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延安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3 15:06
单位名称 延安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咨询和服务。发布残疾人就业信息,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残疾人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康复训练、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工作;受劳动部门委托进行残疾人事业登记、就业与事业统计,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
住所 陕西省延安市百米大道残疾人康复中心
法定代表人 张丽
开办资金 6.7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残疾人联合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19万元 1.25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在市残联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职业培训,提升职业能力一是以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技能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加收入为目的,按照年度培训任务数,按时开展实用技术等培训,目前,我市已培训1115人,完成率109.31%。培训录入年度任务408人,现已录入523人,录入率128.19%。二是以实名制系统未就业残疾人信息为基础,组织开展信息核对和职业能力测评,对辖区内的残疾人就业信息及时录入,准确掌握辖区内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和就业条件,目前,已对我市6712人有就业意愿和生活自理能力残疾人开展了职业能力评估。三是以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创建残疾人技能展示平台。为了让残疾人更多的参与社会,向社会展示职业技能和特殊艺术才能,3月,我市精心选拔,组织24名残疾选手参加陕西省第七届陕西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两个单项第一、团体总分第四的优异成绩。9月,我中心积极配合市残联统一安排部署,举办了延安市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形式,不仅向社会展示了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激发了广大残疾人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学科学、学技术的热情,做到以赛促就业创业。抓实就业服务,助力残疾人创业就业一是开展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在就业援助月、助残日等重大活动,利用互联网、融媒体、微信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鼓励支持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扎实做好“一对一”、“面对面”的就业帮扶。二是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帮助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2人,提供居家托养就业岗位145个,现场签约2人。在第三十三个全国助残日期间,全市共组织了66家用人单位,举办了7场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提供167个岗位,包括工程造价员、资产评估员、招标代理员、财务会计、保洁、餐饮服务、护工、盲人按摩师等,实际到场参会应聘的残疾人300多人,达成用工意向48人,签订用工协议22人。三是通过专项活动促就业。在2023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网络招聘会、走访拓岗促就业活动期间,主动走访用人单位,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精准掌握用工需求信息,拓展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全市共走访企业17家,开发收集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76个。四是通过项目扶持稳定就业。扶持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1个,安置51名残疾人就业;扶持盲人按摩机构9个,安置9名视力残疾人就业;扶持残疾人阳光增收和自主创业266人;按照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大学生实习见习和就业给予一定标准的补贴。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就业年龄段残疾人37208人,系统已录入37104名残疾人就业信息,录入率为99.72%,城镇新增就业140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1.11%,农村新增就业447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0.9%。(三)提前谋划,做好高校残疾人毕业工作2023年我市高校残疾人毕业生127人,面临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心高度重视,提前谋划,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127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的相关数据及时录入残疾人就业与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需求清、服务情况清。完善了基本信息、培训实习经历、职业特长等内容的“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档案。结合专项活动,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做好岗位开发,拓宽就业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残疾人毕业生参加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会,不断推送2023年陕西省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网络招聘会,截止目前,41人已实现就业。申报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个,设置见习岗位66个。(四)加强审核,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审核认定工作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上线以来,各县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工作人员,做到了持证上岗,全面、规范、安全使用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业务系统,有序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工作。县区均设立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认证业务经办窗口,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受理业务,保障用人单位在工作中少跑路或不跑路,实现了“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网通办”。按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开展了延安市市本级在职残疾职工审核认定工作,对39个用人单位进行了年审。(五)多措并举,继续做好盲人按摩行业和盲医考试工作。按照中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安排,一是继续组织盲人考生参加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和《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书》申领、年审工作。上半年,对我市参加盲人医疗按摩考试的1名盲人提交的材料进行了初审。对年审的3名盲人提交的资料进行了初审。二是做好盲人保健按摩机构摸底调查工作,为确保盲人按摩行业项目申报及时、准确,根据省财政厅、省残联《关于印发<2023年省级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残联发〔2023〕10号)文件要求,对我市16个盲人按摩机构进行了摸底调查,共安置44名盲人就业。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今年来,我中心虽然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就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相对文化层次较低,参训意识不强,对国家免费培训帮扶就业等惠民政策缺乏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生效率。参训期间具有学习自主性差、与农业生产时间冲突的特点,培训的技术性与周期性成正比,技术含量越高的需要的培训时间越长,学员容易出现请假、厌学等问题,尤其是贫困家庭子女,本来已经报名学习的学员,现经常有流失的情况发生,影响了正常培训教学的进行。3.未外出打工同时具有就业、培训意愿劳动力,多出于照顾老人和孩子等原因在村留守,无法进城脱产培训。三、2024年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计划有效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促进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1.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全面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深入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制定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的补贴和奖励办法,提高用人单位的积极性。2.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推动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落实好集中就业税费优惠等扶持政策,积极联系、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项目,支持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发展。加快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继续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岗位,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对尚未就业的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进行上门回访及电话跟踪随访,了解实际困难,推荐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会,为残疾大学生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展示平台,引导高校残疾毕业生树立客观实际的就业观,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质效。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1.继续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针对残疾人就业培训需求和就业市场情况,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配合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实名制信息管理,进一步完善季度、年度通报制度及目标责任制度,推动实名制统计管理规范化、常态化,确保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状况和培训信息数据应录尽录。针对就业状况调查中有就业意愿和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残疾人开展职业能力测评。(三)继续做好盲人按摩工作。组织盲人考生参加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和培训,做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书》申领、管理和年审工作,做好盲人按摩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职称评审推荐上报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