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延安市>
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延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延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1 09:47
单位名称
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延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技术创业提供服务。承担科技创业企业孵化硬件建设、软件配套和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培育孵化高科技企业,促进项目转化;孵化企业入区资格审核;创业咨询、业务培训;其他服务。
住所
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
苏醒
开办资金
4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4.67万元
-129.01万元
网上名称
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延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中心在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按照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创新协同发展辐射。一方面是主动融入秦创原“一总两带”发展总格局,与秦创原总窗口建立“卫星岛”。另一方面是实现信息、资源、平台的共建共享,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积极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完善了“1+3+N”组织架构,六个方面构完善了秦创原创新驱动体系,以四个工作路径全力推动科技创新落地见效。优化了秦创原“线上+线下”平台服务功能,建立政策保障、延伸路演全链条、创新金融、落地服务等创新机制。先后设立了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等机构,汇集了各类创新资源和专业服务机构。此外,上线试运行了秦创原(延安)小程序板块,实现了成果、需求、服务即时匹配,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资源的动态统筹。创新主体培育壮大。促进中心依托延安高新区红色筑梦孵化器,以建设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孵化平台为导向,联合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为高校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全方位、定制化服务。创新人才资源集聚。围绕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培育“圣地英才”10名,3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省级以上创新创业人才3人。培育本土科技经纪人10人。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举办“三项改革”路演和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匹配成果供需对接164项,双向推送科技成果58项,解决产业技术需求33项,新增成果转化落地注册企业35家。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新增成果转化注册落地企业45家,累计入驻企业和机构数量达到97家,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3户。《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九条政策》累计为47家科技型企业兑现980万元,《延安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累计为9家科技型企业兑现22万元。建立路演常化机制,组织开展了第二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延安分赛等各类活动20余场,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1.08亿元。4、先后获得“2022年度延安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突出单位”、延安市“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称号。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水平偏低、规模偏小,企业创新投入还需提升;二是缺乏创新型企业家队伍,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不足;三是人才培引体系不健全,科技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发挥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下一步努力方向:充分发挥延安总平台总窗口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与总窗口合作,充分发挥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高新区分站、秦创原人才大市场延安分中心等机构作用,推进开展秦创原飞地合作。积极申报延安能源科技立体孵化器,实现省、市、县立体联动,在需求对接、项目路演、行政审批、专业服务等方面探索更多有效途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发机构,努力突破企业技术瓶颈制约,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众创空间、孵化器作用,用足用好各项激励政策,培育招引集聚科技型企业。加快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团队和领军人才,通过平台、人才和项目的聚集,助力“三支队伍”建设。5、加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破解制约产业链构建的关键技术瓶颈。深入高校院所挖掘科技成果,推动“三项改革”,促使更多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