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渭南市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免疫预防接种、卫生监测、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 |
住所 | 渭南市站北路5号 | |
法定代表人 | 朱海战 | |
开办资金 | 2127.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421.64万元 | 10419.3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市疾控中心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凝共识、聚合力、谋发展,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布病、结核病、艾滋病性病、麻风病防治工作被省级表彰,地方病防治工作突出,为全市获得陕西省“十三五”期间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奠定基础,现将全年工作报告如下:一、工作完成情况(一)坚持以干为要,一以贯之推动学习成果转化,全面创新驱动发展。高标准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疾控体系改革的强大动力,聚焦主责主业,结合市政府“10项重点工作”、市卫健委重点任务,深化改革创新、强化转型赋能,加快构建疾控高质量发展新格局。1.抢抓发展机遇,开创疾控转型新局面。立足新发展阶段,创新发展思路,通过实验室能力提升项目,新增检验检测设备69类173台件,能够开展国家要求的A类226项全部检测任务,达到省内一流、国家先进水平,建成在仪器设备、技术和综合实力等方面较强的综合性区域实验室,弥补各县市区实验室能力不足;通过邀请县级实验室人员来中心开展进修研习、对口帮扶,探索实验室对外开放,努力建立“管教研训用”五位一体新型实验室工作体系。2.注重内涵建设,营造争先创优新风貌。通过“内部讲堂、专家辅导、继续教育、唱读讲传、学术比拼、金秋比武”等多项活动,不断提升全市疾控系统调查研究、创新发展、工作落实、服务大局能力。全年举办各类培训活动29次,培训14940余人次,队伍专业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在全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在全省地方病防治技术竞赛中荣获9个奖项。主任医师、中心副主任刘玮被授予“渭南市首席学科专家”荣誉称号。(二)坚持以民为先,一以贯之推进健康渭南建设,守护健康笃行不怠。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健康渭南”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能力,疾病预防工作稳步提升。1.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32804例,报告发病率773.53/10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发病率全省十地市排第八位),位于全省第一方阵。一是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通过全面推行“84化”消毒,规范手足口病例处置,手足口重症比例降低,无死亡。二是狂犬病防治工作。全市有犬伤门诊61家,其中规范化犬伤门诊16家、普通犬伤门诊45家,犬伤门诊三级暴露登记率64.89%,狂免使用率42.29%,均达到省级要求,连续4年未报告狂犬病例。三是出血热防治工作。严格落实“三早一就”措施,做好疫苗接种及病原监测,全市报告出血热256例,发病率6.04/10万。四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第五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通过国家审批,新增抗病毒治疗点7个,新验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9家、检测点148家。全市初中及以上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211所、安全套覆盖可留宿场所866家、医务人员“一对一”关爱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1920人,覆盖率均为100%。五是结核病防治工作。全市非结防机构报告肺结核患者及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为98.4%,病原学阳性率62.9%,治疗成功率96%,规范管理率95.1%。全市入学新生结核病筛查37.2万人、教职员工4.6万人,确诊患者28名,均已休学纳入治疗管理,有效遏制校园结核病传播。六是梅毒防治工作。开展性病病例报告准确性、漏报、重报核查,准确率均达99%以上。七是布病防治工作。全年报告布病249例,联合畜牧部门及时处置4起聚集性疫情,有效控制疫情扩散。2.持续巩固“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措施。共报告新冠病毒感染3233例,规范处置聚集性疫情2起。做好6类常规监测与4类应急监测。完成社区哨点人群监测52轮次、新冠阳性样本全基因组测序146份,撰写新冠疫情形势分析周报54期,累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1003.68万剂次。3.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稳中求进。规范疫苗全程管理,全市目标儿童十一苗基础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继续保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高接种率。2家接种门诊通过创优项目示范示教单位市级评审,其中1家高分通过省级评审。4.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开展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回头看”,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达到国家消除标准。对全市763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开展监测全覆盖,临渭、华州、大荔、澄城、蒲城、富平达到国家控制标准。5.慢性病防治工作优质高效。全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79.05%,血压控制率74.54%;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7.49%,血糖控制率72.40%,均高于国家防控指标。澄城县顺利通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6.卫生职业健康规范开展。完成289家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审核上报职业健康体检个案报告卡19820例。全年接诊疑似职业病诊断病例123例,确诊51例。7.公共卫生监测评价能力不断提高。报告食源性疾病4407例,规范处置食源性疾病事件5起。全面完成学生常见病、农村环境卫生、空气污染等监测任务。食品、饮用水、病原微生物等样品检测11784份,顺利通过中、省106份盲样考核。开展病媒生物生态学、抗药性、病原学监测,为媒介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二、社会效益坚持多病同防,通过强化监测预警、强化应急能力、强化疫苗接种、强化宣传教育等有效措施,统筹抓好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处置暴发疫情2起、聚集性疫情40起,用实际行动为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筑坚实有力的防护墙。坚持“健康教育先行”战略,以“渭南卫健党旗红,疾病控制社区行、乡村行”活动为抓手,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6次,发布健康提醒357余条,《渭南日报》等各大媒体及时转发,累计受益群众百万人次,全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氛围。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健康教育宣传不够深入,群众健康防病意识不强,“重医轻防”的思想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中心将继续深入开展“渭南卫健党旗红,疾病控制社区行、乡村行”和健康防病知识“六进”活动,推动品牌向县级延伸,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倡导群众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开展重点传染病流行趋势研判,联合三大运营商及时发布健康提示,加强防病核心知识宣教,扩大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致力于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氛围。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核心职能,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疾控体系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新路径,加强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全面提升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宣传教育和公共卫生干预等专业能力,全力保障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推进“健康渭南”建设、助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23年8月1日至2025年4月23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有效期2021年9月10日至2027年9月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