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执法保障。开展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执法;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执法;辖区内复杂案件的查处;受理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方面的投诉举报;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稽查指导各县执法业务。 | |
住所 | 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车小林 | |
开办资金 | 232.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生态环境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37万元 | 5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渭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结合“全年、全员、全过程”执法大练兵工作要求,高质高效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开展,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渭南提供坚强执法保障。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是规范日常执法监管。印发《2024年度全市法制稽查工作计划》,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执法稽查工作制度,围绕执法检查计划落实、移动执法使用、大练兵活动开展和执法着装规范性等工作,对合阳、澄城、蒲城和华州四个县区开展执法稽查,配合省总队对大唐秦岭发电公司“排气筒设置不规范”问题开展专案稽查。二是推进网格化及“双随机”管理。印发《2024年网格环境监管工作考核评分细则》,完善基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深化“网格化”监管,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全年基层环境治理网格共报送各类生态环境事件8377件,其中露天焚烧1080件,散煤治理156件,固体废物污染3290件,各类政策宣传2410件。持续推进“双随机”执法监管,全市共随机摇号抽查污染源单位1704家,共发现存在环境问题347个,“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效能明显提升。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局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度全市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对5家机动车检测检验机构开展联合检查。三是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按照部、省部署要求及市局工作安排,2024年全市共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管和噪声污染防治等专项执法检查25项,开展“利剑治污”、机动车排放领域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专项整治等联合执法行动9项(次)。同时,注重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进行柔性执法,对违法行为轻微、造成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不予处罚,2024年全市共办理不予处罚案件9件。四是开展涉气污染防治检查。以“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明确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结合省市执法工作安排和辖区实际,先后组织开展加油站、钢结构制造行业、工业炉窑和挥发性有机物、秸秆禁烧、垃圾焚烧发电厂、消耗臭氧层物质等专项执法检查,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企业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核查,结合检察院《检察建议书》,组织开展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和重型柴油车专项执法检查。五是开展涉水污染防治检查。1月份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2024年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5月和9月,联合市局水科两次对各县市区排污口整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全市已按照预定计划完成黄河流域(渭南段)入河排污口100%溯源和80%整治任务,完成排污口整治方案和“一口一策”技术评审。结合生态环境部反馈问题和省厅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回头看”,截止目前,共开展“回头看”排污口566个。认真落实涉水污染防治要求,先后组织开展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涉水企业等专项执法检查,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和工业污水规范化处理、稳定达标排放。六是开展土壤固废污染防治检查。按照《渭南市2023-2024清废行动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对部反馈145个疑似问题点位进行核实整改,确认问题点位102个。会同省厅对白水县2023年3个挂牌督办点位进行督办。截止8月底,我市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问题点位已全部完成整改。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重点单位和涉重金属单位、尾矿库环境监管、畜禽养殖和新污染物质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45家、尾矿库企业14家18座、畜禽养殖企业99家。七是开展秦岭暨北部山区联合执法。印发《2024年秦岭暨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召开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座谈会,对联合执法检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4至6月份组织现场检查,7月份向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各部门通报检查情况,积极推动问题整改。全市秦岭及北部山区联合执法共检查点位242个,发现问题50个。八是持续深入推进“利剑治污”专项行动。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印发《渭南市“2024利剑治污”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专项行动办公室,召开动员部署会及部门会商协调会议。先后牵头组织开展涉气污染源、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以及危险废物和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检查行动,全市“利剑治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6850人次,发现问题95个,行政处罚86件,移送公安刑事立案3件。九是做好监督帮扶工作。今年以来,根据部省监督帮扶工作安排,我市共派出2轮12人次赴河北廊坊、衡水和13轮73人次赴省内其它地市开展异地监督帮扶。生态环境部在我市开展监督帮扶11轮,其中4轮现场帮扶,7轮远程帮扶,反馈问题377个,已整改完成337个,完成率89.4%。省厅在我市开展监督帮扶18轮,反馈问题1177个,已整改完成1056个,完成率89.7%。6月份印发《关于对省厅监督帮扶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核的通知》,组织对省监督帮扶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核查,确保高标准、严要求完成整改要求,目前已全部核查完毕。根据部省安排,先后派员参加黄河北干流陕西侧和黄河流域污水处理厂交叉监督检查。十是重视环境风险防范。组织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和放射性物品运输监督检查,配合开展合阳裕西断面水质异常情况调查,按照职责做好大荔、潼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物资保障,对存在环境风险的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督办整治,在日常检查、“双随机”抽查、专项行动过程中,重视对企业环境风险的排查,防范环境问题。十一是开展比武评查强素质。6月上旬在大荔县举办全市业务技能比武及制式服装队列展示,现场进行案卷展评、理论知识考试和队列展示,全市12家单位参加,较好地展示了全市执法队伍的良好精神面貌。选派四名业务骨干参加全省生态环境执法业务技能比武,获得团体三等奖和两个单项(自动在线)二等奖及一个单项(无人机)三等奖的成绩。印发《关于开展常态化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全市案卷交叉评查,共评查11个大队及市支队40余份执法案卷。对省市案卷评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办案单位及人员,要求认真对待、举一反三、积极整改,提升案卷质量。二、社会效益情况(一)通过严格执法,指导帮扶各类污染企业,有效减少了大气、水、土壤固废等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公众生活质量,降低了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健康风险。(二)执法过程中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曝光和宣传,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促进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三)通过“3.15消费者权益日”、“6.5世界环境日”等时机,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污染投诉有奖举报办法。妥善处理环境信访和投诉案件,保障了群众的环境权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2024年,全市共接处污染投诉问题1262件,已办结1236件,其中市级27件,共办理有奖举报案件31件,支付奖金18800元。积极配合省委环保督察组做好群众环境信访问题的查处工作,共转办环境信访问题210件,向社会公开210件,其中已办结179件,责令整改11家,停产限产6家,取缔5家,立案处罚11家。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标准化建设滞后。对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指导标准》,全市生态环境执法装备配备差距较大,全市运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新装备查办及查处涉自然保护地、土壤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新领域案件数量均较少。二是执法人员老龄化严重。执法机构人员少,任务重,人员结构老化,影响执法效率和质量。全市执法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年轻人员缺乏的问题。支队40岁以上执法人员占比65%,30岁以下人员出现断层,知识老化问题严重。三是环境专业人才短缺。环境执法涉及多领域专业知识,如化学、生物等。目前,执法队伍中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比较少。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环境污染案件时,因缺乏专业知识,执法人员难以准确判断污染物成分、危害程度及处置方法,影响执法效果。整改措施:一是充实执法人员队伍:通过招录等方式,增加环境执法人员数量。优先选择具有环境科学、化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提高执法队伍的专业素质。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环境法律法规、执法程序、现场检查要点等方面,提升执法人员办案能力。三是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标准化建设,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坚持规范执法。以执法大练兵活动为抓手,坚持“全年、全员、全过程”要求,加强对政策措施、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学习和研究,对各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现场执法规范性、案卷办理质量、移动执法系统建设使用、执法着装规范化、执法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等开展定期考评,提升执法人员能力水平。(二)加大执法力度。突出中心主业,持续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挥发性有机物、环评验收、非道路移动机械和重型柴油货车、土壤固废、“两打”、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和排污许可证后监管等专项执法检查为抓手,紧盯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高度重视监督帮扶反馈、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批示指示的环境违法问题,坚持严的基调,确保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整治到位,不断提升执法震慑力。(三)强化宣传引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要求,充分利用入企检查、集中培训和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和方式,加大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和群众环保意识,认真落实各项管控措施,主动配合做好问题整改,切实防范环境安全风险。以党纪学习教育、集中队列训练、执法稽查等为抓手,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执法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严守各项纪律规定要求,坚决杜绝违反廉政纪律问题发生,展现执法队伍的良好作风和形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