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阎良区教学研究室(西安市阎良区教师进修学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研究与常规管理,教育科研成果和科学理论试验及应用推广,电化教育,教师培训。 | |
住所 | 西安市阎良区迎宾路9号(阎良职中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周玉明 | |
开办资金 | 32.5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阎良区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12万元 | 20.3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阎良区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方位开足马力,不断强化内外驱动管理机制,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进教研室及教师进校工作齐头并进。主要工作(一)聚焦“两个强化”重点任务,抓落实,促提升。1.坚持以两大常规活动为载体,强力驱动引领各基层学校教科研活动向纵深发展。一是扎实开展“校校行”听评课活动,全年共开展“校校行”听评课指导工作共计23次,参与教师735人次,听评课2190余节,推送微信公众号23期,助推各基层学校校本研修规范化开展。二是积极组织实施学科大教研暨跟进式培训活动,全年共开展此类活动30期,助推学科教研活动向纵深发展。2.大力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全年共培训教师达18700余人次。其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29期,培训教师2250人次;四八年级质量检测反馈报告8个学科,培训教师340人次;中小学学科研讨暨跟进式培训活动30期,培训教师2050人次;近三年新入职教师培训5场次,培训教师960人次;2024年暑期中小学新教材培训,共计1200人次;专兼职教研员培训4期,共计140人次;组织指导各校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共计2600余人次;新高考专题培训3期,共计1200人次;省级教学能手“素养课堂”(第一期)展示活动,共15人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培训教师750余人次;小学组和初中组“用好新教材、落实新课标”系列培训活动,共14个学科,培训800余人次。另外,在国培、省培、市培项目中,2024年国培参训52人,教育部智慧平台寒假研修参训2563人、暑期研修2546人;省培参训195人;市级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培训1033人,市级学科数字化能力提升参训96人。(二)聚焦质量提升核心目标,勤助力,强托举。1.研制中小学课堂质量检测评价量表。聚焦“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坚持以评价促改革、以评价促提升,组织学科教研员精心研究编制《阎良区中小学课堂质量评价量表》,并在全区中小学校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同时,印制成册300本,分发至学科教研员、中小学校、省市教科院等部门,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2.完成质量检测反馈分析与指导。组织四、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艺术学科教研员,认真研究反馈报告,结合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整改提升方案及措施,并全程跟踪指导学校及一线教师整改落实。在“国测”迎检期间,学科教研员整合学科知识点、命制试题共90余份,组织开展相关专题报告暨指导会10余场,为全区质量监测各项数据提升贡献教研力量,也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3.全面助力中高考复习备考。一是组织开展中高考复习备考会。先后组织高中和初中毕业年级的学科教师参加了省市区级中高考复习备考会,初高中18个学科共计一线教师参会760余人次。二是深入开展2024年高考试题研究。由区级教研员、部分骨干教师组成高考试题研究小组,对涉及高考应试学科的试题进行分析研究,编印成册80本,并及时下发各校,指导学校高三教师复习备考。三是深入开展中高考质量分析,结合全区实际,分析提出本学年度中高考复习备考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撰写形成“阎良区中、高考质量分析报告”两份,有力指导各基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聚焦常规工作项目,求突破,谋发展。1.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成效明显。持续开展全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扎实完成校、区、市三级赛教任务,46名优秀教师参加区级遴选赛后,精选出9名教师参加全市思政课“大练兵”展示交流活动,3人荣获特等奖、1人获二等奖。2.教师专业能力各类比赛成绩突出。本年度先后组织了阎良区班主任育人故事征文比赛,评审参赛作品227件,一等奖28篇,二等奖39篇,三等奖68篇。阎良区新任青年教师微课比赛,评审参赛作品175件,一等奖20件,二等奖31件,三等奖53件。组织教师参加西安市第二届“跨学科课程设计”案例征集评选。组织39位教师代表阎良区参加西安市第三届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1人获省级二等奖,2人获省级三等奖。组织阎良区各学段教师报名参加陕西省第三届STEM教育教学竞赛,88人报名并完成区级初审,30名教师进入市级复试,参赛作品数量排在西安市前列,1人获省级二等奖,1人获省级三等奖,2人获省级优秀奖,获省级奖项数量已创历史最好水平。3.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成果丰硕。组织教研员深入校、园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全年共计对13所学校的课题研究过程进行了跟踪指导,对260余项各类课题研究资料进行了全程把控。共计完成各类课题立项179项,其中:省级课题立项7项,市级规划课题立项12项,区级小课题立项160项;共计完成各类课题研究结题180项,其中:省级规划课题结题3项,市级规划课题结题15项,市级小课题结题93项,区级小课题结题69项。4.语言文字工作取得新进展。组织开展第27届推普周活动;邀请知名专家,举办3场专题培训,提高全区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交流能力;组织700余名公职人员参加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组织开展中小学“中华经典诗词诵写讲”系列比赛活动,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笔墨中国书写比赛、第四届诗词大赛等活动,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感受中华经典魅力,激发爱国情怀,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西安市第四届诗词大会中,西飞一中荣获高中学生组优秀奖、武屯初中教师李海斌获教师组优秀奖。11月,顺利完成了2024年语言文字省级督查迎检任务,获得了省市领导和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四)聚焦市区上下联动,重示范,强引领。一是积极承办西安市2024年高中理化生教师数字化实验技能提升教科研活动(第二期),组织120余名教师参加。同时根据市教科院安排,分别完成了学业水平考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了成绩数据汇总上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二是积极落实市教科院2024年秋季开学季“课堂观察”教科研视导活动,坚持全学段、全学科覆盖,邀请40余位市级不同学科专家对一线课堂进行把脉问诊,共计听评指导84节课。三是积极组织全区一线相关教师参与市教育局、省市教科院组织的系列教科研活动,完成各类专题性任务共120余项。社会效益(一)各类教学研讨及教师培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多种形式研讨和培训,覆盖众多学科和教师群体,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2.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学科、全学段、全员参与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确保不同层次、不同学校教师都能获得专业成长机会,缩小师资差距,推动区域教育均衡。3. 助力教育改革实施。新高考、新教材等专题培训,帮助教师把握教育改革方向,更好地将改革理念融入教学实践,推动教育改革落地。(二)语言文字工作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一是语言文字测试与培训,提高了全区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交流能力;二是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让师生感受经典魅力,激发爱国情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三是顺利完成语言文字省级督查迎检任务并获好评,体现区域对语言文字工作重视,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地区语言文化工作发展。三、存在问题(一)单位教职工队伍存在结构性问题。一是教研员队伍存在结构性缺失。一些重要学科,如:中学物理、历史、思政,中职职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缺专职教研员。二是本单位教职工年龄结构老化,难以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对教研工作的需求。(二)单位经费紧张。一是办公经费因按在编人员拨付,拨付的办公经费难以维持全年正常开支。二是教师培训经费捉襟见肘,对聘请域外专家、名师,长远谋划培训工作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四、整改措施(一)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1.补充教研员队伍。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协调上级教育、人社等部门,一方面通过招聘、调配等方式,引进高层次年轻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兼职教研员的管理,制定完善激励措施,使其更好地投入工作。2.改善年龄结构。加强年轻人才招聘,争取教育部门支持,在编制允许情况下,每年设定一定比例招聘年轻教研员,充实队伍。(二)缓解经费紧张状况。1.争取办公经费调整。向财政部门详细汇报单位人员结构与工作实际需求,说明按在编人员拨付办公经费的困难,争取按实际在岗人数或综合考虑工作任务量调整拨付标准。2.拓宽培训经费渠道。争取专项经费,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阐述培训对提升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争取资金支持。五、2025年工作打算(一)积极实施“阎良教研提升行动”。1.扎实落实局党委提出的“两个强化”工作任务,进一步调整优化阎良教研“校校行”工作内容和形式,在原有“听评课”的基础上,增添“参与教科研活动”流程,通过教研员深度参与,指导并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开展。2.针对区级教科研活动,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紧扣一线教学所遇到的普遍或典型问题提炼包装教研项目,采取项目化推进的思路和举措,通过“选定专题-集体备课-集体磨课-代表展示-专家评课”等形式和流程,促使区级教科研活动系统化、持续化推进,提升教科研活动的示范性和引领力。(二)扎实推进单位规范化管理。实施岗位职责认领行动,通过“个人认领--部室认清--单位认定”等流程,进一步夯实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优化完善《分级聘任管理办法》《增量绩效发放办法》《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等。(三)继续落实科室包联、内外联动等工作。1.加强区教研室(教师进校)与局相关科室之间联系,协同推进相关工作,共同高质量为各基层学校服好务。2.抓好包联学校工作,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教研活动规范性、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拓视野、出实招、见成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