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府谷县林业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辖区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推广林业科学技术;林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 |
住所 | 府谷县府谷镇天化路59号 | |
法定代表人 | 段海瑞 | |
开办资金 | 18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府谷县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4.2万元 | 167.8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府谷县林业工作站 | 从业人数 10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站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林业局的总体安排部署,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依建设深绿府谷为总目标,全站上下团结一致、聚焦目标要求、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坚定实干步伐,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今年我站坚持党建统领,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1、以学铸魂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全面推进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深入抓好意识形态工作。2、以学增智强化组织建设严明组织生活;丰富支部活动。3、以学正风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建设;抓细问题整改;抓好廉洁文化建设。4、以学促干强化队伍建设。强化思想认识,积极培养年轻干部;强化学习培训;强化能力提升。加强有害生物防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3全年累计防治林草有害生物27037亩,其中林业有害生物7037亩,草原有害生物20000亩。主要危害油松、柳树、红枣、海红果等树种,发生的病虫害有枣飞象、吉丁虫、粘虫、桃小食心虫、柳丛枝病等,总体危害程度轻微。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强化监测普查。全年开展松材线虫病春秋两次专项普查,涉及全县14个镇以及国有林场和杜松天然林保护区范围内的16.8万亩松林,普查率100%。普查中未发现松材线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二是抓实重点监测。根据我县林地、林分实际情况,在重点林区、旅游景点、城市公园以及交通要道悬挂诱捕器重点监测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共悬挂松褐天牛诱捕器18个、美国白蛾诱捕器15个。通过一年来的观察,未发现有松褐天牛、美国白蛾等国家重点检疫性病虫害。三是严格运输检疫。全年产地检疫苗木234万余株,调运检疫苗木约72万株,复检调入苗木约780万株,复检木材1215立方,电缆盘65件,均未发现检疫性病虫害。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大力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利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爱鸟周、植树节等时间节点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二是积极救护受伤野生动物。今年累计开展野生动物救助15次,成功救护受伤、迷途等野生动物12只。三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工作。主动参与林业局、森林派出所牵头的两起打击破坏野生动物执法行动。四是持续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全年累计出动车辆21次、人员63人次。五是完成黄河湿地调查工作。组织人员首次完成黄河沿岸、清水川、孤山川重要湿地的摸底调查工作。积极推广林业科技,服务三农“传经送宝”一是推广困难立地条件育林板保水抗旱造林技术。今年在沿黄生态治理工程推广油松育林板保水抗旱造林技术示范基地3000亩,该技术既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降低管护成本,为困难立地条件造林贡献了“府谷经验”。二是实施经济林低产改造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助力乡村振兴。在孤山镇、武家庄镇等地建立经济林低产改造技术示范推广基地2000亩,通过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嫁接改良、施肥除草等措施对我县传统经济林海红果、红枣、山杏等经济林提质增效,提高经济林产品品质和产量,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实施“高校+”模式开展技术推广示范。我站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团队在孤山镇杨家沟村开展经济林管护现场教学,在清水镇、府谷镇等地开展红枣、柳树病虫害防控示范工作,通过辐射带动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四是聘请乡土专家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聘请高级工程师郝殿明等乡土专家在古城五道河、碛塄郝家寨村等地针对经济林的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等方面进行培训,全年累计培训200余人,培养技术能手1人,提高林农技术水平,增加了群众收入。五是扎实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活动。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中,我站组织人员在河滨公园、金信广场、农村集市开展多场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0余份。优化林木种苗管理服务,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2023年,我站按照市县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展了3次打击制售伪劣林木种苗和保护新品种权专项行动,认真开展造林苗木质量检验工作,确保上山苗木合规合标。在春季育苗期间派出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次深入全县育苗基地对育苗户技术指导,为全县的苗木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了群众参与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快退耕还林(草)资金兑付,做好惠民实事全年累计完成5476.85万元资金兑付工作,其中一是完成2018年度1万亩退耕还林任务最后一轮兑付,兑现资金400万元;二是完成2020年度2.1万亩退耕还林任务两轮兑现,兑现资金1680万元;三是完成2020年度1.5万亩退耕还草两轮政策补助以及一轮延长补助兑付,兑现资金1304.65万元;四是完成2015-2018四个年度5.3万亩四个轮次延长补助兑现,兑现资金1346万元;五是完成县级退耕还林2021-2023三个年度4.2446万亩五个轮次补助兑付,兑现资金746.2万元。在完成政策兑付的同时,我们还编制了2020年度退耕还林还草的作业设计,抓好了退耕还林还草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核实、存档工作,开展了上一轮退耕还林外业核实工作。加强监测普查调查,服务林草资源管理一是扎实开展涉林案件鉴定。受县林业局、公安局、检察院委托完成涉林案件的技术鉴定和评估工作42宗,涉及林地铲占、森林火灾、植被恢复费用评估等各个方面。二是林草湿资源监测调查工作完美收官历时2个月对全县14个镇范围内的19个森林样地、19个草原样地、4个湿地样地开展监测评价工作,由于部署及时、队伍专业、技术过硬,我县林草湿监测工作受到省市检查组的一致好评,是全市唯一第一批一次性通过验收县。三是初步完成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全县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面积3229平方公里,踏查路线长度达1087km,调查样地15个,完成标记点148个,采集植物标本200多种,调查到21种外来入侵动植物信息。目前已经完成初步成果报告和采集标本提交,通过了市级初验,等待省级审核验收。四是草原有害生物普查有序推进。草原有害生物普查涉及全县14个镇范围内的220万亩草原,完成97个踏查点和101个标准地创建与调查,收集草原有害生物物种信息211种,完成草原有害生物采集凭证及标本制作97个,目前完成全部外业工作,正在整理普查成果,等待省市验收。落实林业技术服务,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一是抽调人员完成了我县2023年度84个工矿企业绿化的规划设计工作;二是完成14个镇178公里的通村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工作。三是配合完成2023年沿黄生态治理项目、双重项目、灌木平茬复壮项目、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苗木检验、工程质量监管等工作。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推行分站“一站式”服务模式。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分站区域分片负责、深入一线乡镇、靠前技术服务的优势,要求分站切实承担起政策法规宣传、技术推广服务、有害生物防治、动植物保护、退耕还林草工程等相关工作,为区域乡镇提供“一站式”林草综合服务。二是扩大基层分站队伍。为优化基层分站区域布局,我站报请局党组在原有五个分站的基础上新设新民林业分站,增强了基层技术队伍。三是配强专业设备。为提升服务能力,今年投资21万元配置了大疆植保无人机1套、鼎图测绘软件及平板电脑3套,为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更多专项设备。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3万元对清水、新民林业分站进行了维修改造,重新打造了工会“职工之家”,大大改善办公条件。五是丰富职工文化活动。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举办三八妇女节插花活动、组团参加全县工会运动会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全站干部职工的文化活动。三、存在的问题今年,我站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工作形势严峻。造林绿化工作涉及住建、交通、农业农村、水利、乡镇、企业等多个部门,涉木行业有电力、通讯、工程建设等,检疫工作量大面广,极易造成林业有害生物传播。二是干部业务技术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林站承担着林草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设计等工作,缺乏森保、动保、测绘等方面专业人员的技术人员,从业人员的水平还与当前工作要求有差距。整改措施2024年,我站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林业政策法规、专业技术的学习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二是以基层标准站建设为契机,将技术力量前移、服务重心下移,进一步强化基层站服务职能。三是继续加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实现群管共治。四是完成林业局的其他各项工作安排。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度优秀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