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榆林长城,传承和发展长城文化。开展全市长城保护研究工作;指导全市长城保护管理和安全巡查工作;开展红石峡、镇北台、款贡城、榆林卫城的日常管理、保护维修、旅游接待和宣传、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参与榆林卫城相关基建项目的初审和监督管理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北郊镇北台 | |
法定代表人 | 姬翔月 | |
开办资金 | 9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55.55万元 | 840.2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文旅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1、加强文物安全监管职责。一是中心按照有关制度和要求,对管辖各文物点及全市的长城进行定期安全巡查检查,在各文物点进出口位置悬挂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制定整改措施。二是在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活动,观看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片,对典型事故和身边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教训,坚决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达到以事故教训推动安全工作的目的。三是现场检查了战国秦、隋、明代长城墙体、单体、营堡700余处及30处乡镇(街道办)长城保护工作站,重点对2020年四届市委长城保护专项巡察问题清单、2021年榆林市长城资源调查问题清单、市委长城专项督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各市区县上报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听取了乡镇站点负责人工作汇报,并细致查看了各站点的制度建设、年度计划、工作台账及榆林市长城巡查平台的使用情况。四是对长城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意见和整改措施,全年向各县市区下发整改意见书10余份,并提出常态化加强长城遗址周边环境风貌整治,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等工作要求。五是继续加强长城的保护监管工作,利用榆林市长城巡查监管平台,不定时对各县市区的长城主管单位、长城保护工作站和长城文保员巡查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六是通过各县市区推荐,专家评审,推选出了2022年度榆林市“十大最美长城文保员”人选,并在2023陕西榆林首届长城保护大会中给与表彰。2、推进业务培训交流学习。一是2023年9月,中心组织长城沿线的六县市区的长城业务骨干对全市长城进行了调研和业务交流学习,让各县市区的业务人员对所属区域长城分布情况、保存现状和长城保护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入了解。二是应邀参加了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化旅游局、北京昌平区委区政府共同承办的“北京长城文化节”,观看了“雄关皓月长城之约”2023北京长城文化节居庸关主会场活动暨“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深度加强与长城沿线地区交流协作,共同致力于中华文化认同性资源的开掘和熔铸。三是参加了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建筑大学主办的全国“2023明代砖石质长城保护培训班”。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课堂讲解和箭扣长城1-4期长城保护工程、大庄科长城研究性保护工程及蟠龙山长城保护工程现场讲评,评判实施效果,理解长城保护理念与方法的进步。参与箭扣长城段的勘测及病害分析,与设计、施工人员讨论病害的处置方法,看到了近些年来中国长城保护面临的矛盾问题,对于我们榆林土长城的保护管理修缮提出了新的思考。四是参加“2023明代砖石质长城保护培训班”,学习北京长城修缮的先进理念,讨论了榆林长城保护管理和保护修缮中存在的问题。3、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一是利用镇北台监测研判及安全性评估服务项目,实时监测镇北台本体沉降、墙体位移及裂缝,准确掌握古建筑变形情况,为下一步保护维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完成了镇北台段长城数字化保护服务项目,通过三维、照片、视频等形式对镇北台段长城各类信息进行不同视角的高清数字化采集。实现数字化存储,为后续价值研究、日常监测、展示利用等工作奠定基础。三是通过红石峡摩崖石刻照片和视频拍摄制作、镇北台三维数值仿真分析与地道测绘、凌霄塔切斜摄影及榆林卫城切斜摄影服务项目,用多样化方式科学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加强文物保护和价值研究阐释。四是对榆林卫城西城墙北段和三山堡南门瓮城出现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雨水冲刷造成的局部坍塌、水冲沟等问题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安全。五是对榆林卫城城墙、镇北台与红石峡之间的文物本体进行日常养护,清理保护范围内的垃圾、死树、杂草,疏通排水、整治巡护道路,营造舒适整洁的参观环境。4、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优势,利用公众号、视频号等稳步推出各类长城保护相关内容。全年共发表原创及转载文章共108篇,平均阅读数达到1800次,共计获得点赞数1000个以上,粉丝增长率达到25%。二是结合知识产权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平安法制宣传年及党建主题宣传等一系列活动,挖掘、总结先进的宣传手段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工作。三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其他传媒平台分享长城的历史故事、保护成果等有关长城保护管理信息。拉近了长城与群众的距离,让更多的普通大众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了解长城的文化价值,增强对长城保护的认同和支持。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活动,有力服务中心大局。全面创建“红色党旗,长城精神”党建品牌,在办公区打造品牌展示墙、悬挂精神文明创建宣传板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板,营造党建引领全员参与的积极氛围。广泛开展“树家风正党风转作风”主题活动,开展“我的家风故事”宣讲分享会、家风专题讲座以及“优秀家风故事”主题征文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大力营造“党风向好、民风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2、根据榆林市长城资源核查方案,中心组织业务人员积极参与全市长城资源核查工作,依托长城资源核查影像采集处理服务,全面核查我市长城资源调查中存在重复登记、信息错误、长城遗址灭失变化、长城本体及保护范围和建控范围内存在的问题,更正我市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中的错误信息,为切实加强长城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支撑。3、参加2023年府谷墙头第十届西瓜节暨秦陕蒙冀四省区二人台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并开展长城保护宣传活动;参加“清爽榆林”暨长城廊道文化旅游艺术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并在世纪广场举办了长城文化图片展,发放《长城保护条例》《文物保护法》、保护长城倡议书等宣传资料和宣传品,提高群众长城保护意识。4、10月23日“爱我中华、护我长城”长城保护宣传进校园活动在榆林市第三小学启动,先后走进麻黄梁镇初级中学、榆林市第十二小学、榆林市第十七小学、榆林市第九小学、榆林学院等学校,为同学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长城保护宣传活动。通过设立长城知识展板、举办知识竞赛、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青少年对长城历史、长城文明精神的认识,参与师生总数达到8000余人。5、为宣传长城文化,保护长城遗产,“爱我中华护我长城”系列宣传活动暨2023“清爽榆林”长城沿线文化旅游艺术系列活动,走进大河塔、芹河、麻黄梁等乡镇,着力营造全镇上下歌唱长城、热爱长城、保护长城的浓厚氛围;12月7日-19日,长城保护宣传走进榆林市人民政府,活动以“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宣传口号,通过榆林市长城图片展,提升了党员干部对长城的保护意识,营造了人人参与长城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致使少数人员对新知识、新思维了解的不够透彻,不深学细研,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2、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在文物保护利用和学术研究方面人才储备基础薄弱。3、落实工作创新性需进一步提高。有时满足于上传下达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对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拼搏进取意识。四、整改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同步进行,转变学习观念,创新工作方式,不断丰富学习方法,完善学习制度。2、优化专业技术培训方案,全面提升干部业务水平。积极开展针对业务技能的培训学习,坚持以文物保护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3、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继续推进《塞上碑林—红石峡》《榆林卫城》《陕西长城调查研究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2、全面推进长城保护研究和管理工作,对辖区范围内长城遗迹重点保护段落,定期进行专项巡查和调研,指导长城沿线各县市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3、加强日常文物巡检力度,积极消除文物安全隐患。建立文物日常安全巡查机制,巡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巡查记录表,保存影像资料,做好记录档案的归档工作。4、招募一批榆林长城保护与宣传志愿者,通过对志愿者进行长城保护知识培训及专业指导,从而进一步加强榆林长城保护力量,促进榆林长城文化旅游及宣传保护事业的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