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仲裁工作公正、及时、合理的开展提供保障服务。仲裁案件受理、文书送达、档案管理·仲裁委交办事务的承办 | |
住所 | 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务大道4811号西安港国际采购中心3号楼 | |
法定代表人 | 徐文新 | |
开办资金 | 793.6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司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17.17万元 | 786.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办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司法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3年度工作情况(一)党建工作开展情况1.扎实开展理论学习。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领导人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扎实推进省市“三个年”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确保仲裁服务高质量发展“两行动、两措施”工作走实走深,全年举办读书班1期,集中学习研讨27次。2.标准规范建设支部。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召开党员大会33次,组织生活会2次,支部委员会1次,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2次,警示教育3次,党建党风廉政建设8次,民主测评9人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1次,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党员干部主体责任意识,支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水平有效提升。3.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四风”问题集中整治,坚持开展作风问题常态化排查,发放纪律作风整顿意见反馈表6178份,推动党员干部全面落实“严实精细廉”要求。4.抓牢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严审对外信息发布。依托官网、微信公众号推送工作动态,加强对“两微一端”等宣传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二)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办案数量、标的额再创新高2023年案件全年共受理案件数量为4726件,标的为104.86亿,仲裁费8761.80万元。其中,建设工程案件690件,占总案件的14.60%;金融案件152件,占3.22%;房产纠纷1387件,占29.35%;买卖纠纷821件,占17.37%;租赁合同纠纷362件,占7.66%;物业服务纠纷257件,占5.44%;其他案件1057件,占22.37%。2.服务大局能力全面提升一是示范引领行业仲裁服务,提升仲裁在专业细分领域的服务水平。在突出国商、金融、知产、军工等8个仲裁院的专业优势的基础上,成立文化产业仲裁院,发挥专业优势精准服务商事主体。二是积极融入社会治理,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多元化解。成立韩城旅游仲裁调解中心,实现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优势互补;联动政府,在全省首创驻雁塔区政务服务中心仲裁庭,实现商事纠纷快立、快审、快裁;与法院沟通统一裁撤标准,截至目前,不予执行0件,撤裁1件,重新仲裁7件。三是搭建仲企合作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立涉台事务部,探索“司法+仲裁”解决台胞台商争议纠纷新路径;联动商协会,成立“商会仲裁服务中心”进驻陕西秦商总会,与地方金融协会、多元纠纷金融调解中心共建金融调解与仲裁衔接工作机制,打造仲裁服务民营企业的示范窗口,助力企业合规经营。3.内部管理体系日益完善一是完善制度规范。9月1日起施行《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2023版),完善程序设计,突出国际化,凸显仲裁制度优势;配套制定《送达指引》,完善案件审理、文书核阅程序及审限、结案考评管理,着力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完善专家评审、四级审核、评审人制度,提升裁决的公平、公正性;完善信访接待及投诉回复制度,制定信访接待工作实施细则,建立台账,落实包案化解措施,截止目前共收到信访投诉41件,40件已答复,做到了回复率97.56%,使信访案件得以平稳处置。二是开展积案清理工作。全面挖潜,挂图作战,目前共清理积案362起。三是推进智慧仲裁建设。完善“互联网+仲裁”系统,推进办案系统功能适配新版仲裁规则,提升文书处理效率;制作完善仲裁员二维码,加强仲裁员信息披露,与网上立案、缴费、庭审初步构成数字仲裁服务系统。四是完成聘任人员报酬改革,逐步建立起长效薪酬激励机制。4.仲裁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制定《仲裁员履职注意事项》《仲裁员守则》《仲裁员作风整顿措施》,强化仲裁员职业操守;二是增加庭后答疑制度,提升仲裁员办案责任感和案件处理的透明度;三是加强队伍培训,线上线下培训共5期,累计5000人次参加;四是施行团队办案,增聘19名秘书充实队伍,完善例会汇报制度,提高秘书办案专业性、规范性。5.涉外仲裁工作成果丰硕一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联合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举办“新能源国际仲裁”系列活动,探索新能源国际仲裁服务新路径。积极与中西亚国家和地区开展仲裁业务交流合作,成立驻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巴西联络处,以开放的姿态融入新发展格局。二是为企业保驾护航。指导中欧班列平台企业规范涉外仲裁条款,为中建丝路、隆基绿能等做涉外仲裁咨询,提供涉外法律风险预警。三是重视涉外人才培养。联合西法大等5所高校开设国际国内商事仲裁实务课程,培养涉外仲裁人数超1000多名;举办第三届“西仲杯”模拟仲裁庭竞赛活动遴选涉外仲裁人才。6.仲裁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根据中央、省市重要文件指示精神,4月会同有关单位,赴大连、上海、深圳、贵阳对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省厅厅长杨政国的讲话要求,成立了西安仲裁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聘请评估机构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稳定性评估,认真起草改革配套文件,全力配合市局加快推进改革进程。7.仲裁制度推行持续发力一是多措并举创新开展宣传工作。“两微一端”发布新闻稿件150篇,深入走访重点机构、企业190家,开展新规则宣讲系列活动之进律所、进企业共12期,全面推行仲裁法律制度。二是组织开展仲裁专业培训。开设线上金融公益课6期,《金融仲裁大讲堂》2期,为省市各行业企业及律所提供集服务、学习于一体的仲裁共享平台。二、取得社会效益2023年,西安仲裁委员会业务发展保持稳步发展趋势,受理案件数量为4726件,受案总标的为104.86亿,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受案数量、案件标的、办案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仲裁机构综合排名的前列。三、存在问题一是现行体制机制僵化,缺乏发展动力与活力;二是未建立符合现代仲裁制度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内部治理结构和长效薪酬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用人机制;三是仲裁服务领域还存在行业盲区、市场化程度不高、纠纷种类单一等问题,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亟须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破解制约仲裁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起制度完善、程序规范、机构健全、队伍优良、执行有力的仲裁工作体系。四、下一步打算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仲裁公信力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仲裁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二是同步推进仲裁体制机制改革和委员会换届工作。以改革为契机,积极完善内部治理体系,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更加完善、先进的体制机制及具备国际化视野、专业化素质的新一届委员,引领西安仲裁委员会行稳致远,努力打造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开创仲裁工作新局面。三是持续加强仲裁员管理与培训,不断提高仲裁公信力。完善监督机制,制定仲裁员管理制度,加强对仲裁员执业纪律的监督和约束。继续抓好仲裁队伍的业务培训,制定仲裁员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仲裁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仲裁专业团队。四是加大仲裁制度推行工作力度,提升仲裁知名度、影响力。充分发挥分支机构优势作用,定期走访企业,调研市场主体法律需求,联合各商会、协会举办系列活动,努力发挥仲裁制度优势,助力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我市招商引资、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五是进一步加强涉外仲裁工作。深化与国际仲裁机构的合作交流,依托现有平台资源,继续推进西安仲裁委员会驻海外联络处相关工作,深化与中欧班列交流合作,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精准有效服务;加大涉外人才培养力度,与高校共同做好国际仲裁硕士的联合培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司法部评为2023年度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