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4-05-20 16:09
单位名称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围绕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开展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参与全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制定、重大项目论证实施,提出农业发展对策建议;完成国省市农业科研任务,开展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等研究;开展农作物和果菜等作物育种、栽培技术、经营模式、产品研发等研究;开展种质资源保护、评价与利用研究和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储备工作,指导全市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住所 陕西省岐山县朝阳路56号
法定代表人 王周玉
开办资金 1370.4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6.37万元 372.5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于2023年7月20日,法定代表人由刘明慧变更为王周玉,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院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科研工作取得佳绩。征引收集特异种质资源400余份,推选11个小麦新品系,3个玉米新品系,6个大豆新品系,1个油菜新品系参加国家黄淮片区,陕西省水、旱地及科企联合体、品比试验及区域试验。宝研12、秦育3号小麦新品种,宝玉229玉米新品种和宝豆1519大豆新品种通过陕西省品种专业委员会审定,宝椒26通过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秦农168、宝玉803和宝椒2号三项科技成果实现了转化。“一种蔬菜覆膜机”“一种人工播种小粒作物精量溜种器”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主持完成的“花魔芋根状茎繁殖技术规程”“高粱-花魔芋间作种植技术规范”等3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通过市质监局发布,参与完成的“小麦抗麦长管蚜田间评价技术规范”通过省质监局发布。(二)项目落实有突破。立足优势,抢抓机遇,认真包装项目,组织申报了省农业农村厅省级农业专项、省科技厅重点产业创新链、省联盟等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共计22个,其中省级农业专项“超高产、耐密、宜机收大豆新品种选育”等12个项目获批,落实项目资金486.5万元,是近三年获批项目数量和落实资金最多的一年。(三)服务全市粮食安全有成效。全年开展各类科研课题24项,着眼近年春季气候异常导致小麦锈病、白粉病及冻害造成的减产,开展多抗、优质小麦种质资源的创制与新品种选育、耐倒春寒小麦种质资源的创制与新品种选育等科研攻关。开展宜机收玉米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玉米大斑病抗性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助力玉米机械化收获和绿色防控效率。针对全市油菜生产中因气候异常出现冻害,机械播种质量不高的问题,开展了以化控抑旺促壮、品种筛选为主的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通过实施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甘薯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等科研项目,集成了甘薯线虫病和spvα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和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在全省甘薯主产区推广使用。实施的优质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培育与应用研究,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宝豆1519,2023年实收测产达亩产301.8kg,创全市夏播大豆单产新高,发布了“大豆育种群体构建与品种选育技术规程”市级行业地方标准,推进全市大豆产业提质增效。(四)多措并举强保障,促进科研上台阶。一是注重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的提升,鼓励支持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二是不断升级科研设施条件。分期构建生物育种实验室,购置了近红外品质分析仪、种质低温冷藏柜、蒸柜、烤箱等仪器设备,改造提升了易制毒药品储藏保管设施和条件,制定了易制毒药剂管理使用制度,为开展生物育种营造了条件。三是采取媒体报道和参加展会的形式推广科研成果。分别在宝鸡日报、市广播电台介绍单位科技创新工作成效,精心挑选科研成果在杨凌农高会和市农产品展销会集中展示。(五)管理服务添措施,营造干事良好氛围。着眼服务人才成长和干事创业,不断增强管理效能。一是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财务管理、保密工作等规定制度,认真做好公车管理使用。修订完善了《宝鸡市农科院工作规则》《岗位等级晋升管理办法》,落实了科研成果奖励奖金分配,加强科研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为科研人员安心工作提供保障。二是为人才成长提供渠道。推荐1名同志申报了政府特殊津贴,1名同志神农英才计划人选,7名同志申报了市拔尖人才,开放网上电子图书馆,为科研人员业务提升提供保障,共发表或交流科技论文26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围绕粮食安全和种业提升行动,持续推进育种水平提升。今年共有5个品种通过审定,转化科研成果3项,主持完成的2项成果获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主持或参与制定的4项省市级农业地方标准通过发布,1项技术被遴选为2023年农业农村领域省级主推技术,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集成组装的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2023年陕西省农业主推技术,单位获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状称号,1个团队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单位宣传推介需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所及系统内兄弟单位相比,单位在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存在差距,单位科研成果及人才对服务生产的作用发挥不够。在对外宣传及科研成果推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谋划措施,加大力度。2、项目支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过去几年单位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立项数量、到位资金都有大幅提升,项目实施效果上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地区农科院所比,仍然存在项目争取面窄、实际落实数量少、总体资金额度小等问题,特别是项目持续性差、大项目偏少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科研成果的产出和长远发展。3、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对标一流农科院创建目标,对照科技创新工作需要,我院很多基础设施和科研装备明显滞后,特别是高精化仪器、智能化机械等科研装备以及实验室、田间灌溉、试验田道路等基础设施仍需大幅度改善。(二)改进措施1、以更宽的视野抓好农业科研。在不放松科研育种的同时,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我市农业生产上的瓶颈问题和突出矛盾,更多的参与到生产推广中,为农业生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2、以更高的水平服务农业生产。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创新实验方法,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发挥我院优势科研领域,与县区农技部门深入合作,不断解决生产中问题促进产业发展,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3、以更优的环境留住人才。通过不断的改善单位生产生活环境、办公环境、个人的成长发展环境,让大院美观整洁,让职工心情舒畅,营造人尽其才、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四、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市农科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盯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市的总要求,以创建全省一流农科院为目标,以提升科研手段,推动育种升级;建强示范基地,做好技术推广;改善工作环境,激发人才活力为主线,推进科技创新、项目驱动、基地建设、成果转化和科学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不断强化育种水平。高质量建好实验室和高效率用好实验室。通过人员培训和实训,积极开展现有育种资源的分子标记筛选鉴定、单倍体育种体系优化和脱毒快繁及脱毒检测工作。积极创建转基因试验基地和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与西农大生命学院合作开展转基因大豆品种选育等工作,加快生物育种进程。力争审定、登记作物新品种3个以上,征引、收集种质资源300余份,推荐小麦、玉米、大豆等9个以上品系(组合)参加国(省)、联合体等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做好辣椒、番茄等品种的选育及引进的大葱、韭菜、樱桃品种的适应性筛选评价工作。二是高质量做好项目申报与实施。充分挖掘整合单位科研优势,精心准备申报项目9个以上,重点做好综合试验站、省农业专项、省科技专项、省农业科技联盟等项目的落实,全年立项6个以上,力争落实资金300万元以上。严格按要求做好国家甘薯、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宝鸡试验站、省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各项工作任务,抓好省科技厅、农业厅、联盟及市级各类项目及自选项目的实施。全年验收项目2个以上。三是充分发挥公益服务职能。高标准完成小麦、甘薯、豆类、油菜等作物国省区域试验,按时报送试验报告。利用好“陕西省农业专家服务站”、“西农大教学实践基地”、“全市公务员特色实践培训教育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等平台,开展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人才等技术培训。四是多措并举助力粮食安全。立足科研育种,紧盯当前我市农业生产上的热点难点开展科研攻关,在小麦、甘薯、大豆、辣椒、油菜、食用菌等作物生产上的关键技术重点突破。五是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修订完善岗位考核、财务内控等办法,积极创新课题检查、验收管理方法,规范管理科研经费。依托项目实施,升级种质资源库硬件设施。紧贴生产实际搞研发,利用好杨凌农高会等平台及网络、媒体等新形式,加大科技成果的示范宣传和推介,加快推进成果转化,探索灵活、多形式的成果转化模式,争取转化成果1个以上。六是加强党建营造最佳环境。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好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切实抓好党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逐级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严格制度落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能,营造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比拼争先、追赶超越的浓厚氛围。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年内计划继续申请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科技人员能力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全年共有5个品种通过审定,转化科研成果3项,主持完成的2项成果获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主持或参与制定的4项省市级农业地方标准通过发布,1项技术被遴选为2023年农业农村领域省级主推技术,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集成组装的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2023年陕西省农业主推技术,单位获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状称号,1个团队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