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

洋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3-29 19:10
单位名称 洋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开展移民(脱贫)搬迁安置工作。承担全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组织、协调、落实、指导等业务。
住所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武康路87号
法定代表人 冯远华
开办资金 2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94万元 8.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避险安居搬迁工作推进情况按照全市避险安居搬迁三年行动计划,汉中市下达洋县避险安居搬迁任务共计1515户。2023年下达洋县避险安居搬迁任务500户,截至2023年底完成了510户。开展新增地质灾害搬迁对象调查摸底工作。经镇办初审、地环站复审,上报符合搬迁条件且愿意搬迁对象28户,目前大部分已经装修入住或正在装修。(二)各类收尾工作完成情况1.对接协调移民搬迁不动产办证工作。加强了和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沟通协调,积极联系省市移民搬迁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早日为原陕南移民(生态搬迁)户发放不动产登记证。2.及时化解移民搬迁领域信访矛盾。全年共处理回复来信来访60余件,主要涉及安置点物业服务管理纠纷、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问题、安置房工程质量方面问题、安置房办证问题等。对属政策答疑方面的问题及时向群众做好政策解释引导,对属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在职责范围内最大限度予以妥善处理,切实维护了搬迁群众切身利益,保障了社会稳定和谐。3.持续加强县级移民安置点集中统一管理工作。继续抓好磨子桥、李家村、长乐苑三个移民新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出现的矛盾纠纷险情,及时予以化解处理。4.积极推进财务清算审计收尾工作。积极督促镇(街道)做好全县34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和十二五、十三五陕南移民搬迁点的审计结算及其他收尾工作。5.处理工程遗留问题。对李家村移民新区、磨子桥移民新区及西南坝移民点群众反映的房屋渗漏、水管破裂等问题进行了实地查看和统计,聘用专业维修队分批进行了统一修复。6.对县级两个移民点的柴房车库进行集中清理处置。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配合县财政局做好磨子桥、李家村移民新区剩余柴房车库和门面房的出售工作,截至2023年底,有序出售柴房、车库1900余个,共收入2100余万元,给县财政局上缴了1600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通过实施移民(脱贫)搬迁政策,解决了贫困群众因住房不安全、交通不便利、饮水困难等方面原因造成的贫困问题,改善了贫困群众生存条件;极大地方便了搬迁群众就近就医、就学;促进了安置点周边特色产业发展;拓宽了搬迁群众就业渠道;促进了迁出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户已按照政策规定将不动产登记证全部办理并发放到位,但对其他类型的搬迁户(“十二五”陕南移民搬迁户、“十三五”同步搬迁户)办证政策不明朗,导致基层无法开展该项工作,并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纠纷。改进措施:继续和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加强业务沟通和协调,积极对接省市自然资源部门,争取早日出台相关政策,以便指导基层开展此项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常态化开展避险安居搬迁工作。(1)目标任务:根据市避险安居工程建设工作专班《关于分解下达2024年度避险安居搬迁工作任务的通知》文件要求,下达我县2024年避险安居搬迁任务479户1485人,其中地灾搬迁40户324人。按照之前镇(街道)摸底规模,具体任务已经分解至各镇(街道)。(2)安置方式:①地灾类搬迁40户。利用移民搬迁安置房安置30户:其中李家村移民新区计划安置20户,磨子桥移民新区计划安置10户;分散安置10户。如果群众愿意购买商品房,尊重群众意愿。②洪灾类、生态类、其他类搬迁利用县城商品房安置400户,其中学府花园小区计划安置50户,鹮都名城小区计划安置50户,名仕豪庭小区计划安置50户,汉水荣园二期计划安置50户,汉水华府小区计划安置50户,君樾山河小区计划安置50户,文同御府小区计划安置50户,太阳谷康郡小区计划安置50户。③工程类搬迁39户。以项目实施单位安置方式为主,只抵顶任务。2.认真学习陕西省避灾搬迁信息化管理系统,指导镇(街道)熟练操作,做好信息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3.对于愿意搬迁且符合搬迁条件的应搬尽搬,尽快落实安置房,督促及时装修入住。4.按照省市明确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资金标准,及时对接省厅、市局和县政府,落实已搬迁户的补助资金,维护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5.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