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文物保护,弘扬民族文化。组织实施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和革命文物的修缮及保护利用长城遗址的日常管护和巡查文物库房的安全保卫馆藏文物的修复、流散文物的征集收藏基本建设工程前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研究 | |
住所 | 榆阳区长安路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晓坤 | |
开办资金 | 100.1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8.1万元 | 87.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公益 | 从业人数 2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1、长城巡查及保护工作(1)日常巡查检查2023年我所对榆阳区长城遗址全线巡查12次,全年不定时进行长城巡查,出动巡查人员519人次,每季度对重点地段进行航拍并对比1次,每月对长城沿线重点地段巡查1次,利用无人机航拍巡查60余次。今年4月份和7月份两次配合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对全区的长城保护工作站进行督查检查,10月份对长城遗址进行安全专项检查。(2)隐患排查整改根据日常的巡查检查情况,我所及时建立长城安全隐患台账。今年5月份针对长城单体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上报主管局;6月份统计长城围网破坏数量,共补修了4处长城围网缺口,同时与当地乡镇政府联系对接,将位于口子队长城及麻地湾段长城的建筑垃圾予以清除;7月份配合主管局对牛家梁镇石峁村3号敌台附件的废弃煤矿进行了调查及拆除工作;9月份与50名长城保护员签订了《榆阳区长城保护员工作责任书》,同时配合北京林业大学对长城周边植物种类及数量进行调研;11月份根据市文旅局要求,对榆阳区现存的长城单体数量进行核查。2、田野文物的巡查与保护(1)日常巡查检查全年对榆阳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检查10场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检查140场次;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检查112场次;文保点检查88场次,共检查350场次。在巡查过程中,及时建立文物安全台账并上报隐患问题,确保榆阳区文保单位安全无事故。(2)开展消防安全培训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所陆续开展了消防安全培训及消防演练,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文保单位的日常消防管理,我单位为28处古建筑文保单位配备了微型消防站设备,以及为34处文保单位制作并发放了各类制度牌。(3)基本建设项目报审工作为确保田野文物的安全,我所严格按照行政审批工作流程,对涉及文物的建设工程,要求建设单位提供相关申报资料,全年共计出具文物初审意见报告30余份,所有基本建设工程均未发生未批先建现象。3、榆林卫城文物保护与管理(1)卫城文物调查2023年6月5日,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榆林卫城等12处不可移动文物移交至榆阳区人民政府,由区文旅文广局管理区文研所代管。我所对榆林卫城及卫城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和现状调查,并对调查内容进行统计整理形成文字资料上报主管局。为下一步古城内重要古建筑的养护维护及安防设施配置工作奠定基础。(2)日常巡查检查我所每周对榆林卫城内文物单位进行消防安全巡查,并建立相应的安全巡查记录和安全管理台账。同时对六楼的不规范电气线路进行了整改,重新更换配备了消防灭火器材。(3)古城六楼维护保养由于风雨侵蚀年久失修等原因,古城六楼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以及缺少必要的安防设施,为确保六楼文物本体的安全,我所组织实施一系列榆林古城文物保养维护工程,其中榆林古城五楼一塔及梅花楼古建筑群预防性监测设施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已编制完成;榆林大街古楼牌楼保养维护工程已通过发改立项,准备招标;榆林古城五楼一塔及梅花楼古建筑群安防工程已通过发改立项。4.文物调查及研究工作(1)榆阳区石窟寺调查我所历时7个多月完成榆阳区境内已登记的57处石窟寺遗址调查任务,明晰了我区当前石窟寺遗址的保存和变化情况,为石窟寺的标准化管理和动态管理创造基础条件。(2)研究完善相关资料一是完成了15处第五批和第七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的整理工作;二是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归德堡桥、大圣庙等进行现场实地调研、无人机拍摄、数据采集和电子绘图,进一步完善了文保单位科学记录档案;三是对发掘出土的“叶家”墓志的朱书内容进行释读,完善相应的文物资料。5.馆藏文物管理与数字化建设(1)日常检查管理成立文物安全领导小组及防火防汛安全领导小组,每半月对文物库房安防、技防、消防等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完善安全检查记录表和出入库记录,建立了文物安全季度台账,全年文物库房安全无事故。(2)涉案文物接收3月13日,我所接收榆阳区法院移交的被盗窃文物共计7袋,均为零散古脊椎动物化石碎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拍照、登记、核对等工作,建立了移交文物的入库记录表及藏品入库凭证。(3)文物数据统计及数字化①对文物库房839件组文物的总账和分类账进行核查核对,进一步完善我区可移动文物数据档案。②对473件组移交文物进行拍照、称重、测量等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了文物藏品档案。③对新增的45组馆藏文物进行信息更新。④对筛选出的9件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工作。⑤运用馆藏文物数字化活化利用展示技术,筛选出共计20件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扫描和纹理贴图拍摄,并制作成动画向公众展示。6.宣传培训工作(1)常态化宣传活动今年我所参与开展“5·18博物馆日宣传活动、保护长城文化遗产主题宣传活动”等文物线下宣传共6次,向群众发放宣传用品共2000余份,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2)创新性宣传活动①长城沿线宣传。5月份会同区文化稽查队与当地乡镇政府,向长城沿线的22家企业单位发放了告知书,介绍了长城遗址的保护范围和监控地带以及相关的文物法律法规,避免长城违法事件的发生。②文保单位二维码宣传。今年我所为榆阳区的文保单位及文保点制作了二维码展示牌,文保员或游客通过微信扫码就能查看图文并茂的文物简介、图片、音视频并且可以完成巡查打卡,使得广大群众对榆阳区的不可移动文物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和了解。③馆藏文物数字化展示。今年我所共挑选了20件精品馆藏文物,通过数字化制作方式,将文物以3D模型展示加视频讲解的方式,分期在单位公众号进行宣传展示,让群众了解到该文物的基本信息,同时认识器物的用途和功能,获得更直观的体验。(3)培训教育活动①顺利举办2023年榆阳区文物保护工作培训会,9月26日至27日我所在补浪河女子治沙连成功举办了文物保护工作培训会,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文物工作者的政治站位和业务知识。②重视干部专业素养提升。我所始终把干部专业素养提升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参与开展了一系列业务培训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我所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提升了业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7.文物保护项目推进情况(1)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情况。长城围网二期工程目前已完工并验收通过;悬空寺万佛洞壁画保护修复二期工程已完工并通过初验;红石桥明长城冲沟修缮工程现已完成,等待验收;清净寺抢险加固工程已完工并通过市局验收;常乐堡遗址城墙保护修缮工程(一期)已完工,等待验收;文保单位日常养护目前已实施的有:榆阳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界桩制作及安装;龙泉寺古佛殿修缮工程;榆阳区城隍庙滩内城墙抢险支护工程;明长城部分点段环境治理工程;凌霄塔院落与周边环境治理工程;榆阳区明长城遗址保护围栏补替工程;明长城遗址(新墩段)水毁道路修复工程。(2)文物保护工程方案报批情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榆阳常乐堡至走马梁段明长城复合廊道设计方案已通过省文物局审批并且完成了征地工作;万佛洞岩体加固设计方案报批已完成;建安堡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方案目前已上报省文物局并完成征地工作;建安堡中心楼抢险加固项目方案已上报待批。(3)文物保护勘探工作情况。走马梁汉墓群保护区文物调查勘探工作以及镇北台至常乐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廊道项目勘探工作目前均已完成,等待出具相关报告;鱼河峁石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完成,发掘报告正在编制当中。三、存在的问题1.群保人员管理力度不强。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对于群保人员的管理模式存在疏漏,一方面由于部分群保人员未能履行职责,另一方面由于对群保人员的督促不够到位,管理不够严格,制度不够科学合理。2.工作人员短缺。由于我所增加了对古城六楼文物的管护职责,工作量增加导致原有人员数量不足,无法正常开展古城的巡查保护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继续加强长城和田野文物巡查及保护力度,针对长城遗址和文保单位现存的安全隐患开展日常维护保养,积极争取上级文物保护资金。2.继续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作用。3.全力配合好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培养锻炼专业人员,建强文物保护队伍。4.增加古城文物保护力量投入。一是加强对古城文物的巡查力度;二是积极争取解决对古城人员配备的问题;三是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古城六楼维修养护及安防设施的后续经费,制定万佛楼和星明楼的抢险维修保护方案,建立古城六楼的“四有档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