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陕西省省级单位政府采购中心)

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陕西省省级单位政府采购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1 10:14
单位名称 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陕西省省级单位政府采购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组织和服务。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场所设施标准、交易平台、业务规范等建设指导工作;保证金专户设立和管理;项目交易组织、服务、见证、纠错、信用和秩序管理;资料归档、查询和专家抽取;组织省级政府集中采购。
住所 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北路14号
法定代表人 何积育
开办资金 20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21.43万元 1712.92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从业人数  10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持续推进应进必进,整合共享取得实效1.平台覆盖范围持续拓宽。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修订2020年版交易目录,将碳排放权交易、公共数据有偿使用、国有企业采购等品种纳入新版目录(送审稿),制订《关于加快推进〈目录〉内相关项目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作方案》,推动工信工程等11类部分进场、未进场项目纳入平台交易。积极鼓励非工程类货物和服务采购、非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及军民融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军工设备仪器和服务采购、军工设备租赁等目录外项目进场交易。同时,在中心内部设立了数据交易办、国企采购办、碳交易办三个机构,积极研究、推进数据交易、国有企业交易、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新业务纳入平台。2.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网加快完善。全省统一的公共服务系统、电子交易系统、电子监管系统全面部署应用,建成覆盖全省省级和12市(区)平台“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陕西省)”网站集群,实现纵向贯通各地市,横向联通行业的综合服务交易平台,信息一网汇聚、统一共享。门户网站日均访问量超过17万次,总访问量超过1.46亿次,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枢纽作用日益显现。全流程电子化深入推进,房屋建筑市政项目、交通工程、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药械采购等实现了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房建、市政、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等3类项目全部采用不见面开标。3.资源要素共享不断深化。远程异地评标持续拓展,内远程异地评标范围由榆林扩展到杨凌、延安、汉中、安康、宝鸡、咸阳、渭南等地区,省际远程异地评标范围扩展到湖北、新疆、宁夏、山东烟台、河南及阿里、大连等省(区)市,2023年,累计开展省内远程异地评标280个项目,省际远程异地评标165个项目(标段)。牵头建设黄河流域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加速构建黄河流域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双碳服务平台,助力我省“碳达峰”目标稳步实现;与陕煤集团、延长石油、陕投集团等3家企业签订国企数字化采购合作协议,推进公共采购信息共享;与人民网、深圳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等达成合作,推进数据要素跨区域流通交易。(二)持续加大服务创新,营商环境持续向好1.交易流程简化优化。工程交易系统取消了招标文件缴费确认、项目确认等环节,房建市政类工程交易流程取消了资审文件、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中标结果确认等4个环节;药械招采平台实现了365×24全天候、全时段对企业开放平台产品备案挂网功能,随到随办,即时办结;药品限价挂网的调整时限由60天压缩至25天,医用耗材限价挂网目录的调整时间由40天压缩至15天,工作时限提速50%以上,大幅提升了药械产品挂网效率;建立“绿色通道”交易服务机制,对涉及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应急抢险救灾、疫情防控、重点民生保障的交易项目,实行“四个优先”办理,确保重大项目交易合法合规、高效便捷。2.服务深度有效延伸。电子保函应用加快部署,省级金融服务平台对接12家金融机构,累计开具电子保函6051笔,担保金额10.35亿元,在线服务企业1527家;陕西公共采购电子商城上线“联农带农,消费帮扶”专区,陕西公共采购电子商城品目目录由原来的104类增加到264类,完成包括公务用车加油、安保、法律、会计、审计等服务类框架协议采购;全年落地实施药械带量采购项目9个(国家级项目2个、省际联盟项目7个),第一年预计可为全省各级公立医院节约采购资金18.59亿元;12月22日完成脑(脊)补片、疝补片省际联盟带量采购项目,预计每年可为联盟省份节约15.69亿元。3.要素资源配置方式创新突破。不断推广网络竞价、挂牌拍卖、招标投标等竞争性方式在产权类交易中应用。在2023年3月省平台公开挂牌出让的7宗煤矿矿业权出让交易中,起始价62亿元的项目最终成交价为396亿元,增值幅度高达539%,在全国煤炭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吸引了全国煤炭企业的广泛关注,对煤炭行业市场化配置模式发展和指导价格确定产生了重大影响;旬阳市绿松石探矿权出让实现了19880万元的服务增值,升值率达5157%,开创了绿松石矿业权出让全国新记录,惊艳了各地市场主体;存量资产盘活辐射全省20多个行政区域,完成了44宗130.7亿元存量资产项目交易,交易种类涉及公共停车位、水利工程设施、体育设施等多种经营权,为助力各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4.技术支撑不断增强。优化电子认证(CA)服务,建设多CA平台,牵头完成陕西CA、西部CA、北京CA、深圳CA、天威诚信CA共5家CA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互认,实现一处办锁,全省通用。交易服务APP功能不断完善,实现业务查询、电子保函进度查询、CA锁在线办理、数据服务等更多服务“掌上好办”,目前交易服务APP总计注册用户数65473人。大力推动双工程交易系统在全省部署应用,通过竞争提高服务效能,目前省本级、杨凌示范区、铜川、安康、汉中、榆林共6个地区上线了新点工程建设交易系统。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制度,健全防攻击、防病毒等安全防护体系,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测评工作,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保障平台安全稳定运行。(三)持续强化规范运行,资源配置更加公平1.加快完善制度体系。拟定《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CA证书服务机构接入管理办法》,提请陕西省发改委印发,建立CA证书服务机构接入、评价及退出机制,印发《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多CA办理须知》,统一全省CA办理流程;印发《陕西省统一市场主体信息库数据规范(V1.0)》,为建设全省统一市场主体库奠定基础。同时,狠抓内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财务内控评价工作,建立内部风险管理、法律服务和社会监督机制,保障平台规范化运行。2.强化交易现场管理。严格执行监控检查、现场巡查和随机抽查“三查联动”现场监督机制,坚持交易服务保障督查制度,用好综合调控服务室,保障交易公平、公正开展。累计完成2245个项目(标段)的现场监督任务,印发3期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项目交易运行随机抽查情况通报、3期评标专家和投标人不良行为情况通报,对3家招标代理机构和16名评标专家不良行为进行了通报,配合处置13件保证金纠纷、6起投标文件机器码雷同案件,开展服务督查246次,印发12期督查通报,指出服务保障问题74个,提出改进措施36条,大部分问题得到解决、改进。市场主体对中心建设发展总体情况、开评标现场秩序、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满意率4项指标均达到98%,对工作人员履职、服务保障督查、综合调控服务管理及专家门禁3项指标满意度均达到97%,对电子交易系统、评标区环境设施、专家信息补录、评标通知4项指标达到96%。3.构建全省一网大监管格局。全面部署全省统一的电子监管系统,大数据辅助监管、串通投标分析、营商环境监测等智慧监管手段创新应用,借力“科技反腐”筑牢“廉政屏障”。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上线以来,累计700多家监管单位、1000余名监管人员注册使用了电子监管系统,监管人员通过监管系统已对6万余个项目实施了在线监管,涉及交易金额7128.8亿元(中标金额)。今年以来,全省超过80%的项目通过电子监管系统实现日常审核备案,用户满意度达96%。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