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气象局

宝鸡市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4-05-20 10:50
单位名称 宝鸡市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保障。气象法规建设,气象行业规划,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气象宣传和科技推广。
住所 宝鸡市清姜东一路20号
法定代表人 郭清厉
开办资金 1608.2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09.29万元 1722.7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围绕示范市建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完善渭河流域联防工作机制。与天水等渭河上游5地市加强联防联动,研发省际气象灾害联防联动平台,编制《省际渭河流域气象联防业务规定》,组建创新团队,实现周边8部雷达产品互通互用,逐步建立信息共享、会商交流、预警联动、科研攻关、人影保障等新型气象服务机制。提升精密监测能力。X波段雷达、风廓线雷达、11套天气现象仪建成投用,53套微智站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全力推进麟游国家气象观测站迁站工作。强化气象灾害联防联动。市县两级制定《预警叫应联动信息报送工作职责分工》《重大灾害性天气迭进式“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强化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与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水利、文旅等部门印发文件深化信息共享合作。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共建亚高原环境气象实践基地,积极融入“秦创原——眉县猕猴桃创新驱动平台”。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1项,参与软著1项,取得省、市决策咨询成果2项。荣获第十届全省天气预报技能大赛第三名,1人获得个人全能三等奖。二是紧扣“三个年”活动,助推宝鸡气象高质量发展。深入抓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市级重点项目《秦岭太白大气本底站》项目建议书已批复,已于9月开工,《宝鸡极端暴雨灾害应对处置预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已通过行政审批局立项批复。2个基层台站项目纳入中国气象局项目库并立项批复。聚力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持续推动气象“放管服”改革。制定气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细则。举办全市气象部门行政执法培训、案卷评查和首届气象执法技能竞赛。制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指引》《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手册》,获省气象局全省推广。扎实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调整4名科级干部岗位,13名干部上挂、到地方部门工作交流,11名青年下基层锻炼。开展纪检干部教育整顿、第22个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规范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言行要求,《青铜器上的廉洁文化》廉政微视频参加全国评比。三是突出行业特色,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安全生产零事故。召开安全生产会议4次,开展隐患检查5次,组织消防培训1次。配合市政府完成国务院、省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加强行业监管。分别与市应急管理局等6部门联合发文,督促行业协同监管。市县多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17次,防雷重点单位检查全覆盖。文明创建整体推进。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组织“我们的节日”、爱心捐助等活动,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驻地社区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职工开展趣味运动会,进行职工健康体检。乡村振兴助民解忧。积极开展石尧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三夏”期间为贫困户收割晾晒小麦,安装“气象哨兵”1套、气象预警大喇叭3套。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汛期全市因气象灾害零伤亡。充分发挥气象先导性作用,市气应指办发布防御通知43份,内部启动应急响应24次76天,成功应对“5·20”“6·26”“7·27”等汛期22轮降水过程。在区域性暴雨防御中,市县气象部门“叫应”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368人次,发布决策服务产品452期,气象预报预警短信79.5万余条。重大天气过程直送《重要天气消息》《预警信号》等材料,获市领导批示29次。二是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三夏”气象信息全网发布、二维码直通式服务作为宝鸡工作亮点在全省经验交流,“气象预报预警到位”被列为全市“三夏工作十个到位”经验。省级猕猴桃气象服务中心落户宝鸡,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气象科技小院”。组织开展人影作业15次,发射弹药2080发。保障生态良好。常态化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森林草原防灭火气象服务。助力太白县荣获2023年中国旅游避暑优选地,3个县区政府启动工业园区气候可行性论证。保障重大活动。圆满完成中国—中亚峰会气象保障任务。联合省预警中心研制“气象哨兵”定制版,为首届宝鸡马拉松提供基于赛道的精细服务。三是科普宣传成效显著。央视4个频道宣传陇县女子防雹连先进事迹,央视科教频道《大秦岭》纪录片报道宝鸡高山气象站,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多次刊登宝鸡气象部门新闻报道。开展科普宣传、研学106次,受众7万余人。与金台区政府建设全国一流气象文化、科普和新型业务承载基地。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一是城市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能力亟待提升,部门联合应对极端天气的行动力还需加强;二是人工影响天气保障粮食安全、生态良好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三是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推进缓慢,气候资源保护利用不充分。改进措施:一是充分发挥气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领导作用,持续健全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抓好各项机制落地见效;二是聚焦科技创新、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活动保障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省局业务单位、地方相关部门的互动配合和联动协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开展分区域、分灾种、精细化的迭进式预报预警服务,促进气象保障服务质量和成效。四、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将积极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市建设,着力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在服务宝鸡高质量发展中提供气象保障。一是推进示范市建设,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强化省际渭河上下游联防联动,夯实部门示范市建设职责,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持续提升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协同推进陈仓、陇县、凤县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县(区)建设。二是筑牢气象防线,提升高质量气象服务水平。持续开展“三个年”活动,优化气象服务水平。严格落实重大气象信息的直通式报告和“叫应”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将气象预警信息快速转化为党委、政府、部门和公众的防灾减灾行动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持续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动重点领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三是强化项目带动,推动气象基础能力提升。以市厅合作和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市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秦岭太白大气本底站》《宝鸡极端暴雨灾害应对处置预警能力提升工程》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重大项目,争取上级财政投入,推动“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重点工程项目立项,提升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