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水产发展中心

汉中市水产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9 09:31
单位名称 汉中市水产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全市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业务范围:全市水产技术推广及培训;渔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水产养殖病害监测与防控,养殖投入品监管;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养殖水域环境监测;渔业普查和生产统计;全市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大鲵救助。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张宅渔塘沟
法定代表人 王晓东
开办资金 108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7.06万元 184.6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以“五个农业”为契机,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全市“五个农业”发展总要求,大力推进有机渔业、品牌渔业、设施渔业、智慧渔业、观光渔业发展,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全产业链建设。(二)以全产业链为方向,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汉中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我中心制定了《2023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工作要点》,编印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招商指南》。(三)努力拓展大鲵市场,提振汉中大鲵产业。梳理大鲵发展面临产销不畅等问题,摸准摸透产业发展状况,形成《汉中市大鲵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省厅近日先后出台了《陕西省加快大鲵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陕西省大鲵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大鲵发展政策。为了解决产销衔接问题,协调邀请西安摩尔农产品市场、深农集团等西安、深圳经销商来汉考察洽谈大鲵销售,帮助我市大鲵企业开拓市场。(四)扎实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为全市渔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3月9日,全省春季渔业产业发展技术培训会在我市召开。先后组织市县渔业技术干部参加全国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全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培训会、全省路基圆桶养殖技术培训会、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培训等会议。(五)积极开展水产养殖“五大行动”,推动我市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结合省厅《2023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印发了我市《实施方案》。积极推广“三池两坝”、“稻渔+设施渔业”、渔菜共生等模式,打造了养殖尾水治理新样板。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取得新突破,开启了全市鳜鱼养殖新模式。深入开展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指导各县区积极开展活动,参与技术专家50人次,渔民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100余份。(六)发挥中心养殖基地试验示范职能,不断加大渔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中心基地一年来认真开展水产良种保种繁育工作,做好鲤、草、鲫、鲢、鳙的苗种培育工作,培育常规水产良种800余万尾,保障了水产苗种供给。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智,引进陕西金洽岸渔业有限公司,在中心基地共同开展南美白对虾苗种淡化养殖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培育适宜我市池塘条件的高质量南美白对虾苗种。(七)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渔业安全保供。我中心制定了全市《监控计划》,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督促和指导各县(区)与辖区内养殖生产单位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深入县区养殖基地宣讲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查看渔业安全生产情况,提升渔业安全生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放《兽药管理条例》《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等宣传资料600余份。(八)认真开展水产养殖动物疫病监测,落实好水生动物疫情防控工作。认真组织各县区定期开展水产动物疫病测报工作,每月按时上报6个县(区)、12个养殖品种、32个监测点的疫病发生情况,截至目前,共上报测报数据471条。完成了省级2个锦鲤疱疹病毒、2个对虾白斑病毒病监测的样品采集工作,全面完成了全年的监测任务,并指导全市做好病害防控工作,确保全市渔业生产无较大疫病发生。(九)积极开展全市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和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市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状况,科学评估长江十年禁捕成效,我中心扎实开展2023年度汉中市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分繁殖期和索饵期,先后对我市汉江干流、嘉陵江干流及4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7个监测点位,开展了鱼类种类组成、水生生物资源、渔业生态环境的监测,捕捞认定水生动物近60种1200多尾,测量鱼类信息3000余条,采集水域环境信息近200条,上传至长江流域资源监测数据交汇平台数据860条。整理汇编了《汉江、嘉陵江流域鱼类图谱》赠送各县区相关机构,并制作汉江、嘉陵江土著鱼类标本30余种及种类展示牌25面,宣传科普我市土著鱼类资源,同时为渔业执法机构对非法捕捞渔获物的认定做出科学依据。(十)加强全市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我中心作为褒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单位,严格按照保护区管护制度,认真开展日常巡查,全年开展例行巡查35次,发放保护区宣传彩页1500余份。下达违建工程告知书5次,向市生态环保局、市秦巴办报送涉保护区违规项目建设线索2件,向省农业农村厅报送在保护区内建设项目评审报告2个,审核项目建设单位编制生态补偿实施方案2个,开具涉渔案件鱼类认定书6份。全市通过争取增殖放流项目、涉保护区工程生态补偿、违法捕捞案件及水电站公益性生态补偿等途径,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27次,共向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国家级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增殖放流经济鱼类、土著鱼种130.93万尾,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11.57万尾,共计142.5万尾。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根据主题教育关于调查研究的有关要求,结合单位实际,中心主要领导及技术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先后形成了《用好塘库资源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汉中设施渔业现状和发展建议》《汉中市大鲵产业发展情况》等报告,为局党组谋划部署全市渔业发展提供依据,为渔农增收、乡村振兴贡献渔业力量;(二)中心开展多层次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和示范,在市县召开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培训48次,农技人员下乡26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297册(份);(三)全年在四个县区开展水产养殖投入品“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到各县区进行水产品质量宣传和产地水产品质量监测检测,配合部省级开展监测抽样37批次,市县开展检测222批次、风险隐患排查专项监测20批次,检测批次全部合格,有效守护了“舌尖上的安全”;(四)全面掌握我市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状况,科学评估长江十年禁捕成效,我中心扎实开展2023年度汉中市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分繁殖期和索饵期,先后对我市汉江干流、嘉陵江干流及4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7个监测点位,开展了鱼类种类组成、水生生物资源、渔业生态环境的监测,监测行程长达1000余公里,共起网60余次,捕捞认定水生动物近60种1200多尾,测量鱼类信息3000余条,采集水域环境信息近200条,上传至长江流域资源监测数据交汇平台数据860条。整理汇编了《汉江、嘉陵江流域鱼类图谱》赠送各县区相关机构,并制作汉江、嘉陵江土著鱼类标本30余种及种类展示牌25面。经济效益:(一)梳理大鲵发展面临产销不畅等问题,摸准摸透产业发展状况,形成《汉中市大鲵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经市局分管领导审阅后报市政府争取支持。先后出台了《陕西省加快大鲵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陕西省大鲵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大鲵发展政策。为了解决产销衔接问题,协调邀请西安摩尔农产品市场、深农集团等西安、深圳经销商来汉考察洽谈大鲵销售,帮助我市大鲵企业开拓市场。9月12日全省水产品销售暨养殖大鲵推介调研座谈会在我市召开,10月31日在全省首届水产品产销会上进行汉中大鲵推介。先后组织大鲵企业参加农高会、全国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全省首届水产品产销对接会、广州餐博会等展销,积极宣传推介,提升产业影响力,大鲵销售价由低迷时的每斤18元上升到当前的30元左右(二)设施渔业推广应用不断加大,已建成陆基圆池407个、流水槽循环水养殖17条,其中,2023年新建陆基圆池246个,新增设施渔业养殖水体8000立方米、总养殖水体达到4.5万立方米,提高了渔业现代化水平,提升了渔业发展空间,主要养殖的鲈鱼、鲟鱼、南美白对虾等名优水产品效益突出,有力推进了渔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全市鳜鱼、鲈鱼、南美白对虾、黄颡鱼等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突破2000亩,鲟鱼、虹鳟鱼等冷水鱼养殖面积达35.2万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全市养殖品种结构,提高了养殖效益,鲟鱼出口越南、老挝等国,汉中成为全省首个活鱼出口的地市;(三)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汉中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我中心制定了《2023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工作要点》,编印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招商指南》。我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稳步发展,在缺乏市本级稻渔专项资金扶持的情况下,种养面积进一步扩大,新增面积22196亩,累计总面积突破10万亩、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经营主体达401个,产业覆盖全市11个县区94个镇(街)307个村(社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单位基地设施老化,亟待整修维护。由于基地设施建成时间较长,部分电路老化,部分道路、渠道、池塘下陷垮塌;(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与当前所承担的职能不匹配。新的职能的赋予,带来的是工作量的成倍增加,尤其是许多业务工作专业性要求较强,单位10名专业技术干部中水产专业的只有8人,加之单位基地还要开展生产、试验、示范工作和创收任务。整改措施:(一)2024年我站将继续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行维修;(二)我中心目前正在与上级有关部门积极协商增加编制事宜,待编制增加后继续招聘水产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壮大中心队伍。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我中心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揽,聚焦渔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项目和发展任务,持续推进渔业与“五个农业”融合,延伸做强渔业产业链,抓实抓好苗种生产管理,着力加强产地水产品抽检,全力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深入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宣传,全力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乡村振兴,推动汉中渔业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3年9月被汉台区委、区政府授予2022年度区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2023年3月被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推广总站授予“全省水产技术推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3.2023年4月被市农业农村局评为“202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