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灞桥区> 西安市灞桥区文化馆

西安市灞桥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4-03-29 09:59
单位名称 西安市灞桥区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文化事业。文化宣传与交流;文艺活动组织及相关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组织与管理;指导街道、村文化站、室的业务;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收集、整理与保护。
住所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纺一路
法定代表人 史兴海
开办资金 89.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4.07万元 49.2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灞桥区文化馆长期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紧密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立足本职,紧扣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这根主线,不断开创全区群文工作新局面。一、政治思想工作: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利用周一例会,学习先进的理论、文化理念。挖掘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倡导和谐的人文理念,培育开拓的创新精神,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带动大家积极投身到文化工作中去。2、将工作纪律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按照《文化馆请休假具体实施细则》,严抓上班纪律,要求认真执行签到打卡制度,严格执行请假制度,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提供保障。二、群众文化活动:1.充分利用文化馆公共文化阵地,开展公益培训,共开设形体舞韵、书法、国画、声乐、篆刻、少儿舞蹈6种门类,组织开展公益培训下基层4期,走进纺织城街办、席王街办、十里铺街办、红旗街办开展广场舞培训,对辖区广场舞骨干进行现场教学,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公益培训共开课270节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7场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2.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1)组织开展迎新春系列活动,组织参加2023“灞上元宇宙欢度中国年”文化节活动,开展春联进万家活动10场,送出春联2000余幅。灞桥区非遗传承拜大年及灯影竹韵新年纳庆线上活动、迎新春线上书画展活动共计7期,丰富群众春节文化生活。(2)举办了致敬经典—灞桥区首届书画临摹展活动展出优秀作品134幅。开展了舞动青春舞蹈大赛、秦腔展演、少儿舞蹈展演、大学生舞蹈展演、“大地欢歌”迎中秋庆国庆文艺汇演、“弘扬中华文化谱写时代新篇”2023年灞桥区社区文化艺术节暨“四季村晚”秋季展演活动等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3)举办《灞上》剧本研讨会、颜真卿书法讲座、“书香灞桥·白鹿精魂—陈忠实先生著作文献展”、《漆艺文化知识科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公益讲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参加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筛选出我区一批优秀文创产品、陈忠实文学作品以及优秀的非遗项目产品共三个板块5个项目在现场进行展出和宣传,充分展示灞桥区在文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文创产品研发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发展成果,彰显灞桥独有的文化特质,不断提升区域美誉度和影响力。三、公益性培训:继续开展包括国画、书法、声乐、形体舞韵、篆刻、少儿中国舞等公益性培训课程。切实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作用。坚持对舞蹈排练厅、非遗展厅、多功能活动厅室等多个活动场馆常年对外开放,保证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40个小时。积极引进多种艺术创作门类,丰富我区群众文化生活。四、非遗保护工作:加强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1.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开展非遗项目线索普查工作,新挖掘非遗项目线索27条,并对条件成熟的11个项目进行资料整理,召开项目评审会,为进一步保护我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奠定基础。2.开展传承活动,加强非遗保护力度。(1)召开2023年灞桥区非遗传承人培训会,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内容、类别、重要意义、发展现状、非遗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辖区内所有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对我区下一步非遗工作提出方向性指导意见。(2)组织开展了“文化传承进校园·非遗经典润童心”灞桥区非遗进校园活动、“文化灞桥华彩非遗”2023年灞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暨西安市优秀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四进”活动,提高全民非遗保护意识。(3)积极组织我区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类传习、培训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四进”活动以及各种传习活动。举办陕西灞桥非遗艺术节暨“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开街仪式,成立白鹿仓景区“灞桥区非遗保护研学中心”,以非遗+模式致力打造西北非遗研学教育及特色旅游的新高地。组织十项非遗项目参加“丝线连接你我合作成就未来”陕西省纺织行业产品展销对接会暨新型纺织产业联盟信息发布会,第十六届中国工业论坛丝路峰会暨中国新工业博览会并进行现场展示和宣传;围绕“春节”、“五一”、“端午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等各种传承活动;市级非遗传承人封晶在澳门成功举办锦灰堆画展;区级非遗项目嵌丝漆艺传承人阮兰香携作品参加2023中国(苏州)国际品牌博览会;组织唐三彩烧制技艺在奥体中心参加陕西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开幕式展示,让我区非遗项目保护工作得到更好宣传,让更多人群众了解我区非遗传统文化。(4)积极推荐我区省级非遗项目唐三彩申报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该项目传承人李建鹏被认定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五、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灞桥区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街区为陕西省非遗特色示范街区(2023年-2025年)。2、唐三彩烧制技艺非遗工坊、滋水非遗大集非遗工坊成功获评省级第三批省级非遗工坊。3、唐三彩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4、开展夏日广场文化下基层活动,走进纺织城街办、席王街办、十里铺街办、红旗街办开展四期培训开展广场舞培训,对辖区广场舞骨干进行现场教学,服务约500人次。六、存在的问题:1、我区文化馆建馆时间长,设施滞后,场馆面积有限,无法满足本地区群众多方位的文化需求。2、文化馆专业人才不足。一是文化馆人员编制和职数配备少,老龄化严重。二是年轻专业人员的培养滞后,文化人才出现断层现象。3、是专业不全面,不能很好地指导本地区文化发展。七、整改措施:1、向上级申请资金,用于更新场馆设施,扩大场馆面积,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要。2、引进专业人才,更新人才队伍,使本馆文化活动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八、下一步工作计划:1.深入挖掘我区优秀非遗线索,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持续做好公益培训活动,深入村、社区开展公益文化培训与指导,丰富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3.以重要节日文化活动为抓手,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