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高陵区> 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

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 2024-04-01 11:26
单位名称 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内、外、妇产、儿、眼、耳鼻咽喉科、口腔、皮肤、急诊、麻醉、检验、病理、影像、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乳腺腮腺科。
住所 西安市高陵区北街367号
法定代表人 王满
开办资金 28906.0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高陵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9813.38万元 34147.7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8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多方协调,全力完成医院搬迁历时4年,高陵区中医医院新院区已全面竣工,于2023年12月21日完成整体搬迁工作,于2024年1月2日召开新院搬迁启动仪式。(二)夯实中医药人才队伍一是职称晋升。2023年晋升高级职称14人,晋升中级职称23人。二是人员招聘。已招聘备案制本科及以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20名,公开招聘58名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三是人员进修。接收卫生院及外派进修人员133人次,选派24名骨干对口支援卫生院,凝聚中医药人才发展合力。(三)不断精进,增强医院发展动力2023年开展行政查房14次,业务查房48次,考核共进行各类业务培训90次,组织各类演练45次,参加网上继续教育371人次,合格率100%,通过加强业务学习、沟通交流,不断提升职工专业素养及科室之间协作能力。(四)深化医改,加快区域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一是与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成立医疗联合体。二是加入陕西省卒中专科联盟、西北中医肛肠专科联盟、西安市中医脑病专科联盟等10个专科联盟。三是2023年共为5家分院指导中医药工作26次,开展2期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培训、5次“三大中心基层行”活动,承办全区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累计约为200人次基层中医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长期下派6名专家医师、28名骨干医师坐诊、查房指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切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走深走实。(五)守本创新,提升医院软实力一是新开血液透析室、重症医学科(ICU)、针灸科、推拿科、营养科、病理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等科室,通过不断扩大诊疗范围,力争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二是加强专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脑病科为市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项目,脾胃病科为市级“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项目;脑病科、脊柱病科为区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三是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服务能力。开展院内肌骨及周围神经超声、医学注射美容项目等6项新技术新项目。四是鼓励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术科研能力。全院共发表论文5篇,均为省级期刊第一作者。内分泌科开展市级科研项目1项。心病科参加心房颤动患者强化降压与标准降压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CRAFT项目)。五是启动三大中心建设,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由脑病科、心病科、骨伤科分别牵头建设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不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水平。120急救点正式启用,成立120院前急救团队,强化院前医疗急救与院内急诊的无缝衔接,通过与“三大中心”的有效整合,打通生命救治快速通道,中西医结合全面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六)探索创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积极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上线50天已上门服务21次;成立院内配送中心,坚持24*7快速响应工作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及服务质量。培养老年病、神经外科等7名专科护士,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七)智慧为引,打造便捷、高效医院一是购置新设备。为新院区购置3.0T核磁共振仪、640层超高端CT、16排CT、DR(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GEV95彩超、胃肠内窥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脊柱定位周期减压牵引系统、颈椎定位周期减压牵引系统、多功能麻醉机、电子直乙镜及治疗系统、前列腺等离子电切系统、数字式十八道心电图机、眼科手术显微镜等300余台中大型医疗设备。二是信息化建设。可运用智能化信息技术,实现了互联网医院上线,全面提升智慧服务水平。建立现场、微信、自助机、电话等多渠道的预约就诊体系,通过预约诊疗、二次分诊、就诊检查排队叫号体系建设,缩短排队叫号等候时间,改善患者就诊检查体验。进一步完善微信公众号功能,实现自助挂号、缴费、查看报告、智能导诊等功能。(八)培训+义诊,健康服务“零距离”健康证办理8076人,合格率98%,开展健康教育、主题义诊、传染病防治宣传、中医药文化进社区等活动80次,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圆满完成区卫健局安排的高陵区“中医药文化宣传月”义诊活动承办工作。(九)以创建三级中医医院为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根据三级医院评审细则要求,制定高陵区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三年工作计划,结合医院实际,从设施设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上下联动、逐步完善,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医院跨越式发展。(十)全方位宣传,营造浓厚中医药氛围医院现有公众号、订阅号、视频号、抖音、美篇、院报6个宣传平台,本年度公众号、订阅号、美篇共217篇文章,视频号发布83个视频,抖音号发布3个视频,院报刊印12期,其中文章、视频最高点击量分别达1.4万、1.2万。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3年实现业务收入1.2亿元,同期增长8.7%;门诊19.72万人次,同期增长3.6%;住院1.55万人次,同期增长12.2%;手术923人次,其余各项质量、效率指标完成良好。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医院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现代化的医院发展离不开科学化规范化的医院管理,今年5月份以来,医院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院长办公会、党支部会议、职代会等集体群策群议,逐步建立规范化的医院管理体制。但仍因为制度不健全、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引导等原因,医院管理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在搬入新院区后,对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2.学科建设存在短板按照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3个及以上,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至少1个,医院目前无省市级重点专科。同时外科、妇科、儿科发展稍滞后,医院的学科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3.急危重症救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医院成立了三大中心,分别由心病科、脑病科、骨伤科承担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制定了实施方案,分别进行了多次演练,但人员和设备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急危重症能力的发展。4.人才缺乏医院进入快速发展的近几年以来,人才缺乏问题一直困扰着医院发展,尤其是中高级人才及学科带头人的缺乏更是制约着专科发展的瓶颈。医院也通过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师徒传帮带等形式培养人才,但是由于目前托管卫生院,医疗技术骨干下沉至基层,需要专业技术骨干增多,导致人才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改进措施1.医院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制定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专业素质提高、推进信息化建设、营造现代化医院文化等,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再提速、再提标、再提效,增强医院凝聚力和向心力。2.学科建设存在短板通过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规范化培养技术骨干队伍,优先安排人才进修学习,形成良好的学科人才梯队。引进特色先进的诊疗仪器和设备,带动医院整体技术提升和学科水平提高。3.急危重症救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急诊科和院前急救120联合运用多学科协作等,统筹全院医护人员、全院不断提高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4.人才缺乏一是按照搬迁后新科室开展需求进行人才引进和招聘,计划招聘50名备案制和50名合同制人员。二是引进重症、儿科、眼科、妇科4名学科带头人,实行多学科发展。三是拟晋升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6人。四是计划外派50名人员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五是医院当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强化党建引领建立院党支部专用党员活动室,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和责任落实,将党建工作与医院中心工作相融合,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二)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计划申请建设脑病科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心病科、脾胃病科、脊柱病科市级重点专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经费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计划开展视网膜荧光造影、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起搏器安装及射频消融术、甲状腺射频消融、周围血管造影及球囊扩张技术等20项新技术新项目。扩增中医药适宜技术疗法中药滴剂、灌洗、含漱等5种,形成院内制剂3-5种。(三)优化学科、细化专科计划建设泌尿外科、病理科,区域检测中心、三大中心(卒中、胸痛、创伤)。开设亚专科脂肪肝门诊、肥胖门诊、甲状腺门诊、幽门螺旋杆菌门诊、高血压门诊、关节病门诊。(四)购置仪器设备根据科室开展业务需要,计划购置便秘生物反馈治疗仪、结肠水疗仪、盆底磁、中药熏洗仪、电子直乙镜、生物反馈胃动力治疗仪、胃肠电图检测仪器、耳鼻喉科纤维电子喉镜等22台医疗设备。(五)开展老院区改造对北街院区实施全面改造,设立床位100张,计划开设老年病院区,正式运行后,医院将实行“一院两区”管理,全方位服务于高陵百姓。(六)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计划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学生、群众在实践、探索中感受中医、认识中医、了解中医,积极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2024.1.23-2025.12.31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