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绥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3 11:02
单位名称 绥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研究及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负责全县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营销、宣传推介、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负责全县文化产业项目的评审申报及跟踪服务工作。
住所 绥德县名州镇千狮路89号
法定代表人 万改云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绥德县委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万元 5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法定代表人由孟其变更为万改云,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多措并举,助力文化企业良性发展。一是加强调研走访。对县域文化制造、文化服务等3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宣传解读省市县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规范文化企业管理,引导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二是落实包联制度。按照全市规上文化服务业企业包抓安排,建立健全规上文化企业干部包联制度,选派3名干部开展驻企服务,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2个,推动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实现稳步增长。三是强化市场主体培育。紧盯我县发展规上文化企业的任务指标,对陕西德润绥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个重点文化企业进行动态跟踪,建立规上企业阶梯储备库。其中,榆林润宇工艺品有限公司已纳入规上文化企业库。(二)聚焦重点,推动文化产业链条纵深发展。一是做大毛绒玩具产业链条。借助苏陕协作平台,招商引进榆林润宇工艺品有限公司毛绒玩具项目,总投资达8000余万元,吸纳就业200余人,形成集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持续推动毛绒玩具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做强石雕产业链条。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走访石雕企业,与企业开展座谈会2次,分析研究发展瓶颈,谋划产业发展出路,多措并举纾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做好非遗产业链条。推出了“武燕剪纸文创馆及展培中心建设项目”、“非遗人才成长链项目”、“非遗文创产品量产项目”等,以项目为非遗产业发展引擎,推动剪纸、石雕、秧歌等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三)紧抓项目,引领文化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领导包联制度,充分发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牵引,形成以点带面的效应。二是完成绥德革命纪念馆布展项目,使其成为集展厅陈列、学术报告、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于一体的具有地区影响力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三是紧抓文化领域项目建设,推进绥德古城保护提升改造工程、木雕木材加工、陕北小吃美食一条街、陕北文化主题商业街区等项目落地实施,助力全县文旅事业蓬勃发展。四是加大文化产业类项目政策扶持力度,对2023年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实地核查验收,推荐“武燕剪纸文创馆及展培中心建设项目”和“2024年新增规模以上文化新业态企业绩效奖励项目”申请2025年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四)立足特色,助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一是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70余场次,举行了中国工艺美术馆“榆林陕北民歌展·绥德专场”文旅推荐活动、“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活动、绥德县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公益宣传活动、2024年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暨绥德县乡村旅游推介活动等,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绥德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对全县文艺创作题材和重大文化精品创作情况进行摸底统计,推荐图书、舞台剧、歌曲等10余项文艺创作精品进入全市文艺创作题材库,推荐4个文艺创作项目纳入2025年—2027年省级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规划。三是举办戏剧、腰鼓、石雕、唢呐等培训班4期,组建石雕产业宣传交流团外出交流学习,精选100余件绥德石雕精品赴浙江等地进行展演展示,促进绥德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五)顺应发展趋势,培育文化发展新业态。为了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培育数字艺术、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文化+数字”消费新场景,我县以中能郝家桥数字体验馆为依托,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一是充分考量郝家桥地域特色与产业融合需求,将红色教育、非遗主题文旅及研学实践紧密相连,形成别具一格的文化数字化体验模式。二是在主题作品创作进程中,严格依循历史时序线索,采用专题划分与板块结合的方式,精准再现绥德历史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通过现代VR数字技术与革命历史、影像、影视素材的深度交融,让观众仿若置身于往昔的风云岁月之中。三是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当作核心使命,借助数字体验馆平台,以现代化手段呈现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传统元素,增强大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六)推出冰雪项目,创新文旅消费模式。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创新文旅产业消费模式,我县引进陕西水云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在石家湾镇花家湾村建立了冰雪奇幻城滑雪场。场内设有六条130米的超长滑雪道,可容纳500余人滑雪娱乐,除了传统的滑雪设备,还增添了趣味性十足的雪地挖掘机、雪地八爪鱼、雪地转转、雪地冰车、雪圈、卡丁车等多种娱乐项目,既为榆林市民增加了一个冬季休闲、运动、度假的好去处,又创新了消费模式,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毛绒玩具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绥德县产业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战略导向,能给群众带来实惠,不污染环境,不受资源限制,发展潜力较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以来,我单位大力支持毛绒玩具产业的发展,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产业发展出路,解决企业发展瓶颈。在原有榆林和泰隆工艺品有限公司这一毛绒玩具厂的基础上,我单位通过招商引资,又引进了总投资8000万元的毛绒玩具项目,成立了榆林润宇工艺品有限公司。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毛绒玩具产业的升级,更是带动了大量妇女劳动力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对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我单位不仅注重社会效益,同时,也重视经济效益的取得,着力推动县域内文化企业的发展,助力企业营收稳步增长。一方面走访剪纸、毛绒玩具、石雕等重点文化企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另一方面,宣传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文件,引导企业正向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24年,绥德县3家规上文化企业总营收10131.5万元。榆林和泰隆工艺品有限公司营收2453.3万元,新华书店营收2534.6万元,陕西合力团培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营收5143.6万元。陕西合力团培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作为我县唯一的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期增长达52.4%,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三、存在的问题我县在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文化企业多而不精。文化产业领域市场主体数量多,但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且多数处在产业链底端,规上企业的培育和入统难度大。二是人才队伍建设不足。文化企业领域经营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制约了文化企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改进措施针对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单位将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一是支持壮大现有规上文化企业,加强县域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做好现有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摸排出发展潜力较大的文化企业;三是加强文化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工作打算(一)聚焦文产项目建设。按照市级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完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实施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制度,建立工作台账,抓好协调调度。持续推动绥德古城保护提升改造工程、绥德县非遗文化及文创产品展示街区二期提升改造工程、武燕剪纸文创馆及展培中心建设、绥德上郡文化旅游建设,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市级项目盘子。促进“文化+”融合,大力发展文娱旅游项目。(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发挥绥德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加大文旅资源开发利用,外出实地考察学习石雕产业、毛绒玩具产业和非遗产业发展经验,加快推进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三)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以培育规上文化企业为目标,加强与统计、税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联动协作,做好县域文化企业上规入统查漏补缺工作。培育文旅企业梯队,提升企业自主履行社会责任意识,协助解决企业入统难题,重点培育榆林润宇工艺品有限公司升规入统,稳住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定期召开文化企业座谈会,周跟进、月统计,随时调度推进,抓住机遇促进企业发展,帮助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实现企业营收额稳步增长。做大做强县域国有文化企业,扶持建设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项目。培育壮大民营文化企业,鼓励文化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相互参股等方式,打造龙头企业。鼓励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研学、线上体验等新业态项目。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开发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企业品牌。(四)推进“IP”品牌开发运营。持续建好用好绥德“文创家”平台,推进“郝字号”“绥小妹”“绥味人间”等公共文化品牌化开发运营,加快文创产品量产上市进度,提升城市品牌IP传播力、影响力、知名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