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渭滨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宝鸡市渭滨区龙赵路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宋伟 | |
开办资金 | 326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渭滨区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350.39万元 | 3179.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渭滨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26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3年8月10日,单位法定代表人由刘广平变更为宋伟。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3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教育教学和体育工作目标任务。具体来讲:(一)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学校影响不断增强。2023年,渭滨中学在校师生员工人数和办学设施水平等均创历史最高记录。目前在职教师262人,在校学生3217人,班级61个。学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航母”,在全市高品质教育资源建设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省级示范高中的成功创建,不仅填补了渭滨教育示范性高中的空白,同时探索了一条在公办教育体制下,发挥政府力量办学优势、振兴县域高中的新路子。(二)德育工作持续发力,品牌化建设成就显著。学校坚持以学科思政一体化建设为主渠道,打造“新德育+大思政”育人品牌,突出德育实效。将核心素养、思想品德、“三观”塑造、习惯养成融入课堂,学校通过研学、开学第一课、主题团日、亚运冠军报告会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意识、教育等见诸于日常。本年度,品牌化建设成就显著,学校荣获陕西省心理健康示范校、陕西省中小学数学、英语学科优质教学基地、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物理、地理学科指导委员会成员等,地理组荣获2023年度市级青年文明号。(三)教育教学和育人质量稳步提高。2023年高考成绩喜人。一本上线率较增加4.65个百分点,有3名同学跻身全区理科前五名,2名同学进入文科前五名,文理科六百分以上四人,3名“同学被世界前500名大学录取,2名同学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期末统考结硕果,共有9课成绩位列全区第一。(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艺体文卫多点开花。以团中央命名的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平台,各级各类艺体、科技大赛成绩斐然,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决赛中,4名同学分获全国一、二等奖,1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1名老师获“陕西省第二届中学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学校荣获陕西中学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优秀组织奖、第三届宝鸡市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优胜学校、首届智慧校园示范校和中小学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实验学校。校园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优势明显,学校荣获渭滨区第五十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一等奖、陕西省首届“延长石油杯”三人篮球联赛(宝鸡赛区)冠军、陕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朗诵社报送的经典诵读节目——《屈原颂》《国歌响起》等,连获“经典诵读”省市级一等奖和教育部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奖,学校荣获渭滨区第八届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一等奖。(五)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2023年学校通过人才引进、区内选调、招聘等办法增加专任教师7人。公费生、高层次人才和选调的优秀教师的加入,增强了优质教师的比例,高素质师资日渐成为推动学校质量提升的中坚力量。2023年,学校新增省级教学能手2人,省级优秀班主任1名,区级教学能手4人,教学新秀5人,区优秀教师4人,区优秀班主任1人,3名教师参加市级赛教,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已具规模。(六)现代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回归教育本真,践行“办真教育、真办教育”的务实理念,全力打造“真美校园、真切文化、真品理念、真情之师、真知课堂、真彩课余、真挚品质、真诚服务”八大品牌。结合“三新”改革实践,进一步优化内设机构,不断探索以年级部为重心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新课程教学管理中心、教师发展指导中心等,在推进“三新”改革、生涯规划、选课走班、学生综合评价等方面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七)家校共育机制影响扩大。依托北京培文教育集团家校共育项目,以家长委员会为桥梁,邀请权威专家王文湛、孙一鸣教授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持续开展家访活动80余人次,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与优化行动,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善软环境。(八)承担多项省市区重大活动,社会声誉持续向好。学校依托先进的设施条件和温馨高效的服务质量,成为参观学习、会务交流、大型活动的中心。本年度,学校承担了第二届陕西省中学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宝鸡市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教学研讨会、渭滨区“科技之春”宣传月、渭滨区家庭教育公共服务项目启动仪式、渭滨区体艺文卫等大型活动20余场次,学校的的区域影响力不断增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回望2023年,我们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管理和“三新”高考改革,加强对艺体工作的指导和综合实践,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年度集体荣获省市区各级奖项23项,其中市级以上荣誉14项。一是安全管理机制日渐成熟。面对规模化办学带来的巨大安全压力,学校采取重点攻关的方式,探索出适应学校现状管理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校园安全的无缝化管理进程,全年无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办学效益与经验不断丰富。省级示范高中的成功创建,不仅填补了渭滨教育示范性高中的空白,同时探索了一条在公办教育体制下,发挥政府力量办学优势、振兴县域高中的新路子。三是品牌化建设取得可喜成就。继成功跻身省级示范高中之后,荣获全国智能研修平台应用示范校、陕西省素质教育暨质量提升316工程优秀学校、宝鸡市“五个校园”建设示范校等省市级及以上重大荣誉30余项。四是教育教学和育人成效稳步提高。2023年高考,一本上线率均比去年有较大提高,区内统考各科平均分位列前茅,学生社团蓬勃发展,频频获奖五是教科研工作质量显著提高。2023年教师申报和完成校级教育教学研究微型课题28项,6项省级规划课题、9项十四五省级规划课题、5项市级规划课题获批立项。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内涵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深化。学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在借鉴名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内涵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2.“三新”高考改革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学习和做出新的设计。由此带来的管理体制、教师培训、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等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3.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平台还不够广阔,措施不够扎实,方法还较为单一。(二)改进措施:1.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从区内外调入优秀教师补充师资队伍。2.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班子队伍的管理素养和理论水平3.抓实教科研工作,发挥教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是推进“真美校园”建设。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在原有物态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置身山水文苑,沐浴知识阳光,氤氲书香芬芳,陶冶家国情怀”的独特校园文化特色。二是推进“真品理念”建设。围绕“办一流名校,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目标,从激发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前进动力、研究使用科学高效的办法、营造良好育人和发展环境、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机制着手,明确常规标准,落实管理常规、教学常规、学生学习习惯常规,推动综合质量整体提升。三是推进“真优师资”建设。重点是综合实施师德师风标杆行动、骨干体系建设行动、课题研究推广行动、校本课程开发行动、样板教学范式行动、教学资源整合行动、队伍多元培养行动等“七大行动”,同时发挥名师资源的优势和引领作用,打造一只甘为人梯、勇于奉献、安心乐道、诲人不倦的教师队伍,助推学校高质量队伍建设。四是推进“真知课程”建设。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校情、学情和考情,以学生终生发展所必备知识、技能、涵养、学养、素养为导向,通过整合、提炼、研制、借鉴等方式,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五是推进“真切课堂”建设。突出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的教学价值导向,积极探索学科素养提升、学优生培养和高三复课实践;大胆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学优生培养模式,在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考试成绩分析,心理疏导、学法指导方面靶向施策,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和学优生队伍持续增长。六是推进“真实品质”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教育教学、社会口碑、品牌特色、重大荣誉为突破,推动教育质量、教学质量、育人质量的综合提升。七是推进“真彩课余”建设。搭建色彩缤纷的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全力推进“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建设。特别是规范和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研究型学习课程及实验教学、社团活动的指导与管理,积极对接新高考改革评价中的“两依据一参考”的参考性评价内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相关内容指导。八是推进“真诚服务”建设。坚持以安全为底线,以“真心、诚恳、热情、及时”为标准,引导全员强化“校园安全无小事”的观念,管理和后勤团队树立“服务保障是大事”的思想,全方位保障师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食甘寝安。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第五届中华经典诵读写经典诵读作品国家级优秀奖、第二届陕西中学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优秀组织奖、陕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航空航天模型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陕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省市区及荣誉38项。无诉讼投诉情况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