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陕县> 宁陕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宁陕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发布时间: 2025-03-27 16:45
单位名称 宁陕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推广林业技术,促进林业发展。业务范围:林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林业技术人员培训。
住所 宁陕县城关镇迎宾大道33号
法定代表人 成华莉
开办资金 10.0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陕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97万元 4.1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宁陕县农业林业和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推进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培育千亩药材基地5个、建成百亩以上基地16个、30亩以上基地48个;建成天麻猪苓菌种厂4个、中药材加工厂约20个。发展林下种植18万亩,林下养蜂4.5万箱,累计发展林麝2000余只。(二)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建成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2个,驯化本土药材40余种;持续攻关天麻无柴栽培技术,研发药食同源产品4类,引导企业完成猪苓趁鲜切制课题研究及标准制定;积极参与秦创原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约中药材深加工、林麝疫病防治等项目。成立宁陕天麻产业联盟,举办跨区域技术交流活动3期。(三)发展多元特色林业产业。新建油茶产业园0.2万亩,提升改造花椒、板栗、蚕桑、茶叶等经济林3.52万亩;发展中药材4.5万亩;培育竹木生产加工经营主体1家,实现综合产值60万元;建成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自然教育基地4个,开发森林旅游线路2条,建成观景平台35处,旅游打卡点108处,年接待游客259万人次。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了全县碳汇权属归集工作,建立上坝河林业碳汇监测样地,林业碳汇监测进入常态化。(四)全力开展技术服务支持。联合公安、环保等部门完成野生动物案件勘察2起,配合紫阳、岚皋等县秦岭生态交叉检查,验收宁陕、石泉等县造林项目。配合修订《板栗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完成输电线路、尾矿库等5项林地恢复核查,形成专项报告5份。为2100亩人工造林、9万亩封山育林、4.4万亩森林修复、1500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油茶种植、300亩村庄绿化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技干部培养,组织专技人员外出培训11场次、20余人次,邀请省市专家来宁开展核桃、枣皮、林麝等培训5场次、培训210余人次。招录年轻干部2人,为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开展林业技术培训83场次,培训群众2020人次,培育乡土专家1人。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培育市级航母园区2个,山林经济类园区2个,林业龙头企业3个,标准化示范基地8个。9家企业具备生产加工能力,其中具备深加工能力4家,已创建蜂蜜品牌4个、中药材品牌4个。建成中药材示范点2个,带动361户1131人增收,新增中药材经营主体30家,培育规上企业2家,提供就业岗位超千个;跨区域天麻交流活动覆盖3市,影响力辐射周边6县。(二)2024年林下经济产值12.3亿元,其中森林康旅收入7.8亿元,特色林果产值9016万元。招商引资落地2000余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专技干部老龄化严重,基层技术力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制约林业技术服务。二是指导服务力量不足。林果等传统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短板。(二)改进措施。一是优化人才结构。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招引人才,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组织专技人员赴先进地区学习交流,邀请专家开展实地指导,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微信等平台为种植户提供远程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加强与种植户的沟通联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推广服务。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人才引育工作,吸引更多年轻专业人才投身林技事业。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传帮带、提升年轻干部技术水平,提升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进一步增强服务效能。为义务植树、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技术支持,助力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各类林业项目的规划设计、现场勘查工作。(三)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巩固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建设一批林业科技示范点和丰产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林农增产增收。通过产业联盟平台促进企业间合作,推动新技术在企业和林农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事务性工作,强化对林业社会化组织的指导和服务,引导他们依法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积极打造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