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劳动权益保障中心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劳动权益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6-14 08:57
单位名称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劳动权益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航天基地内提供社保基金管理服务。社会保险资格的审定·社会保险费的基数核定·社会保险费征缴及管理·区内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区内开办险种的待遇核定·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宣传·劳动监察执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裁决·工伤认定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航天中路369号
法定代表人 李宏伟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52万元 2.3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3年3月30日,根据西航天党发〔2022〕17号文件,机构名称变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劳动权益保障中心,机构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劳动权益保障工作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又与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是事关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航天基地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航天基地劳动权益保障中心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创新劳动保障工作思路与方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稳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如下:一、2023年度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一)八个方面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一是“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案件办结率为98.6%,超额完成市级目标办结率96%的工作指标。二是按照市级文件执行,做好延续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延续至2024年底,已超额完成市级部门下发关于工伤保险参保扩面、失业保险扩面任务。三是自稳岗返还2023年8月政策下发后,我中心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平台开展宣传工作,持续性推送稳岗政策,确保参保企业应知尽知。截至目前,共计审核市级公示后企业1253家,涉及金额1194.81万元。(二)日常职能完成情况1、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一是做好延续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工作至2024年底。2023年以来,共降低失业保险费3584.11万元,工伤保险费1508.33万元,惠及企业3209户,已达航天基地工伤失业参保企业总数的99%。二是社保扩面基础夯实。目前航天基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共计参保企业4704户,参保人数7.66万人;医疗(生育)保险共计参保企业3131户,参保人数5.27万人;航天基地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23万人,目标完成率134.4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84万人,目标完成率135.2%。三是各项待遇稳步落实,职工权益得到合法保护。2023年以来,按时足额发放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1780.62万元,惠及退休职工526人;各项医疗待遇合计发放43.59万元,惠及职工48人;各项生育待遇合计发放1667.47万元,惠及职工1896人;共计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067.63万元,为6148人次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2、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强协调组织,落实相关制度。为持续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严格按照《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全年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4次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分析研判会,协商解决突出的难点堵点问题。二是加大案件查处,保障合法权益。2023年共受理欠薪投诉案件105起,协调解决拖欠金额8974.587万元,涉及人数5722人。未发生因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引发50人以上群众性事件或引起严重后果的极端事件,亦未出现集体访、进京访、到省访现象。三是引入办案机制,高效审理案件。2023年,共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896件。其中,其中不予受理59件,裁决304件,调解384件,撤诉37件,待开庭审理112件。四是妥善处理投诉,及时回复舆情。2023年,共处理、回复5016起网上投诉案件,其中12345网上投诉案件2633起,“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投诉案件2246起,国家信访办网上投诉53起,网络舆情投诉84起。五是加强源头治理,坚持预防为主。一是2023年,共开展6次涉及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重点督促落实政府类投资项目、国企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限期落实问题,严格杜绝因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引发的欠薪问题。二是2023年我们严格按照《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将1020家重点企业分为A、B、C三级,实施分级管理、监察,在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平台公布。六是成立调解机构,助力和谐稳定。为进一步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完善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架构,2023年6月,中心成立了西安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航天基地调解中心,共调解劳动争议投诉21起,涉及金额22.5万元,涉及人数21名。3、扎实推进工伤认定工作一是业务服务前移,提高认定效率。为方便企业及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对轻微伤害案件,启用简易工作程序,努力促使双方达成和解与共识。全年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并做出结论267份,发出调查通知书58份,完成调查笔录78人次,上门调查28次。二是切实做好工伤统筹管理和待遇发放工作,落实工伤待遇调标政策,规范待遇结算支付流程。2023年,工伤待遇合计发放604.69万元,共为276人次参保职工提供了医疗救助和经济补偿。4、严把医保定点机构管理工作一是坚持准入原则,确保公开透明,畅通协议管理准入关,严格规范受理申请、考察评估、上报公示、协议签署。截至2023年12月,航天基地共有协议两定机构41家,包含13家医疗机构及28家零售药店,3家慢病门诊统筹药店。二是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督促各定点医药机构对照协议规定的管理条款,严格开展常态化自查自纠,并着重对门诊统筹药店进行周度、月度检查。(三)亮点工作1、加强处置力量,成立工作专班为了集中处置欠薪问题,中心成立航天基地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工作专班,采取“分区域建立台账、实行每周调度、重点投诉案件现场督办、欠薪隐患及时抽查”等方式,在建筑工地、重点企业人员密集处张贴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二维码,对欠薪平台内涉及同一项目(单位)的重复反映线索、政府投资项目、国企项目尚未彻底解决的线索,人数多、金额大的线索以及办理质量不高的线索等开展定期研判、商讨,对已经办结的案件进行复核。切实做到线上回复、线下跟进,确保案结事了。2、建立应急机制,确保社会稳定为妥善处置因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2023年12月11日,成立了以管委会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劳动关系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专班。并结合相关部门工作职能,下发了《西安航天基地处置劳动关系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确保我基地劳动关系和谐、社会稳定大局。3、开展宣传活动,利企惠民政策组织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送爱心”的社保政策“四进四送”活动,通过入企宣传及网络平台,提高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普及企业参保要求和社保利企惠民政策。同时,开展个人养老金暨社会保障卡政策宣讲推广活动,通过深入入区企业并特邀合作银行对个人养老金开户流程、金融服务等内容进行现场演示,进一步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保,提高员工个人养老保障的同时,有力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壮大。全年共开展12次各类形式宣传活动。4、全面摸排隐患,开展专项行动为了进一步做好春节前根治欠薪工作,航天治欠办结合2023年11月13日全市召开《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迅速制发了《2023年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建筑工地欠薪风险隐患排查及普法宣传的通知》,组织各成员单位对辖区内建筑工地及重点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全面摸排欠薪风险隐患,摸清项目欠薪底数。2023年,共对40家建筑项目的工人工资支付、八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涉及49家施工单位,115家劳务公司,协调处理74起欠薪投诉案件,为农民工挽回1099万元经济损失。共发放《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劳动合同法》等宣传手册1200份,根治欠薪宣传横幅200份,强化了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自觉守法意识和农民工依法维权知晓度。二、存在问题(一)社保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社保业务存在工作中多埋头苦干、不重视经验总结的问题,对外投稿数量较少,没能把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宣传推广出去,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二)“全国欠薪线索反映平台”转办欠薪线索增长率较快从11月起,航天基地“全国欠薪线索反映平台”转办欠薪线索增长率不断增加,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投诉仍是重点。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工程款支付不及时,挂靠承包、违法分包、转包,结算争议等源头性问题为投诉增长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劳务公司现场负责人”“小包工头”投诉量约占30%左右。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参保扩面。利用航天基地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解读《社会保险经办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社会保险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积极参保的意义,普及社保政策知识,传递社保好声音,增进社会公众对社保制度的了解,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将对现有窗口经办业务进行整合分类,将政策及业务流程制定成册,方便企业群众更好的办理相关业务。二是提升社保窗口服务能力。按照“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要求,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文明服务素质,不断提升软硬件服务质量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推行服务质量四个零“职责零推诿、进度零延误、结果零差错、作风零投诉”制度,为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提供强大动力。(二)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及时受理、处理欠薪投诉案件,做好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6%以上,同时配合市人社局将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置;二是全面做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受理、开庭、裁决工作,确保结案率达到94%;三是及时录入、回复、处理“全国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中、省、市信访平台,12345投诉平台等各类网上投诉欠薪案件,办结率达到相关标准;四是加大建筑工地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力度,持续对辖区内在建施工项目开展日常巡查及专项检查,积极落实建筑工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八项制度,对发现的欠薪隐患进行重点排查,安排专人跟进整改;五是采取多种形式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并安排专业讲师、教授对各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讲解;六是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重拳打击恶意欠薪行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受奖罚及诉讼事项。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