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阎良区>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人才服务中心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人才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6 14:38
单位名称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人才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提供人才服务。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内人才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人才资源信息调查收集;人事争议仲裁;人事代理、档案管理;人才市场组织管理及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西安市阎良区蓝天路7号航空科技大厦5楼E02室
法定代表人 王晓玉
开办资金 64.54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5.65万元 17.0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西安航空基地人才服务中心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2024年业务开展情况(一)强化政校企引育吸引力。统筹航空基地辖区企业人才“招聘一盘棋”工作,年初问需、年中调度、年底反馈,编发《2024年中国航空城人才需求目录》。发挥政校企联合工作优势,建立南昌航空大学、大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2个“引才工作站”,聘请广联航空副总经理张转红、中航西飞民机招聘专员孙哲2个“引才大使”。依托“航空基地人才热线”微信公众号发布企业专栏招聘信息202期,招聘直通车、航空人才空中洽谈会47期。(二)拓宽引才聚才新路径。开展校企双进活动30场,其中“英才航空行”15场,来自陕西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高校的2447人走进航空基地;“企业校园行”15场,携三角防务、军星管业、兴航航空等206家次企业755个岗位分别走进西安文理学院、南昌航空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14所高校。(三)落实就业见习促就业。主动对接辖区企业扩大见习基地覆盖面,广泛开发和募集供需匹配、人岗匹配的见习岗位,新增就业见习基地8家,开发募集见习岗位246个,为125名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生活补助、意外保险;做好各类就业补助补贴工作,完成企业一次性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补助企业9家、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补助企业11家、青年人才奖5人,累计为百余位人才办理各项补贴近200万元。(四)创新实施订单培育赋能。举办赋能提升年系列项目启动仪式,集中发布航空基地赋能提升年四大体系15个定制化培训课程;针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人员等能力提升,开展生产管理沟通、机械制图、航空检验检测、航空金属材料等“订单式”培训16期,线下培训学员1000余人,线上参训学习3.5万人次;打造航空工匠培训品牌,联合陕西长羽长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陕西金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建立2个“航空工匠学院”,全年输出技能人才1300名,积极构建政校企机构多元联合育人机制。(五)常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培训40个班次1205人,其中就业培训22个班次923人、创业培训18个班次282人;加强培训全流程监管,对每期培训的教学计划、学员信息、课程安排等开班资料进行审核,通过实地检查、视频连线等方式进行过程监管,促进职业技能培训规范、有序开展。(六)人才领航赋能发展。举办“导师领航益企前行”系列活动4场,航空产业人才导师丁捷进校园,为西安航空学院350名学子进行创新创业分享,力促更多青年学子留在航空城就业创业;航空产业人才导师王华林进园区,讲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路径选择和策略设计,面对面解决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航空产业人才导师李佩霖进企业,开展企业诊断专项培训,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法和路径,助力企业高效运营;邀请商飞航空航天领域资深质量专家走进人才导师工作室航企联现场授课,深度解读质量工关,分享交流成功经验,提升大飞机配套服务能力。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人才吸附力持续提升。常态开展“校企双进”,组织15场“英才航空行”、15场“企业校园行”活动,分链条、分院系精准对接,吸引凝聚各类优秀人才,全年达成初步意向1819人次,力促人岗适配。实施15个“订单培育”,校企联动、课程定制、常态实训,培养实用型人才1000余人,满足企业对熟练工的迫切需求。(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持续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带动社会服务资源主动为中小企业开展人才服务,西安航空基地人才服务中心获评省工信厅第三批陕西省中小企业人才服务基地。引进培养西安市高层次人才5人,2人成功入选“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认定地区优秀人才6人,实用储备人才29人,获批“2023年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三)人才环境持续优化。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注重人才关心子女入学、的关键小事,加强各类人才日常联系服务。点对点精准对接4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兑现10位高层次人才个人贡献度奖励,做好政策解释和申报服务工作;组织高层次人才及西安英才计划年度考核评估及资金申请工作,累计申请资金近30万元;开展新年慰问、人才杯羽毛球赛、人才新年音乐会等活动,不断强化人才获得感与体验感。三、存在问题一是高端人才储备仍然不足,中高端岗位紧缺度高,企业的高端研发受人才瓶颈制约。二是人才发展市场服务机制不完善,人才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偏低,人才市场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改进措施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区位特色,以产业促就业,加快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着力构建“塔基实、塔身强、塔尖亮”的航空产业特色人才体系。一是做实塔基,整合院校、企业和社会资源,多元联动,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做强塔身,构建“政府+企业+专业机构”的引才编队,广发“英雄帖”、广布人脉线,让更多骨干人才扎根阎良。三是做精塔尖,以“高精尖缺”需求为导向,突出结构化、体系化引进培育,构建“顶天立地”的专家人才队伍。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着力夯实“塔基”,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实施“菁英计划”。打造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政府搭台校企合作,联合高校、职业院校建立产业人才培养共同体,按照企业对技工、普工的不同需求,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应届毕业生等就业群体开展“订单培训”。实施“启航计划”。做大后备人才蓄水池,联合院校及用工企业,开展先进制造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工匠精神宣讲等主题培训,培养本地及周边中青年人才就地就业意愿。实施“育英计划”。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及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联合西安人才集团等社会资源,开展数控编程、航空零部件加工、质量标准等定制化培训,增强就地就业能力。(二)着力建强“塔身”,壮大技术人才队伍实施“引雁计划”,搭建人岗精准对接平台。深度挖掘拓展企业岗位,鼓励企业优先招用本地技术技能人才。以“航空基地人才热线”微信公众号为信息发布阵地,力争粉丝量突破3万,年浏览量突破100万;以“企业沙龙”微信工作群为信息共享平台,力争岗位提供企业数突破800家;以“前程无忧空中洽谈会”为岗位发布端口,力争年岗位曝光量突破100万,多维度实现岗位信息动态更新。实施“留雁计划”,实现家门口“一站式”就业。探索建立1000名阎良籍熟练工共享共用微信群,实时沟通岗位信息;组织“带岗位进大集”专项招聘活动,根据企业“点单”精准开展“校企双进”“村企互进”等招聘活动,激发就近就地就业主动性。实施“归雁计划”,传递乡音凝聚乡情。前往阎良外出务工人员集聚地区举办乡情恳谈会等赴外活动,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以实干实绩持续推动“归雁经济”创实效。(三)着力擦亮“塔尖”,壮大领军人才队伍稳步扩充“银晖专家库”,充分发挥退休专家人才的咨询顾问作用,开展入企帮扶,帮助年轻人才快速成长、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整合产业资源;发挥专家人才引领作用。发挥高层次人才及“航空产业人才导师”资源优势,陪跑重点企业,逐企“问诊把脉”,解决具体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壮大领军人才队伍。加强对科技创新型产业人才的挖掘和帮扶,积极组织优秀人才申报省级、市级人才计划项目评选,着力培养出一批航空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第三批陕西省中小企业人才服务基地阎良区三八红旗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