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韩城黄龙山褐马鸡保护研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保护区域内褐马鸡及栖息地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业务范围:宣传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以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做好褐马鸡及其栖息地的科研保护工作;做好预防褐马鸡疾病传播和防治研究工作;对褐马鸡资源保护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 | |
住所 | 韩城市新城区太史大街 | |
法定代表人 | 张玉会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韩城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9.69万元 | 183.39万元 | |
网上名称 | 韩城黄龙山褐马鸡保护研究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以来,我中心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营造生态保护宣传氛围。一是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等重要宣传节点,在保护区、禹甸园广场、南湖广场等地点开展宣传活动,悬挂横幅11条,设置宣传展板22块,发放宣传彩页1260余份,宣传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及重要性、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及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生物多样性知识,倡导文明绿色生活方式,使保护生态环境和关爱野生动植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二是针对保护区群众重点宣传,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结合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重点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等内容,深入保护区向群众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知识,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2024年以来共深入保护区宣传29次,走访群众4000余人,发放宣传彩页4000余份。三是开展“自然教育课堂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走进桢州学校、南湖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第八小学、实验幼儿园,普及野生动植物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堂,埋下了尊重和爱护大自然的种子。四是宣传展示韩城生态文明成果。联合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栏目组深入保护区进行实地拍摄,发布文章《吉祥生灵褐马鸡的自述》,点击量9700余次。在“渭南宣传”发布文章《“东方宝石”褐马鸡》,点击量超过1.1万次。2.扛牢生态保护职责,维护保护区资源安全。一是按照领导包片、同志包联机制,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带队,分别对桑树坪、板桥、西庄三个片区进行所辖区域的生态安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疫源疫病监测、基础设施维护等工作排除风险隐患问题,确保保护区安全稳定。二是开展联合执法工作。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相关镇办,对保护区开展全面检查排查,同时对2017年“绿盾”行动以来发现问题点位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扎实开展“清风行动”,联合相关林场、镇办严厉打击保护区非法狩猎、出售、购买、食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积极发动群众力量,摸排各类线索、消除各种隐患、堵塞防范漏洞,为打造美丽和谐生态保护区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开展司法保护刑事案件巡回审判工作,在保护区司法保护基地公开审理、宣判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严厉打击了偷猎盗猎者的违法行为。四是做好保护区凿开河雷镇村段拦河设施问题整改工作。成立褐马鸡科研繁育与救护站(PPP模式)项目整改工作专班,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违规设施问题整改,按期完成凿开河雷镇村段拦河设施拆除及现场修复工作。五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相关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工作。目前,2019年中央财政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项目和2023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项目正在加快实施,2024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项目方案已经渭南市林业局评审通过,待批复后启动实施。3.强化科研监测水平,提升资源保护支撑力 。一是野生动植物监测成效显著。聘请北方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优化红外相机点位设置,调整新增两条野生动物监测样线。积极配合省动物研究所开展林麝和豹类调查监测工作,完善动植物资源监测档案。二是科研转化成果丰硕。持续推出《科普大观园》内容五期,累计点击量高达20000余次,提升公众对保护区的认识和关注度。与市融媒体联合开设《大山深处珍宝多》自然教育科普栏目,以向公众介绍保护区的珍稀动植物及其生态价值,共推出11期内容,有效增强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三是创新自然教育新模式。深入挖掘保护区的生态文化,采取“线上+线下”新模式,开展科普活动,推动自然教育走出保护区,深入公众生活。今年以来,共开展了8期自然教育进校园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VR技术、红外相机等,为学习者提供身临其境的自然教育体验。同实行部门联动,与市科协联合开展自然科普教育进校园活动。四是合作交流,拓展保护区影响力。积极与山西庞泉沟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沟通磋商,加入“中国褐马鸡保护联盟”,学习借鉴兄弟保护区好的机制经验,为合作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野生动物保护法及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生物多样性知识宣传,向市民倡导文明绿色生活方式,使保护生态环境和关爱野生动植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大山深处珍宝多》自然教育科普栏目,以全新的视角向公众介绍保护区的珍稀动植物及其生态价值,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有效增强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3.“自然教育课堂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然教育知识盛宴,普及野生动植物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学生们在学习了解韩城“宝贝”--褐马鸡的同时,埋下了尊重和爱护大自然的种子。4.保护区司法保护基地公开审理,当庭宣判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既严厉打击了偷猎盗猎者的违法行为,也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法治宣传课,为韩城市的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司法保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部分科研设备老化,影响科研监测的精确度和深度。2.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保护区群众对保护区法律法规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3.保护区辖区内情况复杂,管护难度较大,对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能做到及时现地核查,有记录、有移交,但调查执法和整改后续工作跟进不足。(二)整改措施: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业务交流合作,加强业务人才培养,提升科研工作水平和能力。持续深化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提高社区群众宣传工作参与度;加强同周边林场的合作联动,推进违法违规发现问题的整改督查和后续跟进;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管理水平。邀请高校专家学者授课、开展业务讲堂、现场教学等,做好法律法规、红外相机挂设使用、摄影技术、自然教育、巡护工作技术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增强干部职工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组织业务工作人员赴山西庞泉沟褐马鸡保护区、周至保护区学习交流,开阔工作视野。2.创新宣传载体,扩大宣传影响力。通过“赶大集”、“三进活动”,开展保护区法律法规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知识宣传;依托“保护区司法保护基地”,开展警示教育等普法宣传活动;高质量做好“大山深处珍宝多”自然教育科普栏目及“韩城黄龙山红外相机里的美丽家园”科普视频,实现人人参与、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局面。3.坚持生态红线底线,助力稳定发展。加强与相关部门、镇办及雷寺庄林场、薛峰林场的合作配合,推动部门联动合作常态化;加大日常巡护管理力度,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问题隐患,扎实开展野生动物救治及疫源疫病监测工作。4.加大科研监测力度,摸清资源本底。依托红外相机监测和实地勘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本底调查,积极发现探索新物种;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加强保护区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和综合应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健全完善保护区自然资源档案;开设“探秘褐马鸡乐园”研学活动,探索自然教育基地挂牌建设,激发青少年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5.坚持守正创新,推进保护区体制机制改革。结合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借鉴全国8个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和全省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体制,推进我市褐马鸡自然保护区改革,合理划分分区调整、生态、生产、生活协调统筹、科学编制保护区十五五规划,推动保护区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