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中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4-04-15 10:05
单位名称 中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党史研究,促进社科发展。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保存、利用和党史人物的立传;指导县区党史研究。
住所 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综合楼
法定代表人 屈永峰
开办资金 6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延安市委直属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74万元 23.0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其他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延安市委的领导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业务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蹄疾步稳推进各项工作,一系列弘扬延安精神、存史资政育人的党史研究成果和宣传活动卓有成效,成功承办了陕西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及纪念刘志丹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延安党史工作职能发挥得到全方位提升。一、坚持政治立室,全面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坚持党史姓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地把讲政治贯穿党史工作全过程,扎实推进政治机关建设走深走实,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一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一体推进机关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各项重点措施落实落地,全力推动主题教育求实效、走在前、作表率。认真贯彻调查研究“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开展领题调研,选定正面案例“推进市级党史教育基地建设调查研究”和反面案例“关于我市党史正本编撰工作滞后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进行解剖式调研,深入查找关键问题,明确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实行动态销号,真正做到以改促建、以改促治。二是扎实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走深走实。将“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与党史工作实际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用好教育培训、典型引领、实践锻炼三种途径,全面激励党史系统干部担当作为。举办“全市党史三卷编撰业务培训班”,提升全市党史工作人员业务能力;选派优秀干部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无锡考察活动、延安市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规划项目培训会;推荐业务骨干参加多次全省党史干部培训班,为我市党史事业科学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三是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立足本单位馆藏图书资源,帮助市行政服务审批局为民服务中心、延安大学图书馆、延安市图书馆、宝塔区图书馆、杨家岭社区共建党史图书角。面向各县区、市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并联合市教育局开展“永远读不完的书”朗读音频作品征集,在“延安党史”微信公众号开设“永远读不完的书”专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作为党员必修课。二、坚持守土有责,推动延安党史研究高质量发展今年是双拥运动80周年、六届六中全会召开85周年、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成立80周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刘志丹同志诞辰120周年,面对重要节点多,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全室上下迎难而上,保质保量推进重点项目,续写新时代红色家谱。一是紧扣节点,党史纪念研究研讨等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承办由省委党史研究室、延安市委联合举办的“纪念刘志丹同志诞辰120周年敬献花篮仪式、座谈会、学术研讨会”以及省委主办的“陕西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为深入学习贯彻主题教育,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参加桂林市轮值举办的第四届红军长征论坛,建立健全长效合作机制,记载、研究、宣传长征精神,服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我们加强对外沟通与研究研讨,参加“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座谈会”“纪念渭华起义95周年”“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高端论坛”“微山湖区红色交通线座谈会”“《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发布会暨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研讨会”并与会交流。青年干部在“第一届陕西省青年中共党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二是抓住机遇,服务全市中心工作能力有提升。在市第六届五次全会前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其中,135万字的《中国共产党延安市第一至第五次代表大会及市委历次全会文献选编》,全面翔实记录延安自1998年以来第一至第五次党代会及其历次全会的重要文献,展现二十五年来延安的多方面成就,并分送市级领导,获得充分肯定。全年编发《党史资政参考》8期,其中“党的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是如何开展的”“第四届红军长征论坛考察调研报告”资政文章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我们配合市委全力做好外事接待工作,委派业务骨干在“上海合作组织减贫、乡村振兴论坛”延安活动、菲律宾主流媒体记者团来延参访活动中,做好党史讲解、延安十三年史介绍、配合采访等工作,得到外媒记者点赞。三是持续深耕,延安党史基础研究扎实推进。集中攻关,写作完成30余万字的《中国共产党延安历史》(第二卷),通过省委党史研究室评审程序。扎实完成62万余字的《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史》,并按照省委党史研究室评审意见修改完善。我们通过多方调研考证、研究比照,绘制了《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活动示意图》,并报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审批通过,于今年5月在西安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我们组织业务骨干和党史专家,完成了《革命的家务——中央管理局在延安》初稿的写作。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着力开展“回望改革、砥砺前行”口述史料征集活动,为各县(市、区)的改革开放做好成就留存、史料积累、经验书写,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有益借鉴。三、坚持多管齐下,推进党史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来都温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启示。要管理好、研究好,结合现实讲好杨家岭的故事、讲好党的七大的故事。”我们牢记嘱托,把红色资源作为延安党史发挥作用的丰富宝藏,多管齐下讲好延安这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一是讲好党的故事彰显新成效。“延安党史”微信公众号围绕时政热点和中心工作,精心策划主题,开辟专栏,影响力不断扩大,“辉煌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概述”、“跟着‘红色地图’学党史”等文章被学习强国、陕西日报、延安日报及多家公众号、头条号转载转发,单篇阅读量累计过万,取得“破圈”效应;积极探索新媒体传播,联合陕西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拍摄“辉煌足迹——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活动示意图”三集系列片,以党史干部主讲,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权威、鲜活、生动的延安故事;联合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新闻中心、西安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共同出品,正式推出新媒体互动H5作品《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以延安版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勾勒出生动的延安革命旧址历史长卷,以导读员视角开展沉浸式学习体验,结合专家教授深度解读,讲述红色故事,传递精神力量,让学习者全面、具体、多角度理解延安精神;坚持办好《中共延安党史》期刊,全年分别以“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纪念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85周年”“纪念刘志丹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成立80周年”“延安时期的调查研究”“纪念中共七大召开78周年”为主题编发6期杂志,向全市各相关部门广泛发放,并选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师读物及学习课堂,以鲜明的延安党史和文献特色获得一致好评;推荐我室出版的《中共七大前后》一书参加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活动,成功入选党员教育培训优秀读物名单,至此,我市党史图书已连续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获评优秀读物,也是全省唯一一部入选教材;全程协助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做好微纪录片《“党史六对”启示录》在延拍摄工作,目前该纪录片已上线热播,在全国引发较大反响。二是多举措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立足延安红色资源禀赋特色,组织开展“市级党史教育基地”评审工作,下发《关于推荐延安市第一批市级党史教育基地命名对象的通知》,前后开展十余次实地验收,共报送红色场馆和旧址等133处,初定102处,经向省委党史研究室报告及相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后,最终拟确定68处(市级28处,县级40处)革命旧址和党史纪念场馆作为第一批“党史教育基地”,为全市党员干部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培育了党史阵地。与此同时,同步开展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的图文影像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三是把好党史作品政治关史实关。始终将专业性和权威性看作党史部门的立身之本,严肃认真做好审读把关工作。对“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陈列布展方案、“党的七大”陈列布展方案、“中组部旧址”陈列布展方案、“刘志丹革命事迹陈列馆”布展方案、“中宣部旧址”陈列布展方案、“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旧址”陈列布展方案、科技馆涉党史内容陈列部分、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以及《延安时期科学技术事业资料选编》《吴起红色记忆》《陕甘边红色歌谣》等一大批资料的严格审核把关,全年累计审读布展方案、党史书籍、音像作品24部约526万字,出具审读意见超千条并及时反馈,督促送审单位修改完善,确保史实准确、史观正确,坚决守牢党史领域意识形态安全责任防线。同时,协助做好市级领导涉党史内容的发言、致辞、文章的审校工作。2024年,我们将按照《延安市2022—2025年党史和文献工作规划》不断补齐党史工作短板,以改革创新的勇气,担起新时代延安党史工作的光荣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向着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部署和中省市党史工作规划的既定目标奋勇前行,努力开创新时代党史工作新局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