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长安区> 西安市长安区融媒体中心(西安市长安区广播电视台)

西安市长安区融媒体中心(西安市长安区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 2024-04-25 10:14
单位名称 西安市长安区融媒体中心(西安市长安区广播电视台)
宗旨和业务范围 播放电视节目,广播新闻和其他信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播放、转播、产业经营;新闻、专题、文艺广播;咨询、服务、广告;广播电视监测、专用设备维护。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府东一路。
法定代表人 靖晓昶
开办资金 777.4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2.24万元 69.15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长安区融媒体中心(西安市长安区广播电视台).公益 从业人数  5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区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哪些具体的业务活动;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西部强区的关键之年。今年来,区融媒体中心紧紧围绕全省“三个年”、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聚焦全区“1168”工作思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切实发挥主流媒体传播优势和引领作用,全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和事业建设,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逐步提升,为加快建设西部强区,奋力谱写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围绕主题守正创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力,重点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截止目前,《长安新闻》栏目刊发新闻稿件1199篇。爱长安APP客户端发布文稿3352条,阅读量万+稿件56条。针对区委区政府阶段性重点工作,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西部强区》《聚力“三个年”长安在行动》《唐诗里的长安》《高质量发展看长安》《强信心稳预期助增长》《我的美丽家乡》《建功新时代劳模展风采》《对口帮扶在行动》《改作风看变化》《相约长安》《盛会大家说》等各类新闻专栏12个。采编“大气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方面主题报道80余篇;策划各种节日性报道20余篇;加大“两会”主题宣传,推送报道30余条;长安融媒体抖音号和长安融媒视频号推送各类短视频599条;《颂您一个长安》推送音视频节目83期;监测编发舆情专报359期;与区委党校联合拍摄制作《微党课》15期;制作短视频235条;摄制原创MV2个。2.对外宣传成果显著持续加大外宣力度,共推送外宣稿件2291篇,其中百万+稿件15篇。其中《学习强国》平台693篇,被总平台采用31篇,《陕西西安长安区:云海琼楼》阅读量426万;央视频长安融媒体号推送视频41条;群众新闻长安融媒号发稿261篇;西安发布采用495篇;西安网采用323篇;原点新闻采用425篇。10月18日,“春潮激荡正扬帆”2023年全国短视频大赛开始网络投票,我区选送的《长安风光美处处皆画卷》等5部作品入选。大赛共征集到各地短视频作品1800余部,在“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展播我区作品101部。3.公益宣传有声有色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围绕“秦岭保护”“无废城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汛期安全”“信访工作条例”“国卫复审”等阶段性工作,制作电视宣传标语55条;制作“创建平安西安共享长治久安”“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垃圾分类”“满意度测评”“文明交通”等公益广告5条。与此同时,我们还按照省市广电部门的要求,在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等节日节点时间下载播出相应公益视频广告。制作“森林防火”“清廉长安”“交通安全”“汛期安全”等手机微海报53张。4.全媒体矩阵建设显著积极拓展央级传播平台,12月21日“学习强国”长安融媒号正式上线。3月份,开通陕西日报群众新闻客户端“长安融媒”号,完成了中省市区四级融媒矩阵组建。5月份,协助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摄制《汉服穿起来》1期,7月份协助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栏目采风拍摄1次。邀请新华社高级记者陶明,先后对子午、王曲、五台乡村振兴,滦镇非遗砖雕和长安花卉大会进行采访,发稿10条;用好爱长安APP直播平台,精心策划《新春走基层特色农产品网络直播》,观看人数106.8万;配合相关单位组织策划拍摄了《2023年“烟花映锦绣•长安再扬帆”元宵焰火晚会》《“一城好人厚德长安”第六届长安区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等网络直播活动9场;省市联动推介长安,联合西安发布记者摄制《小布真探·长安区村史馆》1期,协助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秀秀”探村项目,对太乙等和美乡村、葛村豆腐等特色农产品进行集中采访拍摄。5.媒体融合硕果累累加强校地媒体融合发展,3月16日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实习实践基地挂牌,随后西北大学乡村振兴采访采风活动启动,采风团先后深入子午、黄良街道,采写推送稿件100余篇,编辑小报10期。6月底,联合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在百塔寺村举行乡村振兴手绘旅游导览图发布仪式并进行全媒体宣传推送。10月份,与西北大学联合开展长安文旅宣传,包括“秋意长安”文旅Vlog系列短视频、“盛夏长安”文旅Vlog、“诗赋长安”系列短视频节目。12月份,与陕西师范大学达成校地媒体融合发展合作意向。全年推送校地融合稿件73篇。6.事业建设稳步推进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机房安全防火制度》《机房维护检修制度》《安全值班巡查制度》等工作预案和安全制度,坚持月检修、日维护、常管理制度,定期对播出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狠抓关键技术环节、核心技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加强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培训,坚持技防和人防相结合,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不断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在节假日、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提前做好播控机房、制作机房、中心机房、UPS电源机房、发电机房等重要环节的维护检修工作,排除隐患,确保安全。全年共播放电视剧80余部共计3130集、电影730余部、公益节目11000小时,游飞字幕50余条8700余次,安全播出5475小时;维修户户通设备120台,咨询服务600余人,更新服务200余台;维护检修采、编、播设备排除安全隐患30余次,处理配电及用电线路隐患10次,维护检修摄录设备10余次,维护检修播出系统设备8次,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重大活动、重要节目和春节、全国两会、区两会、以及中国中亚峰会、国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等重要保障期和重点时段期间的安全播出工作。7.对口帮扶稳步推进加强与镇安县委宣传部、镇安县融媒体中心智力合作,紧抓媒体融合发展契机,联手加大镇安对外形象宣传,农特产品和旅游资源推介,共促共树“来安去安镇安长安”品牌形象。4月18日,对镇安华兴公司进行专访,以《镇安名优特产品亮相长安》为题,通过电视和抖音、视频号、客户端等予以推介。4月26日,专程去镇安调研产业发展情况,确定宣传推介事宜。5月24日,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苍雪峰带队,赴镇安县木王镇平安村采访“村企合作,聚力助学”暨庆“六一”爱心捐赠活动。7月份,镇安县在西安举行“来安去安·小城镇安”商品房、康养民宿推介活动,区融媒体中心在做好现场采访的同时,邀请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日报、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发布等集中采访,扩大镇安活动影响力。同时,在爱长安APP开设对口帮扶在行动专栏,累计发稿30篇。持续推进引镇街道帮扶工作,7名干部坚持每月入户走访,关心关爱脱贫户,及时了解解决存在困难。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1.存在问题:(1)除了财政收入,没有别的收入来源。(2)技术设备陈旧、老化。(3)缺乏融媒体全能型专业技术人员2.整改措施:(1)坚持正确导向根据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我中心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坚持正确导向,守好舆论阵地,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建好阵地、用好阵地、守好阵地,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严厉打击新闻违法犯罪,有效整治新闻舆论环境。同时大力度、快节奏地推进我区各项宣传工作任务落实,努力营造我区追赶超越新局面、风清气朗新环境。(2)提高节目质量切实担当起基层主流传播主阵地的功能,做好上级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最后一公里”工作。牢牢把握“追赶超越”工作主题和“五个扎实”的工作要求,创新新闻节目和精品节目,打造核心竞争力;发挥地域优势,挖掘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特色,做好农业节目和综艺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全力讲好长安故事,展示我区良好形象。(3)提高采编人员综合能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全面开展媒体清理整顿,持续加强学习教育引导,不断加强采编队伍的建设和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断增强队伍活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结合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树立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铁军精神,进一步提高所有干部开拓进取、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在工作中重实际、求实效,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宣传发展而努力工作。3.2024年工作计划:(1)开通用好学习强国长安融媒号,紧扣中心工作,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城乡教育、城市精细化管理,展示长安区人文之韵、山水之美、科创之强、城乡相融,讲好长安故事,传播好长安声音,展现长安朝气蓬勃新面貌。(2)推进媒体社会联动,整合短视频社会力量,聘用特约通讯员,协同高效、创新方式,创作更多优质作品,提升长安美誉度。(3)强化先进技术创新引领,推动广电设备改造,打好安全播出基础;将新技术应用与行业需求有机结合,引进AI人工智能技术,虚拟数字人主播,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新闻生产,推进建设智慧媒体和智能传播,抢占全媒体时代战略高地。(4)完善社情民意反馈机制,发挥主流媒体在党委政府联系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舆论监督功能,通过公开曝光、内参、微问政等形式,畅通民生问题反映渠道,及时反馈相关部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