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文物古迹,弘扬民族文化。钟鼓楼的保护和管理·相关文物展览 | |
住所 | 西安市莲湖区北大街2号金钟大厦B座833室 | |
法定代表人 | 王磊 | |
开办资金 | 557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收自支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文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603.32万元 | 3539.67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 从业人数 5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文物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局机关各处室的支持指导下,我馆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坚守初心使命,守正创新突破,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现汇报如下:一、共性任务完成情况(一)筑牢思想根基,主题教育有力有序我支部坚持把主题教育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进主题教育落实落地。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支部书记任组长,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先后召开动员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层层传达动员,层层压实责任,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充分发挥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党员干部积极奋进的良好氛围。(二)坚持问题导向,调查研究见行见效一是做实做细准备。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我馆对此高度重视,反复推敲拟定调研计划,结合工作实际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确定调研题目,成立了调研小组。在全馆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深入开展调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学习和调研相互贯通,紧扣“三个年”活动、“八个方面”重点工作,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形式,深入西安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和西北大学等博物馆和院校,摸情况,找问题,出对策,形成《如何更好应用科技手段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等3篇调研报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是注重成果转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始终将“办人民满意的博物馆”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强服务本领为目标,以游客的焦点投诉问题整改为抓手,研判形成《游客投诉分析报告》,提出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政策解读水平、提升现场工作能力等措施,推动形成“预防在现场,化解在现场,提升在现场”的投诉处理机制,游客满意度、参观舒适度持续提升。(三)坚持思想引领,意识形态可管可控一是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文博领域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同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强化阵地建设。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支部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更加统一。三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到“一把手”亲自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对QQ群、微信群、微博等互联网信息传播渠道的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切实强化信息管控,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策。二、职能工作完成情况(一)凝聚工作合力,经济收入达到新高度作为全国开放时间最长(每天开放13小时)、延时天数最多(每年总延时192天,768小时)的博物馆,在2023年这次史无前例的历史性大客流压力面前,我们克服经费、人力种种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缓解“三节一假”(春节、五一、国庆及暑假)旅游高峰接待压力,如调配二线职工增援一线、全天实时调控、分时限流购票、单循环参观路线、增加安保力量、重要点位控流、队末劝阻等措施,将钟鼓楼入场速度控制在1000人/小时,达到了有序入场、快速疏散的效果。经过全馆共同努力,我们顶住了压力,圆满完成了全年接待任务。(二)推动多方合作,文物保护形成新动能一是紧抓基础保护。我馆始终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坚持古建筑岁修制度,保持古建筑常养常新。今年主要对钟楼三楼槛墙、门窗柱进行保养性维护;对鼓楼屋面进行局部查补;对钟鼓楼盘道周边花坛和柱子、门窗木制结构进行了白蚁防治,最大程度保持古建筑健康状态。二是推动跨界合作。着力补科研短板,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为抓手,推动馆企、馆校之间跨学科、跨行业合作。今年与西安理工大共建大学生社会教育实践基地,与西北大学合作开展钟楼基座勘察研究,与机勘院共建文物保护实践基地,合作推进保护技术创新。(三)厚植人本思想,社教工作呈现新气象一是文物教育深入人心。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举办钟鼓楼大课堂30余次,组织策划公众教育活动34场,传统节日教育活动7场,深入社区、学校开展了11场博物馆“五进”文化惠民活动,保持了较高的群众参与度,有力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二是讲解服务专业多样。我馆持续深入挖掘藏品价值内涵,提高解说词的撰写质量。将我馆的讲解类型细分为针对不同人数的中文讲解和中文精品讲解两类,根据不同观众群体需求,提供分众化、特色化的讲解内容和服务。今年共完成日常讲解接待4954场,其中重要接待9场次。在今年的西安市文博系统讲解员比赛中,我馆王馨怡、夏雨菁分别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在全省文博系统讲解员比赛中,我馆王馨怡再获优秀奖。(四)坚持品质为先,业务水平获得新提升一是陈列展览精益求精。我馆今年充分借助临展宣传陕西地域特色文化,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推出原创展览《钟鼓楼博物馆建馆70周年特展》,首次讲述了“金顶之谜”、“巨匾之艺”等鲜为人知的文物故事。馆际交流展《清代花盆展》将于12月在西安市民俗博物馆展出。近期还将推出引进展《扇舞清风扇面展》。二是宣传工作成效显著。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和钟鼓楼社教之家公众号共有粉丝量7.5万人,一年内推送120余篇文章。运用图文、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手段提供钟鼓楼博物馆最新资讯和线上服务,发布内容包括政策法规、最新资讯、公益活动、线上服务、展览发布、宣传传统文化等,其中公益活动、公告提示类文章阅读量最高,主推文阅读量均在1000+。(五)加强人才建设,干部队伍增添新活力我馆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筑牢人才支撑。今年在局组织人事处的指导下,公开选拔任用三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中层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通过校招和统招,招聘5名工作人员,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队伍更趋于年轻化、专业化。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文博初级1人从专业技术十三级晋升专业技术十二级,文博中级1人从专业技术十级晋升九级,会计师中级1人从专业技术十级晋升九级,聘用文博馆员1人。(六)坚持底线思维,文物安全凝聚新合力一是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倡导在全馆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年初与各部门、各岗位人员逐级签订年度《安全责任书》,细化落实安全责任,层层夯实安全基础,努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努力提升安保队伍技能。全年多次组织消防培训、消防演练、反恐防暴演练,多次开展防汛演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大强度、高密度、系统性的培训、演练和实操,安保队伍得到充分锻炼,安全防范能力、处置能力、实操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安全基础不断夯实。三是安保设施维护更换。为保障消防设施的安全性、完整性与可使用性,我馆常态化对防雷设施、用电设施、安防设施、消防设施等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全年更新了微型消防站装备,更换了灭火器255具,维修了消防电话主机、光截面等消防设备,各项设备运转正常,全年安全无事故。三、明年工作设想2023年,钟鼓楼博物馆全体职工在团结和谐、踏实干事的氛围中相互帮助、团结一心,无论在文保研究、展览提升,还是在自身管理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距离局党组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存在创新性不足等问题,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2024年,我馆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抓好文物保护主责主业,在科学研究水平、文物价值阐释、文物活化利用、展览展示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扎实的工作作风,开创钟鼓楼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