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理委员会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4-10 11:13
单位名称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发展循环经济,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园区发展战略、规划、计划拟定与组织实施;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综合利用规划拟定与组织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入园企业审批与管理。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刘湾办事处静泉村
法定代表人 许永山
开办资金 15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35.7万元 65540.36万元
网上名称 http://gxq.shangluo.gov.cn/ 从业人数  4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工作情况(一)创“国高”有序推进。成立了国家高新区创建联合工作专班,向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和市上四套班子汇报对接创建工作12次,召开4次“创国高”工作联席会。与西咸新区共创秦创原(商洛高新区)孵化器地市协同创新基地,对《商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商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进行了修编完善。国家机构改革到位后,立即与工信部规划司、园区处进行了工作对接,目前创建工作正稳步有序顺利推进。(二)招商引资质效双升。一是新补充9名干部到招商队伍,成立了8支招商小分队,聘任了10名招商大使、9名招商顾问,发布了高新区全员招商令,在全区形成大抓招商、抓大招商的工作局面。二是出台了《商洛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商洛高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招商引资项目的正负面清单、落地服务管理和退出等事项,进一步激发招商引资的活力和动力。三是持续强化“老树开新花”和“新树扎深根”的“招”、“育”结合工作思路,截止目前签约项目15个,引资额61.81亿元。四是树立“投行思维”,与招商专业机构头部企业谷川联行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已精准对接6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2个。(三)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构建“园区企业生命共同体”,寓管理于服务,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善。一是优化审批服务“软环境”,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十个马上”措施为企业解决问题65个。二是搭建政企互动“连心桥”,举行早餐会、重点企业座谈会等20场次,开展“四问”,“三访”活动60余次,累计为企业解决融资、用工、排污、杆线迁移等“堵点、难点”问题70余项。三是完善基础设施“硬环境”,坚持基础设施“硬环境”就是招商引资“软环境”,今年以来,重点实施了两河口城市运动公园提升、商鞅大道高新段提升改造、亚迪大道提升改造、高新区墙体绿化美化、城市亮化等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成了路畅、景美、人和的发展环境。(四)要素保障不断强化。一是聚焦项目建设需求,深入推进“标准地+承诺制”、“亩均论英雄”等改革措施,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二是建立人才技术需求“两张清单”,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细则》。三是与陕金资、市财政协作,设立了全市第一支产业基金——商洛高新金资产业投资基金,首期总规模3亿元,将重点为高新区重大战略、重点项目、重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五)发展潜能持续释放。坚持一手抓资产盘活,一手抓遗留问题处置,协同多点发力,为高新区“减负松绑”,持续释放发展潜能。一是通过“转型升级一批、招引项目盘活一批、企业兼并重组一批、平台公司收购一批、司法破产清算一批”等方式,盘出发展新空间。二是坚持发展中的问题靠发展来解决。成立了高新区历史遗留问题处置领导小组,全面梳理各类历史遗留问题109个,已解决53个,对王正印、王浩田等存续10年的信访遗留问题、武警营房工程款纠纷问题、开发公司债务等问题已初步达成处理意见,有效化解了风险隐患。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年谋划项目123个,总投资686.12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88个,总投资541.64亿元;基础设施类35个,总投资144.48亿元。实行重大项目专班推进、重点项目领导包抓、问题项目跟踪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年考核”制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34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省、市级9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1.2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44%。支持企业争取申报陕南发展专项资金、津陕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项目16个,争取各类资金4.13亿元。解决企业各类历史遗留问题34个,建立高新区“六库两线一码”项目全过程管理平台,秦岭云大数据中心、国蜂大健康产业园、陆港煤炭储备能力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三、存在的困难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方向模糊,产业布局没有“主心骨”,主导产业不突出,企业间关联度不高。二是项目带动不强,区内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少且项目储备不足,推进困难。三是经济总量偏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新区现有经济总量偏少,对全市经济总量贡献率较低。四是创新能力较差,区内双创载体数量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紧缺。五是要素保障紧缺,高新区土地储备严重不足,税收分成比例不高,体制机制不顺,行政授权不到位。整改措施:一是凝心聚智谋发展。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高新区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改进作风抓落实。持续深化“九要九不要”工作要求,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干部作风全面好起来。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心怀“国之大者”,强化大局观念,自觉把中央精神和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抓工作、促落实,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区添彩。三是奋勇争先开新局。要增强创先争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部门要树立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责任人的意识,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努力奔跑,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和资源,致力于经济稳定、发展、繁荣,为2024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谋好篇奠定坚实基础。四、2024年工作打算(一)聚焦“创国高”一条发展主线,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对标国家高新区创建指标体系和“以升促建”工作要求,把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战略机遇,每季度赴国家工信部、省科技厅(工信厅)加强对接,力争早日获批为国家级高新区。(二)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个抓手,为园区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一是凝心聚力抓项目建设。推进续建项目全面建成、达产达效。2024年实施续建重点项目13个,其中产业类重点项目6个,力争全部建成投产。秦岭云大数据中心项目上半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下游关联项目陕西京秦海讯大数据中心项目一季度开工建设。商洛国蜂蜜水产业园项目4条蜜水、2条天然饮用水生产线1月份全面投产,上游产业链配套蜜头生产制造、全自动瓶胚生产线制造两个项目一季度开工建设;商洛比亚迪线束四期项目于一季度全面投产;香菊药业的“秦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及生产线建设项目2024年底建成投产;商洛联劦特种瓷年产5000万个高压电瓷及限流熔断器瓷管项目2024年6月全面建成投产;海恩新材料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生产线2024年建成。二是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坚持“老树开新花”。持续围绕比亚迪、天士力、香菊、国蜂蜜水等现有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比亚迪汽车方向盘发泡项目从西安迁建至高新区,商洛天士力西北中药材交易中心、君威台湾原生种参首乌萃取及深加工项目落地建设,锌基合金生产线及配套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快速开工建设。强化产业链招商。保力新绿色储能电池工厂、深圳薪东昇年产100万套大尺寸液晶模组及商显设备研发及生产制造项目落地开工。力促年产5万吨动力型及储能型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线束及铜线工厂、新能源储能锂电池铜箔生产以及新能源锂电池隔膜纸等重大前期项目落地。(三)征收“三块土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拟征比亚迪东侧工业用地108亩,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拟争取比亚迪落地新项目;二是拟征郭村安置点南工业用地60亩,建设高新区标准化厂房二期,总建筑面积44000㎡,建设6栋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40000㎡,用于承载新能源及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落地;三是拟征商州电子科技产业园东24亩工业用地,与商州电子科技产业园融合发展。(四)盘活四处闲置资产,释放园区发展动能。一是盘活跃迪项目资产。实现一期资产顺利过户市城投公司,2024年一季度保利新储能电池绿色工厂项目在跃迪一期闲置厂房动工建设。二是盘活大圣王僵死资产。积极筹措资金,力争高投公司将资产依法竞拍收回用于发展产业。三是盘活众鑫闲置资产。与收购众鑫闲置资产的陕西联劦公司共同开展招商,引进新项目落地。四是盘活创新大厦。将高投公司全部从创新大厦搬离,利用创新大厦10650平米办公用房和院内3栋标准化厂房,用于中小企业创新孵化。(五)强化五项要素保障,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土地保障。深化“标准地”改革,2024年实现新增工业用地100%按“标准地”供应,让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二是强化创新保障。建好用好商洛高新区秦创原协同创新基地,持续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让更多的“西安研发、商洛转化,西安制造、商洛配套”的优势产业落地发展。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商洛高新金资产业基金作用,引导各类产业在高新区聚集。以财政资金直接注资或资产注入的方式支持高投公司做大做强,为园区融资发展奠定基础。四是强化服务保障。坚持“园区企业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帮办代办”服务,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服务模式,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一件事一次办”。五是强化党建保障。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推行“党建+”工作模式,深化“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红色引擎激活发展“源动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荣获2022年度全市“一都四区”建设先进集体荣获2022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