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河湖水库与移民工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河长制工作、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安置中小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新建水库移民人口核查。市级河湖水库涉河事务技术咨询。参与采砂河湖库坝划界保护治理规划、岸线保护利用及安全监督监管,涉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保护防洪安全,指导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区圣景路水利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刘树平 | |
开办资金 | 1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0.56万元 | 53.0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河湖水库与移民工作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我单位在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1.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积极投入“双报到”活动,开展“清洁家园”环境卫生整治、清理野广告等志愿服务活动共计20余次;制定完善《领导班子及成员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和《2023年支部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持续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我中心本年度共计修订完善各项制度11条,党支部相关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发展预备党员1名、发展对象2名。2.综合业务高效、及时、规范、处理来文约1200份,印发文件约300份,草拟总结性材料约50份,撰写会议记录约60份,保障中心行文顺畅;积极配合档案人员规范整理历史遗留的1976-2020年所有文书、财务、业务档案和2021-2022年所有文书、业务档案,共计2164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相关业务、用车服务、采购报销等工作。3.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一是严格落实《陕西省河湖长巡查制度(试行)》,推动各级河湖长积极巡河履职及建立“河湖长+”联动机制,开展联合巡河巡查,出台相关措施、制度,保证全市“河湖长+”机制纵深实施落地;二是将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小水电清理整改、流域综合治理(重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山区河道管理、水利风景建设、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水土保持等工作全面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三是下大力气推进各级督查、警示片等河湖“四乱”问题整改,全面加强问题督查督办,实现河湖问题“动态清零”;四是引导社会共治,开办“榆林河湖长”微信公众号,开展河湖长制社会满意度调查,今年榆溪河、无定河(榆阳区、米脂段)被命名为陕西省幸福河湖。4、河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开展河湖名录梳理复核工作。榆林市管辖范围内录入水利部河湖长制信息系统内的227条河流,5个湖泊,全部完成市县两级梳理复核,并提交省级审核;二是推进山区河道管理工作。今年调查摸排出流域面积小于200平方公里且流经山洪灾害防治区的山区河道共计72条;三是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开展堤防标准化创建。按照中省要求,开展我市49.453km堤防标准化建设,配合跟进完成《陕西省防洪规划修编》、《榆林市水网规划》《重要流域综合规划》等涉河湖相关事宜。5、水库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夯实工作基础。实行水库一库一档制度,建立全市93座水库的电子档案,及时更新水库基础信息、病险隐患、安全鉴定、“三个责任人”等信息,并完成防汛相关责任人员的学习培训。二是完善管理体制。开展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完成小型水库专业化管护评价考核。三是强化工程措施。提前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年度任务,下达计划的6座水库,已完成主体工程,其中4座已全面完成。四是加快推进水库雨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等设施建设,提升水库安全运行自动化监测水平,对河长办查发现问题逐项督办,确保水库安全度汛。6、河道采砂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开展专项行动。结合我市实际,市河长办研究制定了《榆林市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依托“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由我市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交通、林草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共组建6个专项督导组,分任务,全覆盖进行督导检查,从严从细推动问题解决。二是河长高位推动。榆林市副总河湖长沈效功同志主持召开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动员会,期间市委书记、市总河湖长张晓光同志,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河湖长张胜利同志,先后在无定河、黄河神木段开展巡河调研,分别就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等,实地巡查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三是落实群防群控。畅通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响应、核查公众举报反映问题。四是加强督查检查。各督导组以“四不两直”方式每月一次对黄河沿岸、无定河、秃尾河等重要河段、敏感水域进行督查检查,累计出动108人次,巡查河道约6800公里,共发现河湖“四乱”问题12个,非法采砂问题3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7、产业扶持工作开展情况一是今年全市共下达中央后期扶持基金3109.94万元。其中:直补资金719.64万元;项目资金(后期扶持移民补助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资金)2390.3万元,涵盖项目65个(包括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农田水利、生产开发等项目);截止11月底,完成投资1429.89万元,完成投资比例60%,完成项目验收40个,项目完成比例61.5%。二是完成我市2022年度中央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绩效评价工作。三是完成2023年度中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工作。8、移民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完成绥德石家沟水库移民安置验收,开展黄石沟水库监督检查,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绥德、吴堡、清涧实物复核。二是完成水库移民大纲编纂。三是统筹推进王圪堵水库移民安置设计履约合同欠款问题处置。二、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取得社会效益一是巩固幸福河湖建设,今年榆溪河、无定河(榆阳区、米脂段)被命名为陕西省幸福河湖。推动2023年度河湖健康评价工作任务,谋划申报2024年健康评价项目、资金,滚动编制完成市级“一河(湖)一策”方案,动态更新“一河(湖)一档”。二是2023年9月省财政厅、水利厅共同组织完成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绩效管理复核工作,评价我市为“优秀”等次,我市榆阳区、靖边县两县评价结果为“优秀”等次。2、取得经济效益今年全市共下达中央后期扶持基金3109.94万元。其中:直补资金719.64万元;项目资金(后期扶持移民补助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资金)2390.3万元,涵盖项目65个(包括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农田水利、生产开发等项目);截止11月底,完成投资1429.89万元,完成投资比例60%,完成项目验收40个,项目完成比例61.5%。按照中省要求,开展我市49.453km堤防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各督导组以“四不两直”方式每月一次对黄河沿岸、无定河、秃尾河等重要河段、敏感水域进行督查检查,累计出动108人次,巡查河道约6800公里,共发现河湖“四乱”问题12个,非法采砂问题3个,科学规范有序的开采河道砂石资源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存在问题一是党建工作提升有待进一步探索,工作思路不够开阔;二是流域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不完善。市与市、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部分跨境跨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还存在权责不清问题。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处理难度大。部分河湖“四乱”问题由来已久、积弊深重,如处理不当。四是河湖管理质量提升困难,五是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不够。部分乡级河长及从事河湖管理保护相关基层工作人员,未能充分认识涉湖违法活动带来的危害。四、整改措施一是党建方面加强学习,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会、集中交流等形式,帮助员工开阔视野,提升对党建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二是联防联控机制不完善:建立健全跨境跨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的权责划分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河流治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河流治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三是开展河湖“四乱”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对历史遗留问题和积弊进行彻底清理,加强河湖巡查监管,确保问题不反弹,加强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四是进一步提升执法检查计划,加强与公安、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加大对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非法采砂行为进行公开曝光,提高公众对河湖保护法律法规的认识。五是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进一步提升发放宣传资料、利用社交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河道保护的意识。五、下一步工作打算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确保中心日常工作运转顺畅高效的基础上。一是深入做好移民服务及产业扶持相关工作,以河长制为抓手,借助河湖长高位推动,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巩固深化河湖“清四乱”、河道采砂管理等整治成效,坚决遏增量、清存量,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全面规范采砂管理秩序。二是全面强化涉河湖建设项目、河湖水域及岸线管理,补齐安全运行薄弱环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严守水利设施运行安全底线。三是不断推进河湖治理,推进尾留项目验收,积极争取中、省、市级河湖治理资金的项目储备、申报。四是努力提升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水平,营造全社会共抓共管浓厚氛围,持续推进市级幸福河湖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10月陕西省河长制办公室颁发陕西省首届“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大赛最佳组织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