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汉中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发布时间: 2025-03-17 17:37
单位名称 汉中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环境质量监测、城市生活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预测预报研究、环境监测服务等。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建设巷7号
法定代表人 秦华
开办资金 3344.1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44.1万元 4204.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度业务工作开展情况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及时印发了2024年汉中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和《方案》,逐月下达任务、通报进度、督促进展,为全年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地表水监测上,每月完成全市22个地表水省控断面和4个地表水市控省管断面手工监测,分析项目共26项。完成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污染物通量试点监测、全市国家地表水监测网采测分离样品分析与数据报送任务。地下水水质监测上,每月完成长林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监测,国家采测分离样品分析、数据审核及上报以及全市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饮用水源点位)丰水期、枯水期采样监测工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上,完成了县级地下水饮用水源地93项全分析暨县级地表水饮用水源地109项全分析监测工作,全力保障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上,完成逢雨雪监测PH、电导率监测和每月1次降水阴阳离子、降尘、硫酸盐化速率监测工作。声环境质量监测上,对中心城区内15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进行了4次、每次24小时监测,完成市中心城区全年功能区噪声监测任务。市中心城区建设功能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站点10个,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并联网,为声环境质量评价和治理提供有效的依据。专项监测上,对汉中锌业有限公司厂区8口地下水观测井进行了跟踪监测。完成“双源”地下水调查项目样品1000余份地下水及600余份土壤监测。水质自动站数据审核与现场检查上,每日开展国、省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审核工作。每季度对国控、省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例行巡检,预防人为干扰。每月配合省站编制《嘉陵江甘陕川段重金属应急预警自动监测月报》。监测数据审核及报告编制上,按时完成全年水气声等环境质量监测原始记录审核工作,编制完成《监测体系建设和监测能力规划评估报告》《汉中市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估监测分析报告》。(二)应急监测演练有效应对。配合汉中市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完成2024年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对启动应急响应、监测方案制定、现场监测等流程进行了实战操练,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三)省控空气站运维有力有效。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规范开展宝鸡、杨凌22个省控空气站运维保障工作,每天通过省控平台进行数据审核,与省控站所在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建立沟通交流和快速反应机制,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通知运维人员及属地,快速协调解决,在22个站地应急处置工作任务中,累计应急300余次。全年共开展9次三方公司质控检查,运维两率成绩全省排名第三,现场质控检查成绩全省排名第六。目前,22个省控站运行状态良好。(四)环境统计及时准确。逐月完成地表水、降水降尘、饮用水源地、万人千吨水源地、农村环境质量、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等各类例行监测数据审核上报工作;顺利完成《2023年汉中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汉中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分析报告》《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年度报告》《“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年度报告》《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年度报告》各类环境质量报告及每月全市环境质量通报编写工作;组织完成2023年排放源统计年报的名录库更新、填报与数据审核工作及2023年第四季度、2024年前三季度排放源统计季报填报,高质量完成数据审核工作。(五)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定期调度生态环境资金项目进展,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完善档案资料。一是汉中市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及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项目已基本“完工”,执行预算约1300万元,执行率约100%。编制完成《汉中市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评价报告》和《汉中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报告》,并通过专家技术评审,形成《汉中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方案(试行)》初步成果。二是汉中市宁强-略阳铁多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废渣调查项目已完成全部工作内容,项目执行预算约423.29111万元,执行率约70.55%。超额完成渣堆调查阶段的测量、物探、工程验证工作量,形成了前期调查报告和测量技术报告、高密度电法探测报告等初步成果;完成固废采样检测和成果集成,编制完成《汉中市宁强-略阳铁多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废渣调查报告》。三是持续跟踪已申报入库的汉中市大气环境监测能力提升项目、汉中市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调查项目资金拨付情况,促进项目落地实施。(六)监测数据质量全面夯实。按时完成全市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网采测分离监测、酸雨监测等各项监测活动的质量控制,每月进行常规质控任务下发及质控结果审核工作,质控数据合格率为100%。对样品采集、运输、交接及实验室分析、数据报送等监测全过程开展了质量监督。及时对新到仪器设备的验收、建档,部分仪器的维护(修)、停用及台账、档案动态管理,并按《2024年仪器检定计划》,共计检定/校准仪器设备80余台套。完成了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基础信息填报系统中关于仪器设备统计表填报工作。(七)绩效评估顺利完成。按照《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绩效评估办法(试行)》和《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评估指南(试行)》等要求,从监测管理、监测能力、监测任务、质量控制、应急监测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完成了环境监测工作绩效和监测能力自评估工作。顺利完成省厅组专家组赴汉中开展的环境监测绩效现场考核工作,环境监测(不含辐射)绩效考核成绩位居全省首位。(八)发挥土壤示范实验室示范引领作用。我站创建的陕西省首个生态环境土壤监测示范实验室于2023年1月由省厅挂牌,全面承担土壤监测省级事权任务,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贡献核心智慧。截止目前,完成了汉中市3个国家网土壤背景点、36个风险监控点样品采集和全省17个土壤背景点、123个重点风险监控点的180个样品的分析工作,编制23家工业企业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方案并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进行监测。(九)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持续深化。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力度,2024年,在市级以上微信公众号上稿26篇,在市级以上电视台、报纸上稿7篇。特别是央视聚焦汉中生态保护工作者罗涛“奋战监测一线倾心秦巴山水间”在中央电视台四套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放,罗涛同志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全国“最美监测人”,展现了汉中监测人的风采。依托“六五”环境日,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等活动,邀请陕西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50余名师生走进实验室,参观仪器设备、观摩样品分析,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环境监测数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作用,坚定了从我做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提升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持续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推动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取得实效;二是保障公众健康,通过监测各类污染物,降低公众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三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政府在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提供坚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改善地区性环境污染现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四是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为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以及危害。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监测能力还存在短板。对标省厅《评估指南》,我站实验室面积、仪器设备种类、实验室信息化等还存在一定差距。废气有机物、固体废物、新化学污染物等监测领域还不具备能力。二是技术研究水平有待提升。对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污染成因及潜在环境风险分析研判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服务环境管理与决策的技术支撑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三是监测人员严重不足。随着监测任务日益增加,监测领域不断拓展,现有人员数量、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二)改进措施一是强弱项补短板,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积极争取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提升软硬件和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效能,开展资质能力扩项认证,努力达到《评估指南》标准。二是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环境监测科研走深走实。充分发挥“三五”人才引领带动作用,以“火种计划”为抓手,以土壤示范实验室为依托,完成承担的生态环境部重金属重点实验室课题研究项目,做好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2025年环境质量通报编制和环境统计工作,加强与省站、高校合作,深入开展数据资源研究利用。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人兴站、以事强站,抓班子带队伍,树正气激活力,着力营造依法、科学、诚信监测的行业生态,培养造就一批生态环境监测领军人才,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紧盯目标任务,全面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制定印发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和工作方案,按照事权划分,明确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和技术要求,加强工作调度和业务指导,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严格工作标准,全力保障自动监测站点稳定运行。组建专业队伍,做好市控空气自动站交接、运维和中心城区声环境自动监测运行管理及数据审核工作;按照省厅省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运维调整工作方案,做好宝鸡市站点交接和安康、商洛两市24个站点交叉运维工作;继续加强我市国省控水、气自动监测站点基础条件保障和巡检工作。三是坚持平战结合,充分做好应急监测准备。紧盯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数据变化,及时高效预警;加强应急监测培训,强化物资保障,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开展应急监测演练,完善应急监测预案,提高实战能力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编号:222712057029)有效期:2022年08月01日—2028年07月3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4年8月,获得省生态环境厅颁发的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综合、专项比武三等奖;2、2024年12月,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授予“能力考核优秀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