业聘任等途径招聘专任教师,鼓励有教师资格证书的行政人员承担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八)加强后勤服务保障做好后勤服务保供、稳价工作,设置“即诉即办”服务平台,守护食品安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八园八林”建设,改善办学环境。完成省级绿色学校评估评审,获“陕西省节水型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九)守牢安全稳定底线一是落实校园安全稳定第一责任人和主体责任。坚持学院领导24小时带班和二级学院(部门)值班制度。常态化开展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研判潜在风险,建立台账,扎实整改。二是全面加强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知识培训、应急疏散演练、灭火演练等18次。对全院所有建筑进行消防设施整改,完成29栋建筑“消防验收意见书”和4栋建筑“消防评估论证意见函”取证工作。三是建立健全警校“六联”机制。建立舆情信息发布、预防、危机处理体系和月报机制。学院荣获渭南市内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四是切实解决好师生切身利益问题,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召开教代会,开展“工会在您身边,竭诚为您服务”主题系列活动,建好“职工之家”。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承担2024年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完成4期100人培训任务,该项目入选“2024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暨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国际合作交流典型案例,打造中亚职业农民教育援外培训品牌。学院入选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公示名单。承担乍得、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发挥教育培训基地作用,开展各类培训14期1600人次。发挥附属幼儿园省级示范园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辖区内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第四批职教援藏项目顺利实施,组织西藏阿里职校10名教师入企实践培训,65名阿里职校委培生在校学习。发挥渭南职教集团牵头单位作用,承办渭南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是学院债务负担较重,财政保障水平较低。学院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争取政府资助、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服务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基本办学条件不足,占地面积不达标和生师比不达标,生均宿舍面积不足。学院将加大投入,改善硬件设施,扩大占地面积,优化生师比,增加宿舍面积。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教学和生活设施满足师生需求。三是服务发展能力亟需提高,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办学特色不鲜明。学院将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产教融合,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同时,挖掘和弘扬办学特色,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提高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5年是学院“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谋划之年,学院工作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以创建文明、智慧、平安、绿色、清廉、法治校园为抓手,着力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办学新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