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大荔县> 大荔县羌白镇中心小学

大荔县羌白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28 11:51
单位名称 大荔县羌白镇中心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大荔县羌白镇北街
法定代表人 李继辉
开办资金 3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大荔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2.06万元 1140.55万元
网上名称 大荔县羌白镇中心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9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大荔县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德育工作无浅处,笃行致远润无痕我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德育教育:1、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各班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注重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和督促,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2、重视班会活动。班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各班定期开展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3、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抓住重要的时间节点,如:开学周对学生进行“收心教育”;推普周对学生进行“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主题教育;组织三至六年级同学,开展了“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主题演讲活动;利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组织五六年级同学进行劳动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二)立足双减提质量,优质均衡促发展1、我校秉承“追求和谐享受快乐”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情理并重激励发展”的管理宗旨,在国家“双减”政策指导下,我校积极行动,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整合资源、因材施教,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延时服务,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梦想和活力,真正让“双减”助力教学质量提升。2、“双减”的根本就是减负、提质、增效,“双减”政策下的作业管理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作业设计,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对”双减”政策进行学习和领会,并拟定出具体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确定责任主体,细化责任分工。建立校内为主,家校协同,分工明确的作业统筹管理机制。教务处牵头每月对各年级、各学科、各班级作业布置情况、公示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对作业设计不合理、超量超时等情况及时调整纠正。学校坚持做好校级、班级作业公示。教导处严把作业质量关,全面建立“必做作业+选做作业”模式,在课后服务延时托管中,老师们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辅导,做到高质量的全批全阅,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帮扶,学生的作业基本能保证在校完成。3、在课后服务中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每周一次的集体大活动,周一3、4年级校园活力舞;周二1、2年级开展武术操;周三5、6年级校园动感集体舞,除此之外,我们根据学生兴趣,分别设立了舞蹈类社团、艺术类社团、人文类社团、体育类社团、科技类社团等。为了学生的茁壮成长、健康发展,我们将切实根据相关规定与指导意见,确保“双减”政策落实到位,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三)教研路上寻芬芳,共研共思共成长1、教务处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认真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战略方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我校加大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和检查力度。在教导处的带领下,教务处以及教研组长对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教师的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作业布置与批改的重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校教学成绩和教学质量。3、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以赛促训,引导青年教师努力锤炼师德,苦练教育教学基本功,力争一年入门,二年合格,三至五年成为骨干教师,全面展示新时期青年教师风采,教务处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以此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助力青年教师成长。4、研课促提升,赛课共成长。为进一步落实大荔县教育体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研课、磨课和赛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名优教师、优质课程等辐射引领作用,大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好满足学生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开学初,我校制定了全员过关课活动方案,要求人人上好过关课。学校开展了“思政大练兵”活动,我校教师积极参加,经过层层选拔,贾钰、常蓉两位教师代表羌白镇中心小学参加集团校、县级组织的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5、持续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学校开学初为每位教师赠送了一本《一线带班》《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并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为1—6年级同学推荐阅读的经典书目,开展“每学期共读一本书”活动,要求阅读过程中写好读书笔记,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书的内容每两周设计一张手抄报。学校有检查有督促,确保阅读实效。(四)落实常规筑堡垒,守好底线保安全1、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消防演练、交通安全教育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排解压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2、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对校园环境卫生的管理,确保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素养。并定期对学校饮用水进行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3、政教日常管理工作: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教育、法治教育、防溺水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欺凌教育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法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荣获“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先进集体”,“综合考核先进单位”,“质量分析优胜学校”,“书香校园”。2、在大荔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在县局微课大赛中1人获二等奖;在县局作业管理与设计交流2人次获奖;在县局组织的质量分析报告会上做“质量分析寻突破,热浪滚烫启新程”的报告上,1名教师获一等奖,2名教师获三等奖;在县局第二届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展评中获得优胜奖学校,15人次荣获二等奖。3、李继辉等12名同志获得县级荣誉,其中:李继辉荣获“优秀党员”、“师德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张燕、陈萍荣获“教学质量提升先进个人”,杨巧丽荣获“师德工作先进个人”,刘云荣获“优秀教师”,王继平荣获“从教三十年优秀教师”等。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优质师资资源配置不足,影响学校长远发展,因地理位置受限造成部分优秀教师调离,新任专业教师无法深入偏远教学点任教。(2)教科研能力不足,因专业教师分布不均衡,造成部分教师不能只教授本人专业课程,造成所带非本人专业课程,教科研能相对较弱,在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后劲不足。(3)校园文化规划、建设、传承不足,未能有效规划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内涵不丰富,加之人员流动,造成校园文化传承不足。(二)整改措施(1)加大校舍提升投入,为教师提供舒适的教学、住宿环境,对于偏远教学点,尝试专业教师走教制,由中心小学提供住宿,代课学校提供交通便利,使优秀教师留得住,减少调离,使新任专业教师,分的来、留得住,不断优化师资配置结构。(2)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及设备使用,充分发挥优质资源效应,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与省市县级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理念。邀请县级教研员入校,进行课堂指导,不断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为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活力。(3)详细制订校园文化建设长期规划,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强化日常校园文化建设积淀,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扩大校园文化建设参与人数,为校园文化长期传承奠定基础。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1、全面落实在校时间控制制度。合理制定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保证课间活动时间,丰富课间活动内容,落实大课间,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减少肥胖、近视等。2、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学校根据学生实际,为各社团选好指导教师,确定活动地点,落实工作目标。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管理,提高各班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利用节日庆典为学生创设施展个人才能的平台。3、利用好学校现有设施、设备,在做好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社团兴趣小组的同时,成立足球、排球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二)注重校园文件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1、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发挥传帮带优势,促进本校年青教师队伍尽快成长,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教学多面手。2、利用好现有体、音、美等术科教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三)以德育发展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在多科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以国旗下讲话、班队会、传统节日为契机,适时开展德育教育。2、以教学常规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多彩活动为载体,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