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佳县> 佳县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佳县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5-03-27 10:36
单位名称 佳县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夯实旅游经济建设,创建智慧旅游景区。领导景区开发建设、管理景区协调发展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任家畔村499号
法定代表人 张树杰
开办资金 320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佳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7.44万元 1643.28万元
网上名称 佳县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公益 从业人数  5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白云山管委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景区管理、5A景区资源环境评价等各项工作;同时不断开拓创新,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景区环境卫生、旅游秩序、导游服务等工作质量,景区各项工作得到较好发展。一、2024年工作总结(一)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主线,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聚焦举旗定向、培根铸魂,坚定政治方向、聚力实干攻坚、主动担当作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省级文明单位建设。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坚持把提高“服务”能力贯穿整个工作,认真开展了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并坚持做到每周一学习,每月一讨论,每季一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景区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按照“一对一”原则,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对领导、科室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任务目标进行明确。主要考核“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具体分“工作实绩、作风纪律、民主评议和奖罚分”四部分。通过逐级分解、强化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垂直工作责任目标链条。三是强化工作督查,抓好工作落实。在明确工作责任目标的基础上,对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重要会议、文件、决定、交办工作任务及岗位目标责任制等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查情况以简报的形式进行公开,逐步形成刚性的、常态化的内部督查考核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效果。(二)做好旅游接待工作,不断扩大景区影响管委会牢牢把握春节、五一、国庆等游客集中的时段,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假期旅游高峰期的游客接待、疏导、客运、安全等各项工作,通盘考虑,与县交警公安等部门多方联动,有序完成了假期游客高峰接待工作,成功地举办白云山“正月”“四月八”“五一”“国庆”旅游活动。在山上山下搭建临时摊位100多个,有效解决了活动期间乱摆乱放的混乱状况。在各单位的大力协作下,圆满地完成了假日旅游活动各项工作,进一步扩大了白云山景区的影响力。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11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三)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2024年白云山管委会确定了以投资促发展,以项目提质量的发展目标。完成了白云山南线旅游道路改建工程、改建旅游公司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工程、白云山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投资386万元完成白云山景区道路边坡灾害治理工程,投资340万元启动白云山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动白云山旅游文化集散中心(一期)项目建设,年内完成项目总投资35%;启动建设白云广场改造项目和南山门广场改造项目;启动景区污水处理站试运营。通过项目建设,白云山景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迈上了更高台阶。(四)狠抓文明创建,优化景区服务质量年初制定了创建文明景区的目标,结合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将文明建设工作扩大至全景区范围,有效提高了景区文明服务水平。一是扎实开展干部职工培训,全面提升干部业务素质。全年共举办健康教育、消防安全培训2场、业务技能培训2场,累计培训300余人次,通过培训,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二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年内开展了义务植树、高考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调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更有效地提升了景区形象。三是认真做好游客投诉接待及回复工作。景区设立了投诉电话,由专人值守,制定了投诉接待回复工作制度,将游客投诉作为检验景区服务质量的标尺,促使景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年内共接到各类投诉42起,均得到妥善处理。(五)强化工作措施,加强环境卫生整治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景区环境,我单位不断加大改善环境卫生的投资力度,同时不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配足人员,配齐设施设备。今年更换老旧环卫设施80件。另一方面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景区卫生保洁制度。为了强化景区卫生质量,单位划定了卫生责任区,将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开展定期拉网式检查和不定期的随机抽查,将卫生责任深入每个人,彻底改善景区环境卫生质量。(六)整治市场秩序,改善旅游市场环境一是进一步清理乱摆乱设摊点,规范景区内商户经营行为。社会事务科全天对景区全面巡查,发现围追兜售、乱摆乱设等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治理,全年共清理70余处乱摆乱设摊点,没收违规售卖香纸150余份,责令整改商户5户。通过开展旅游秩序专项整治活动,景区旅游市场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二是流浪乞讨现象得到了长效治理。景区制定了流浪乞讨人员包抓责任制,将流浪乞讨人员清理任务落实到人,并与县民政局救助站联合,将景区内的乞讨人员送于县救助站,彻底解决了白云山流浪乞讨人员多的难题。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景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景区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景区扎实开展了党纪学习活动10次、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常规活动30余次;成功举办了白云山正月、四月八庙会;集中开展5次旅游秩序整治行动,共清理70余处乱摆乱设摊点,责令整改商户5户;续建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2,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300余万元;全年共接待游客11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项目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项目建设用地、林业等前置审批还需加强。(三)旅游服务功能欠缺,难以满足需要。(四)景区面积尚未达标,5A创建发展受限。四、整改措施(一)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对接争资争项。一是悟透国家政策,弄通弄懂政策支持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政策机遇,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超前谋划项目,对项目实行分类储备、动态管理、适时完善、滚动发展,不断提高项目谋划布局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加强协调沟通,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融洽相关部门关系,在争资争项工作中群策群力,紧密配合,步步跟进,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投资景区建设和合作运营。(二)加强沟通协作,加快推进项目审批。加快对接国土、林业部门,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寻找解决办法,尽快推动项目前期手续获批。(三)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依据白云山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资源质量评价分析报告及专家指导意见,紧扣道路交通、游览服务、综合服务、特色文化、信息化、旅游安全、资源和环境保护、综合管理八个大项要求,不断强化景区旅游要素保障,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旅游新名片,推动景区高质量发展。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强化党建引领,助力景区服务管理。持续做好党的二十大报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两学一做”讲党课等常规活动,牢牢抓住党员思想教育这条主线,确保党员思想向党组织靠拢,始终在景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继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不断学习检视,督促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党员双报到、党员下沉基层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景区各项工作再创佳绩。(二)加快项目推进,迅速补齐短板弱项。一要加快推进综合服务中心、旅游公司服务中心室内装修,尽快投入运营。二要加快推进白云山旅游文化集散中心(一期)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三要推动白云广场改造、南山门广场改造,力争年内完成项目进度60%。(三)强化人员培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一要对景区导游进行培训,进一步规范导游词,对导游进行培训考核,全面提高导游服务能力。二要做好景区干部职工管理,组织开展干部业务工作培训,全面提高景区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三要开展业务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员工自觉学习的动力。(四)深化卫生整治,提升旅游环境形象。一是集中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重点对游览、购物、停车场、卫生间等场所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全面彻底整治;二是持续推进景区厕所革命,进一步完善厕所设置,加强厕所管理清理人员培训,保证卫生状况达到“十净”;三是加强管理,细化卫生岗位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实现保洁人员从“被动工作”到“主动服务”的转变。(五)加强市场管理,打造良好市场环境。一要继续清理规范市场乱摆摊设点行为,取缔违法经营摊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二要继续加大庙区巡查力度,防止围追兜售等不法行为反弹,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六)多方开展宣传,扩大景区知名度。继续加强同各大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的合作,根据媒体受众面广、影响力度大的特点,多渠道、全方位对景区进行宣传,力争年内建成智慧景区系统。同时在景区传统庙会期间组织相关宣传活动,向游客积极宣传景区文化,不断提升景区知名度。(七)积极支持指导,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一要继续加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做好驻村工作队轮换、结对帮扶保障工作。二要加大对帮扶干部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坚决完成各项帮扶任务。三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帮助解决工作队员的工作、生活难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