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交通运输执法。市本级及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21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飞峰 | |
开办资金 | 10356.1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交通运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913.99万元 | 10914.3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6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了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建立党委“领学”、支部“研学”、干部“精学”学习模式,举办读书班43次,开展书记讲党课、参访红色基地等活动30余场次,做到“规定动作”标准、“自选动作”出彩。注重用品牌凝心铸魂,支队党委“红韵交心”品牌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党建品牌精品案例;“秦智法·道畅安”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忠诚、担当、为民、创新”队魂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道路运输行业“红色方向盘”党建品牌,广泛凝聚起行业发展正能量。(二)综合执法呈现新局面一是推进执法水平提升。积极开展“一线教员跟执法,执法队员上讲台”活动和送学活动,坚持月学法、季组织“执法大讲堂”、开展练兵比武等活动,提升执法人员整体素养,助推工作提质增效。组织业内知名专家、基层“土专家”开展法律法规、案件办理、以案说法等形式多样的线上业务培训,真正让培训“活”起来、效果“显”出来。二是健全行政执法程序。积极推广柔性执法,梳理首次违法、轻微违法免罚事项35项。定期组织案卷评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协作联动机制。持续推动“行刑衔接”“队院联动”机制建设,不断提升问题互商、力量互借执法协作效能。三是强化重点区域整治。紧盯全市18处重点区域客运秩序,健全完善联动协作、联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支队跨行业、跨区域执法工作,客运秩序明显好转,群众投诉工单数量大幅减少。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检查车辆2500余辆,驱赶车托60余人,查处扣押非法运输车辆50余辆,查处一般违规出租车76辆。全年处罚案件共1709件,完成处罚1568件,罚款597300元。四是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在路政执法领域,全年累计巡查2000余辆次,出动执法人员6590余人次,巡查里程15万余公里,清理移动式非公路标志牌1940块、清理摆摊设点1590处,向广元市、宝鸡市、咸阳市等单位函告90余起查处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案件信息,检测货运车辆50余万辆,查处货运车辆164辆,卸分载货物6000余吨,国省干线公路超限率稳定控制在2%以内,联合执法成效不断显现。在道路运输领域,统筹做好峰会、汛期、双节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工作,持续开展“驻企管段包片”常态化督导,全年组织专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42次,出动6000余人次,排查治理问题隐患636起,责令停产停业整顿8家,开展警示教育64次,查处45名驾驶员违法行为,约谈企业28家,停运车辆38台,责令驾驶员离岗培训40人,办理违规案件104件,罚款总金额31.2万元。在维修驾培领域,推广应用“培训学时与考试系统”,有效解决行业培训顽疾,发布《致广大初学机动车驾驶员的一封信》,维护学员合法权益。全年累计检查驾培机构及报名联络点共281家,检查驾培机构训练场90处,下发责令改正书3份,责令10家驾培机构进行整改,取缔驾校非法报名点21家,立案处罚9起,罚款共计9500元。(三)科技赋能取得新进展一是打通“神经中枢”,提升执法精准度。作为省交通综合执法信息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支队全年共录入案件164件,行政检查563件,基本实现了系统应用全覆盖、交通运输执法一张网。积极推动“线上巡查+线下检查+专项突查”的安全风险监管模式,推动全市“两客一危”企业高质量完成安全风险监控平台信息录入及管理工作,实行“隐患数+风险数”双重判定,进一步加强信息数据的分析应用,提升执法精度。二是完善“感官末梢”,打通监管透视眼。支队统一采购手持执法终端116台,执法记录仪193台,车载(船载)移动执法终端11台,车载(船载)移动执法终端(升级)6台,执法记录仪采集站6台,实现执法监管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三是筑牢“安全屏障”,守护网络安全运行。制定OA系统内外网安全管理制度,做到“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建立重要时段业务系统白名单制度,指导7个一级客运站制定电子屏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开展“互联网时代安全隐患及防护”网络安全主题教育等方式,全面增强支队各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二、取得社会效益(一)聚焦群众关心热点、难点,多措并举积极响应靶向施策,让群众安心放心。用最短时间、最快效率、最优举措解决企业群众合理诉求,变痛点为亮点,变呼声为掌声。全年,支队完成“12345”平台热线工单处理48060件,完成率97.95%;完成“12328”平台热线工单2112件(2月18日支队平台运行),完成率100%;承办省厅网站网民留言办理单29件,均已办结。以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为着力点,改造迁移公交站点110处,新开公交线路14条,调整公交线路35条,新开社区巴士线路9条,开通社区生活类、高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定制线路205条,满足广大市民个性化、多样化、群体化出行需求。制定印发《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问题线索收集处置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问题线索的收集、处置流程及要求,召开动员部署会,全面排查、清理和纠治运输执法领域存在的各类顽瘴痼疾。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全年共通过群众来电、邮箱反馈、上级交办等途径收集线索112条,其中涉及执法领域问题线索共92条,均已制发《问题线索移交函》,逐件跟踪、监督办理,目前已全部办结。(二)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中国-中亚峰会车辆保障圆满成功。建立了241210应急调度机制,31次调度会、53期工作日报、171条事项清单、505辆保障车辆、5505趟次保障任务,累计保障1.7万人次,支队用交通行动创造了西安时刻,受到了国家部委、新华社、央视媒体、仪仗大队的普遍点赞,圆满实现了“五个零”目标。二是大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工作。全年共督导检查汽修企业523家,发现问题企业60家,均已整改落实。向各区县、开发区下发汽修行业治污减霾督办单59份,对省市大气办督办辖区的18家企业进行了整改“回头望”工作。持续汽修行业水性漆替代工作,全年共553户一、二类汽修企业完成水性漆替代工作,超额完成了全年200户企业水性漆替代工作任务。三是全力做好创文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第35个爱卫月活动”“世界无烟日”活动,共检查全市7家客运站创文创卫工作30余次,报送创文创卫资料110余份。先后开展“我们的节日”“执法队员学雷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10元关爱行动慈善捐款”等活动,向省级文明创建系统网上申报资料20份。四是构建多渠道宣传工作格局。开通并运行“西安交通执法”公众号,不断提高微信公众号覆盖面,截至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累计发表原创内容17篇,关注用户数586人。充分利用纸质媒体、省市新闻媒体等宣传平台、讲好支队故事、传递好声音,展示真实、全面的支队工作及形象,中省市各级媒体宣传报告支队工作共计113次。三、存在问题一是机构性质未定,执法力量不足。目前,由于性质未定,支队尚不能进行公开招聘和人员调动,人员老龄化、缺编严重,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影响执法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市、区两级执法合力效果不够突出。目前城六区财政资金、车辆配备、人员设备保障不到位,派出大队日常执法、监管工作存在现实困难,市、区联动合力作用发挥不明显。四、下一步措施(一)以“严”的要求抓执法,做到执行严、督查严、考核严。一是严格开展道路交通执法工作。支队将精耕执法“责任田”,紧盯“两客一危”等重点领域,“三超一疲劳”等违法行为开展执法监管。二是严格开展路政执法工作。强化与公安交警部门开展超限治理联合执法,努力降低非现存量。落实“一超四罚”工作。对汛期和台风天气加大公路排查力度,消除公路安全隐患,保障群众安全出行。三是强化维修驾培执法监管工作。建立维修和驾培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动态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二)以“拼”的干劲抓作风,做到把责任扛起来、把措施硬起来、把士气提起来。一是进一步抓好党建工作,推动执法业务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二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加大对执法人员和案卷制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技能以及对案件处理能力,全面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三是进一步抓好作风建设,落实“一岗双责”,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开展全覆盖的谈心谈话活动,切实解决当前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支队“清廉干事、建功立业、安全无恙”。(三)以“高”的站位抓落实,确保落实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效果有保障。一是抓好安全检查工作。严格开展入企安全检查,摸清底数、建档明责,并严格开展监管。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提升企业安全意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坚持把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作为工作目标。带头落实普法教育,创新普及法治课堂教育,推动支队法治宣传教育再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